中国民营企业的寻租行为分析 中国民营企业现状分析

  摘要:2012年6月14日,黑龙江省人大通过《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和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中规定“企业探测开发风能及太阳能资源必须经过气象部门批准,而且探测出来的资源属国家所有。”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争议,质疑者说,其实质是气象部门增设行政审批门槛扩权设租,变相增加企业负担。本文以此事件为切入点,对中国民营企业寻租行为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如何脱离利用“寻租”行来消除产业进入壁垒等相关问题进行简单地分析。
  关键词:中国民营经济 产业进入壁垒 企业寻租行为 红帽子现象 政府职能定位
  2012年6月14日,黑龙江省人大通过的《条例》,其中规定“企业探测开发风能及太阳能资源必须经过气象部门批准,而且探测出来的资源属国家所有。”这个打着“规范气象资源利用”旗号的新规,在全社会引起广泛争议。很多人都看出了其中的“小算盘”——强调政府在气象资源开发方面的行政审批权,制造寻租机会与企业争利。
  1、什么是寻租行为
  人类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可以分两类:一类是通过生产性活动增进自己的利益。如企业等经济组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合法的对利润的追求。另一类是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对利益的寻求。如有的政府部门通过设置一些产业进入壁垒,来为政府谋求好处。后者被称为寻租,是为了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一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和对既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活动。
  按照寻租理论的鼻祖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的定义和阐述,寻租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它包括“旨在通过引入政府干预或者终止它的干预而获利的活动”。这种寻租性的市场和经济结构会提高经济社会成本,恶化经济效率,挤占利润和工资等收入份额,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
  那么,既然寻租行为在经济学家看来是不创造价值的,是弊大于利的,为什么寻租行为的发生范围还会伴随着中国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断扩大呢?
  2、什么原因促使了中国国民营企业寻租行为的发生
  中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寻租现象,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界环境所迫,二是民营企业自身利益驱动。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遭遇和消除产业进入壁垒的过程。产业进入壁垒分为经济性进入壁垒、制度和行政性进入壁垒。经济性进入壁垒,是指行业中的在位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者在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资本量等方面具有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其能有效阻止新厂商进入,这一问题随着民营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和资本的积累,形势相对来说已经不那么严峻;相关制度和行政性进入壁垒,是指由于政府管制而形成的人为的进入壁垒,也称为管制性壁垒。这种管制性壁垒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抑制了企业管理的改善和积极创新精神的产生,抑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促使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为争得市场准入而去寻租。1995年,《中华工商时报》对“中国民营企业之都”温州的民营企业主戴“红帽子”(即寻租)的现象作了连续报道,在中国经济理论界掀起了一场大讨论。企业长期的寻租行为给企业带来的危害才真正的爆发出来,那么,如何能够让企业脱离这种行为呢?
  3、中国国民营企业如何脱离寻租行为
  3.1 政府职能定位是解决企业寻租问题的关键
  政府政府职能定位决定商业环境,在一个健康有序的自由经济体中,市场主体分散决策与公平竞争,才是优化资源配置主导力量。如果政府部门不能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调整自身定位,继续用计划经济时代的那一套来处理政府、企业与个人的关系,以政府行政权力管制一切为中心,必然会破坏经济活力,打击企业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商业环境越来越恶劣。
  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政府职能转型。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民间社会,已经有基本共识,那就是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要懂得权力的边界,学会“放权”而不只是一味地伸手,以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为主要职责,打破行政性垄断,才能创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商业环境,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3.2 提高自身竞争力成为替代寻租行为、消除企业管制性壁垒的新方式
  (1)要具有政治战略眼光,增强集体谈判能力。在地方政府的管制性壁垒普遍存在且不可能一时消除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应具有政治战略眼光,深刻领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产业经济政策,把资金投向政府的政策允许的领域,规避因政府管制性壁垒导致投资失败的政策风险。同时也要看到,消除地方政府管制性壁垒也是民营企业与政府不断博弈的过程,因此民营企业应加强与行业协会和政府的沟通,增强集体谈判能力,以便在经济活动中争取到更多的主动权。
  (2)要加强行业行为自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变被动为主动。当前,民营企业遭遇的地方政府管制性壁垒,除了国有企业与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外,还存在政府担心消除政府管制性壁垒后可能引来一些对社会、市场经济和政府自身不利的后果。民营企业只有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才能有望获得政府管制的放松。
  (3)要提高企业家的内外部管理能力。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内部管理能力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源。成功的企业家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投资和经营作出正确的决策。但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对于土生土长和没有政治资源可供利用的民营企业的经营者来说,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培养外部管理能力,即突破管制性壁垒的能力。
  4、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加入WTO前后,出台一些适应入世后的新法律和规章,入世将促使游戏规则透明化、规范化,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使政府从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身份转移为裁判员。这就使寻租行为的衰退成为政府经济角色转变以后的必然结果。从内部条件来讲,随着中国民营企业的自身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突破管制性壁垒的能力也不断提高,这就使企业不再花费更大的资源代价来维持寻租行为。寻租行为在新的营销环境下将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竞争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燕.民营经济成长的地方政府管制性壁垒研究/中国现实经济理论前沿系列[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05.
  [2]许安心.从“胡雪岩现象”兴衰看现代民营企业发展观[J].《商业时代》,2004年17期.
  [3]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史·大事记[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6-1.

推荐访问:寻租 中国民营企业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