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街上的小屋【用生态批评思想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中埃斯佩朗莎的童心】

  摘 要: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墨西哥裔女诗人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写于1984年的成名作。众多国内外学者,批评家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如:女性视角,文化视角,身份认同,语言研究等。本文则从用生态批评思想来解读主人公埃斯佩朗莎的天真童心,为解读这部作品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芒果街上的小屋》; 生态批评思想; 童心
  作者简介:宋明星,女(1988.12.24-),西安外国语大学,学历:研究生,专业:英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0-00-01
  一、引言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于1954年11月20日出生于美国的芝加哥,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和散文家,墨西哥裔,1984年,在她年仅30岁时就凭借《芒果街上的小屋》一举成名。此外还著有短篇故事集《喊女溪及其他》和若干诗集。《芒果街上的小屋》讲的是生活在芝加哥拉美移民社区芒果街的女孩埃斯佩朗莎,她用清澈的眼打量周围的世界,用诗一样美丽稚嫩的语言讲述成长、讲述沧桑、讲述生命的美好与不易,讲述年轻的热望与梦想。
  生态批评是对生态文学作品的一种批评理论,简单说来就是对文学作品和物理环境关系的一种研究,是以生态为中心的一种文学研究方法。在高科技发达的后现代社会,人与自然都趋向商品化的今天,生态批评是对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的一种反思。王诺认为“回归自然是生态文学作品永恒的理想和主题”。华兹华斯说过,“我通常都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作为题材……因为在这种生活里,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而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本文用这一生态批评思想,通过分析《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的埃斯佩朗莎对污浊社会的痛恨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充分表明了孩子的心灵与自然相通的。
  二、对污浊的成人社会的痛恨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欲求一直在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快速发展经济、推动现代化大业曾经是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努力接近的目标。这个目标推动了人类对自己智力、人的价值、人的需求的过分强调,从而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人类失去了敬畏自然和尊重生命之心,不断地消灭其他物种和生命,正在成为“生命的孤独者”。只有回归自然,人与人之间才会恢复应有的亲和力,然而长久沉浸于尘世中的成人对自然的感觉则是麻木的。徘徊于尘世与自然之间,诗人找到了一个最近的连接点:儿童与童心。华兹华斯的抒情诗告诉世人:回归自然是人类走出文明困难的最佳途径,保持童心是实现这一途径的最好方法。
  在梭罗的心目中,大自然才是人类真正的精神家园,他认为人类“在任何大自然的是事物中,都能找到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根据儿童逻辑思维凌乱的特性,使得整个文本的情节看起来比较的零散。这44个片段不仅仅是罗丝随意拾取的几片“记忆的枫叶”,它是以作者自己在芒果街上的经历为基础,在作品的创作时进行了记忆的筛选,以此来阐述埃斯佩朗莎为何,又如何走出芒果街,实现了重构自我的梦想。
  对于成人世界来说儿童是观察者,身处成人世界之外,孩子们清澈的眼睛能够看到经过岁月洗礼的成人眼中难以看到的“本真世界”。从埃斯佩朗莎和她的朋友们的话语中,总能折射出来自成人世界的矛盾、弊端和偏见。“到处都是棕色的人,我们是安全的。可是看看我们开进了另一个肤色的社区时,我们的膝盖就抖呀抖,我们紧紧摇上车窗……”,罗莎·法加斯的孩子安琪“学飞的时候,也没人抬头看一下,她像甜麦圈一样从天上掉下来,就像一颗坠落的流星,砸在地上哦都没哦出一声来”。孩子们渴望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翔,去享受生活,然而现实世界却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玛玛西塔整天坐在窗前收听西班牙语广播节目,唱各种关于她的国家的思乡曲……”,埃斯佩朗莎渴望能够生活在自己的国度里,讲自己的语言而不是英语。
  质朴的童心总能使儿童真实的记录下生活的真实情景,当他们用“清澈的目光看这个世界时,他必然要省略掉复杂、丑陋、仇恨、恶毒、心术、计谋……而在目光里剩下的只是一个蓝晶晶的世界,这个世界十分清明,充满温馨”。于是文中出现了许多生动的意象,这些对校主人公的心灵都是一种抚慰。通过这些我们不难看出隐藏在埃斯佩朗莎身后圣洁而有力的声音对当时的污浊的成人社会的控诉。
  三、对大自然的喜爱
  “玫瑰花结”、“糖果圈儿”、“像面包的猫”、“雪糕死的厚嘴唇”、“玉米饼星星”、“像枕头样的云朵”、“野草多的像眯眼睛的星星”……作者用这些形象而生动的意象构建起了记忆中芒果街上的童话王国。通过埃斯佩朗莎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眼中的成人世界。丰子恺说,“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有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看到。”
  在《芒果街上的小屋》中,“四颗细瘦的树”和“猴子花园”很好地体现了埃斯佩朗莎对自然的喜爱之情。首先,主人公表现出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之情。如果这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可以理解为儿童善良的天性,这虽然不是一种成熟的生态学思想,却体现出一种源自本能的生态良知,这种生态良知恰恰是今天的人类应该拥有的。猴子花园里的植物有:向日葵、鸡冠花、刺玫瑰、大蓟和梨树、桃树。“野草多的像眯眼睛的星星”,还有各种各样的昆虫:蜜蜂、果蝇、蜘蛛、蓝甲虫、蚂蚁和瓢虫。埃斯佩朗莎热爱这些景物,即便这里变成了废弃汽车停车场后还是喜欢在这里玩耍。
  其次,埃斯佩朗莎对大自然由衷的崇拜之情,因为她从大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安慰。大自然在人的童年时期起着重要的作用,几乎是童年的全部内容。处于尘世中的人们要感受自然,回归自然,必须依靠回忆童年,拥有一颗童心。在聪明人眼中的傻子,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直接跟大自然进行交流,而聪明的人们却只能每天面对着美好的自然风景,沉浸在忧愁和痛苦之中,这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在“四颗细瘦的树”一节中,埃斯佩朗莎说它们和她很相似,互相懂得彼此。它们也是“不属于这里却来到这里的四个”。这四棵树努力顽强的生长着,从不懈怠。“当我太悲伤太瘦弱无法坚持的时候,当我如此渺小却要对抗这么多砖块的时候,我就会看着树。”“它们教会人”,埃斯佩朗莎从它们身上学会了很多,这四棵树就是埃斯佩朗莎本人力量的源泉,帮助她顽强成长。
  四、结束语
  《芒果街上的小屋》中,作者桑德拉·希斯内罗丝采用了与成人视角相对的儿童视角来讲述整个芒果街上的故事。本文希望从生态批评这一理论出发,对主人公纯真童心的分析,读者能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解读这个“多味的芒果”。
  参考文献:
  [1]、Bloom, Harold. The House on Mongo Street.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2005.
  [2]、车金双, 王卓. “《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的多重叙事”.
  [3]、李楠. “多味的芒果—解读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 外国文学名著欣赏(2010):70-71.
  [4]、李扬. “逃离与等待—对《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父权制的解读”.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3(2008):60-61.
  [5]、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芒果街上的小屋》. 潘帕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6.
  [6]、王黎君. “儿童视觉的叙事学意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2004):49-54.
  [7]、王诺. 《欧美生态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8]、王文玲. “新时期儿童视觉小说创作的叙事特点”.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2005): 116-119.
  [9]、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10]、赵一凡. 《西方文论关键词》.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芒果 童心 解读 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