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漫步者的遐思 从《孤独漫步者的遐思》之五看卢梭的白日梦

  摘 要:卢梭的《孤独漫步者的遐思》是一本文笔十分优美的散文集,而其中的散步之五又因为作者写尽圣皮埃尔岛风情,体验真正幸福的存在而被人们常常提起,时时赞叹。   关键词:卢梭 孤独漫步者的遐思 白日梦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20-0039-02
  
  “遐思”一词由法文rêverie翻译而来,有幻想、空想、遐想等多种意思;与该名词相对应的动词是rêver (做梦),但由于并非指处在真正的睡眠状态,它又与rêve (梦) 区别开来。于是,rêverie便具有了白日梦的色彩――思绪飘飘,做白日梦者似乎已经介于半睡半醒之间。尽管人人都可以做白日梦,但此种倾向似乎在创作家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比如卢梭及其浪漫主义的追随者们。本文试图通过对《孤独漫步者的遐思》之中的散步之五的解读,分析卢梭的白日梦,并由此瞥见浪漫主义这一文学流派的一些特点。
  《散步之五》篇幅不长,一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6自然段,大体介绍小岛的环境和在那里居住的背景;第二部分从第7自然段到第10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具体描述自己在岛上的一天的闲适生活;第三部分从第11自然段到文章结尾,是多年以后对小岛2个月美好生活的评价和思考。如果说第二部分的重点是作者当年在小岛上的遐思――闲逸环境中思绪的游荡,那么第三部分就是事隔多年之后的另一种遐思――对当初幸福的追思。单从题目和大体内容上看,闲逸逍遥似乎可以用来说明文章要义;然而卢梭的遐思却并非只是宁静优游田园诗歌的翻版,相反,浪漫主义的张力已经可以从中略见一斑了。
  我们将从遐思也即白日梦的环境、主体和内容三个方面来分析。
  白日梦的环境:想象化了的自然风景
  白璧德在《卢梭与浪漫主义》一书中引用约翰•福斯特的话,认为浪漫主义一词“只有在将其运用于想象的自然风景而不是判断时才是正确的”。想象化了的自然风景在卢梭这位浪漫主义先驱者那里已经占有了重要地位,成为他白日梦的环境。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自然风景:颇有些原始主义的味道。从大环境来看,圣皮埃尔岛所在的比埃湖湖区地处荒野,人迹罕至,大自然的绿色多于人类的耕作,莺啼鸟啭多于尘世喧嚣;湖泊呈圆形,正好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其中藏有两座小岛,圣皮埃尔岛便是其中之一,另一座小岛上荒无人烟。于是,对于“沉思默想的孤独者们”来说,这里就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地方。从小环境来说,两座小岛都非常“自然”:他所居住的圣皮埃尔岛相对较大,植物各种各样,可以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也可以采摘树上的果实――原始人就是这样以果实充饥;泛舟湖上,或随波逐流,或划向小岛,那里耕作的痕迹不多,没有人影,却有不少苜蓿,适合喂养兔子。
  然而,单有这样原始的环境还不够,还得加上一定的想象才能使之更适合白日梦的需要,成为和白日梦密不可分的环境;何况卢梭还不忘强调,自己的想象之翼是别人无法阻挡的。想象和原始环境的关系很是有趣:一方面,原始的环境适合想象,适合幻想――没有他人打搅,卢梭可以“沉浸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杂乱而甘美的遐想之中”1;另一方面,想象可以让原始环境更加宜人――“宜人”二字当然是对“沉思默想的孤独者们”而言。其实对处于遐思中的人来说,清醒和睡梦早就不那么泾渭分明,现实和幻象似乎也已经混为一体。想象和风景的融合,或者说想象化了的风景,我们至少可以依靠以下两点来支持此种说法:其一是文本外的理由。由于本文并非虚构体裁,且写作背景比较特殊,因此有必要将二者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本文不是小说创作,而是怀旧性追忆性的文章;卢梭作此文时已处于晚年而且精神失常。追忆过去实际上是对过去的重构,而在重构的过程中,想象必然要起到重要作用;卢梭当时的写作状态不得不让人对其作品中描绘情形的真实性有所保留――在漫步之七中,就存有对他人的错觉2。其二是文本内的理由。卢梭自己也说,“这样的遐想无论在何处都能进行。我时常想,如果在巴士底狱,甚至在见不到任何东西的单人牢房里,我都可以愉快地进行这样的遐想”3。原始风景固然重要,起决定性因素的却仍旧是个人的想象。如果说风景宜人,那也是因为它已经被想象化了。
  自然风景具有原始主义特征,想象又使之愈加宜人,这就是白日梦的理想环境。需要指出的是,卢梭本人被认为是“最重视原始主义梦想的人”4,而且这直接影响了他的追随者――诸多浪漫主义者们,他们的想象也都带上了原始主义的色彩。而这一点又是与他们自诩为独创性天才密切相关的。
  白日梦的主体:浪漫主义的独创性天才
  作为白日梦的主体卢梭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他给人以天才的印象;第二,他与外面的社会积怨甚深,仅仅和岛上的小群体合得来。
  在《散步之五》里的卢梭已经让人觉得他是个天才:他涉猎甚广,耽于想象,还踌躇满志。先看他涉猎广的方面:他收到倒霉的来信时似乎无须大伤脑筋,借用一下别人的书写用具,短时间内就能应对过去;他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接触没多久的植物学上,对照植物学习《自然分类法》,立志自己编攥《圣皮埃尔岛植物志》;此外,他还经常动手帮忙干农活。再看他耽于想象的方面: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遐想,并且从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杂乱而甘美的遐想”、“尽情遐想”、“独自遐想”,这样的词组在本文中触目皆是。在此之中他会如同哲学家一样思考自己的存在。最后看他踌躇满志的方面:似乎他在本文里尽力给人与世无争、安于岛上平静生活的印象,但他在荒岛上建立兔子的小小领地的举动却显示了他扩张性的一面。当他领着大家把兔子从大岛带到小岛时,“比阿戈耳号的指挥还要神气”5;而且他觉得兔子们建立一块领地真令人高兴――“领地”,法文中原来用的是colonie一词,有“殖民”的含义。虽然我们不能因此牵强地说卢梭有殖民扩张的倾向,但至少这个词语的使用会让人想到行动上的扩张,而行动上的扩张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者感情上的扩张有共通之处。
  但是即使不会出现天嫉英才的情况,这个天才却是为外界社会所不容:他被迫逃到岛上,虽然这里的生活令他满意并且愿意终老于斯,他最终还是被外界的力量赶出了这个理想的居所。所幸他和岛上的为数不多的居民还能和睦相处,或者说,天然地,他就能和他们和睦相处,因为于他而言,他们都是好人,不像外界的那些恶人。一方面,他和外界积怨很深:在岛上,外界的压力一直挥之不去,“有人求之不得地盼望我就这样与世隔绝,画地为牢”6;他安宁的生活也冷不防有不速之客的打扰;从大岛和小岛的关系里,他看到的竟然是弱肉强食。另一方面,他跟岛上的小集体很是合得来:那里阿卡狄亚的气息似乎很浓郁――只有一户人家,饲养着各类动物,庄稼的收成都很不错,丰收之时还邀请附近居民同乐,中国读者一看便会很自然得想到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桃花源。然而,对为外界所不容的天才而言,这里吸引他的并非纯粹的田园之乐,并非中国式冷静的“桃花源”――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文中探讨。
  后世的浪漫主义者们认为自己是独创性天才这种情况,现在我们在卢梭这里就能够找到源头了:对自身个性的兴趣远大于对人类普遍性的兴趣,用自己的天才来反对外界,反对习俗,置身人迹罕至的环境独自遐想。比如说夏多布里盎,“他到荒野中不是为了实际探索,而是要证明自己摆脱了习俗限制的自由,同时又实践了新的白日梦艺术”7。那么,我们也正好从白日梦的主体转到它的内容上来。
  白日梦的内容:远离当下,与现实矛盾
  白日梦介乎现实和幻象,因而它的内容就没那么容易介定了。但是我们能够掌握的白日梦至少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它让做梦人远离当下;二是它代表了与现实相矛盾的理想世界。从这两个特点着手,有助于把握白日梦的内容。
  先看看白日梦是如何远离当下的。前文已经说过,《散步之五》里有两类白日梦:作者当年在小岛上的遐思和事隔多年之后对当初幸福的追思;换句话说,有当初的白日梦和后来(即写作的现在)的白日梦这两种。一方面,当初的白日梦是指向其它事物的:卢梭坐在水边遐想的时候,水的提供给他的形象是“世间万事的变化无常”,使他感受到的是他“自我的存在”――思绪起初是从湖岸的风景、湖水的涟漪荡涤开去的,后来竟越来越远了。另一方面,现在的白日梦是指向从前的,整个第三部分都是写作的现在对从前那种遐想的快乐的回忆。后来的生活颠沛流离,卢梭的想象之翼却可以不被外界折断:“我还可以做一件更美妙的事情,那就是我可以尽情想象。假如我设想我现在就在岛上,我不是同样可以遐想吗?”8我们不难注意到,两种白日梦都丝毫不指向当下――无论是空间上的当下还是时间上的当下。
  然后来分析一下所谓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孤独漫步者才高八斗,却见弃于外面社会,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可谓十分激烈。首先,二者的矛盾是如何解决的呢?卢梭在小岛上遐想时达到了这样一种境界:“心灵无须瞻前顾后,就能找到它可以寄托可以凝聚它全部力量的牢固的基础。时间对它来说已不起作用,‘现在’这一时刻可以永远持续下去”9。可以说,他找到了心灵无上的快乐,进而曲折满足了自己的理想。这正好吻合这样的说法:“将理想等同于最大的快乐的人实际上是在把理想转变为某种非常短暂的东西,美丽的瞬间可以在白日梦中得以继续。”10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通过白日梦得到了暂时的缓解。其次,卢梭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并非闲逸逍遥的田园之乐,而是浪漫主义的荒野。前文已经提到,他做白日梦的环境是想象化了的原始主义风景,其实也就是浪漫主义的荒野。田园之乐和浪漫主义荒野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相对独立,远离尘世喧嚣;但区别仍是很明显的:前者一直是相对平静的,而后者中夹杂的是自我中心和厌世情绪。白璧德认为,独创性天才在一切事物中所寻找的东西是自我表达。卢梭自己也有言:乐趣来源于自己,“我们就和上帝一样能以自足”11;由于不为外界社会所容,厌世的情绪会导致感情的扩张,一点诸如放养兔子之类的小事情都会让惯于做白日梦者欣喜若狂。与其硬说岛上的田园气氛很浓,给天才提供了安宁的环境;不如更恰当地说岛上的荒野适合了他的白日梦,而岛上为数不多好人们亦不会妨碍他对自我的找寻。真正的田园并不是这样的:在西方的阿卡狄亚,和外界的矛盾不会这么激烈;在东方的桃花源,笼罩着的是内敛和冷静。
  结语
  想象化了的风景,独创性的天才,白日梦远离当下,代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浪漫主义的特点已经凸显出来了,尽管卢梭还只是这一运动的先驱。《散步之五》为我们展示的并非一派田园风光。在它原始主义的风景里,感情的扩张隐约可见;在它相对独立的环境中,时时透露着与外界的矛盾。浪漫主义的张力在本文中已经有所表现:虽然它过于充斥激情的自我将为后世所诟病;虽然雅克•瓦齐纳在该书的序言中明确指出,卢梭的超脱实际上是一个“孤独失败者的证明”――似乎天才终究不能离开平庸的集体。
  可以这样结束我们的分析:《散步之五》白日梦田园宁静的外表下,已经暗藏着新的文学思潮的涌动――浪漫主义的时代即将到来。
  
  注释:
  1、让―雅克•卢梭,《孤独漫步者的遐思》,熊希伟译,华龄出版社,北京,1996年,第73页。
  2、徐继曾在所翻译的让―雅克•卢梭《漫步遐想录》的序言中说:“这种错觉当然是卢梭得了被迫害狂之后精神错乱的产物”,第5页。
  3、让―雅克•卢梭,《孤独漫步者的遐思》,同上,第78页。
  4、欧文•白璧德,《卢梭与浪漫主义》,孙宜学译,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庄,2003年,第47页。
  5、让―雅克•卢梭,《孤独漫步者的遐思》,同上,第74页。
  6、让―雅克•卢梭,《孤独漫步者的遐思》,同上,第71页。
  7、欧文•白璧德,《卢梭与浪漫主义》,同上,第165页。
  8、让―雅克•卢梭,《孤独漫步者的遐思》,同上,第79页。
  9、让―雅克•卢梭,《孤独漫步者的遐思》,同上,第76页。
  10、欧文•白璧德,《卢梭与浪漫主义》,同上,第139页。
  11、让―雅克•卢梭,《孤独漫步者的遐思》,同上,第77页。
  参考文献:
  1、Les Rêveries du Promeneur Solitaire, Jean-Jacques Rousseau, GF Flammarion,Paris,1964
  2、让―雅克•卢梭,《孤独漫步者的遐思》,熊希伟译,华龄出版社,北京,1996年
  3、让―雅克•卢梭《漫步遐想录》,徐继曾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86年
  4、欧文•白璧德,《卢梭与浪漫主义》,孙宜学译,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庄,2003年
  5、赵林,《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2005年

推荐访问:卢梭 遐思 漫步者 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