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内分外 分内和份内那个正确

  ◎ 邓笛 编译   一次,在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我走进一家快餐店吃午饭。店里生意很好,到处都是人,我好不容易找到了座位。可坐了好几分钟,也没有一个服务员过来招呼我。我正着急,一个端着满满一托盘脏餐具的小伙子匆忙地从我身边走过,他用余光看见了我。他收住脚步,折回头。“先生,需要帮助吗?”他问。“我需要点菜。一份蔬菜色拉和两份鸡肉卷。”“好的,先生。还需要饮料吗?”“来一瓶冰镇可乐吧。”“哦,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冰镇可乐,未经冰镇的行吗?”“那算了。”我笑道,“来一杯柠檬水吧。”“好的,马上就到。”说完人就没影了。
  不一会儿,他端着蔬菜色拉、鸡肉卷和柠檬水来了。我谢过他后,他很快又没了人影。我吃着午餐,心中对这个小伙子的服务很满意。忽然,我感到身边站了一个人,扭头一看,是那个小伙子。他伸手递给我一个玻璃瓶,是一瓶冰镇可乐!“太好了!”我说,“谢谢!”“应该的。”他笑着说,然后又很快地离开了。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好员工”。因为我是从事企业人事工作的,对他的表现非常感兴趣。我想找他谈一谈。当他再次从我身边经过时,我叫住了他。“对不起,我记得你开始对我说,你们这里不卖冰镇可乐的。”“是的,先生,我们这里没有冰镇可乐。”“那这瓶是从哪里来的?”“从对面的商店买的,先生。”我吃了一惊。“谁付的账?”我问。“我,先生,只不过一美元。”我心中给他的服务打了一个评语:“太棒了!”我接着问道:“可我注意到你一直很忙,你怎么有时间去买可乐的呢?”小伙子挺直了身子,答道:“不,不是我买的,是我让老板去买的。”我更吃惊了。我头脑里出现了一个镜头:一个服务员看着自己的老板,说:“去,给我买一瓶冰镇可乐!”
  好,让我们从头再把这件事情理一理:午饭高峰时间所有服务员都忙个不停,他注意到在他的服务区之外有一个顾客需要有人照应,于是他决定帮忙。我不知道他当时是怎样想的,但是我知道许多人碰到类似的情形时会想到这样的问题:“这个服务区是谁管的?”“店里怎么总是缺人手?”“店里对工作效率高的人为什么没有奖励?”
  一个人想到这些问题,尤其是忙得不可开交时这样想问题,是很正常的。可是,这些问题在当时是于事无补的,只能导致你抱怨,发牢骚,行为粗暴。然而,如果我们想另外几个问题,或许我们就能从中受益:“我做些什么能让情况有所好转呢?”“我做什么才能对大局(团队)有利呢?”
  这个小伙子显然就没有停留在那些消极的问题上,而是调整思路,想到了对大局更有益的问题。这就使他有与众不同的表现。
  我离开快餐店的时候,给了他小费。小费比一般情况要多得多,这是他应得的。几个月后,我又一次来到这家快餐店。但是,我没有看到这个小伙子。我向别的服务员打听他(我那天问了他的名字)。
  “哦,他已经不在这里干了。”服务员说。我心里立即这样想:“太遗憾了,你们失去了一个好员工!”
  但是,我没有说出口,而是轻描淡写地问道:“老板解雇他了?”服务员笑着说:“不,先生,他已经升任我们的经理了。”
  我听了以后一点也不觉得突然。一个能想到团队利益的人,一个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讲究分内分外、视团队利益为最高利益的人,一定是一个能让多方共赢的人。我说的“多方”包括客户、同事和团队,当然还有这个人自己,我讲到的这个小伙子得到小费和提升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摘自《茂名晚报》)

推荐访问:分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