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尼采【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本期导读:   让生命不再短暂,生活不再繁杂,健康不再遥不可及……从本期起,本栏目将开辟心理健康专栏,为广大老年朋友提供一个排忧解难的咨询平台,以健康的心态来对待每一天,让美丽的生命花朵开放得更加绚丽持久。
  把您心中的疑虑,把您生活中烦恼的事情交给我们,我们将邀请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何克为您答疑。
  来稿请寄:贵阳市南明东路(省委10号楼)晚晴杂志社吉晓燕
  邮编:550002 电子邮箱:lixiaoyan12345@sina.com
  
  自杀是社会问题,又是精神卫生问题。我国自杀死亡绝对数字居世界第一,而且比率还在逐年上升。全世界每100名自杀死亡者中有42名在中国。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老年人自杀已不是偶然现象,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事件回放
  
  宠物走丢,老人服药自杀
  2008年4月11日晚,贵阳市油榨街一位老人因宠物狗不见了,服药自杀,所幸被亲属及时发现,经急救脱离危险。
  据老人的亲戚梁女士说,年近七十的张老太太有一个女儿,但已在深圳成家,张老太太因为喜欢贵阳的气候,熟悉贵阳的生活,不愿搬到外地和女儿同住。张在老伴去世后。就一个人住,家中养了一条叫“小虎”的土狗作伴。“小虎”很通人性,特别听话。4月8日下午。“小虎”跟随老太太外出买菜时,不知什么原因没了踪影,老太太到处寻找也没有找到。梁女士等人过来一起帮忙找,也没有见到“小虎”的踪影。这几天,老太太心情不好,经常一个人哭,也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4月11日晚上9点左右,梁女士等人来到老太太家中看望她。进门后,喊了几次都没有回应。跑到卧室-看,老人躺在床上,口吐白沫,已昏迷,旁边有空的安眠药盒。梁女士等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将老人送医院洗胃治疗,所幸发现及时,经治疗脱离了危险,已无大碍。
  
  现象剖析
  
  精神障碍是主杀手
  或许有人会问,这些老人怎么啦?为什么要选择自杀的方式来解脱自己?老人自杀前有什么征兆?能否预防?记者带着问题采访了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何克。
  何主任介绍说,老人产生厌世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两大类:一是外在原因。其中包括最为普遍的受子女或者其他亲属的抛弃虐待,使生活失去依托,对前途失去信心,心理感到极度的压抑、空虚、孤独、失望和悲观。此外,家庭纠纷,经济结据、老年丧偶、夫妻离异等等,都可能使老人感到晚年生活的无趣无望,产生严重的丧失感和绝望感。二是内在原因。最多的情况是体弱多病、病魔缠身、久治无效,对生活失去信心和乐趣;还有些老人性格孤僻偏执、不善社交,觉得生活苦涩乏味,产生厌倦感。这些问题都会使老人产生相应的心理危机,使他们出现慢性焦虑、精神抑郁甚至绝望。
  何主任说,老人自杀的特点是,一般大于60岁,自杀率高,是年轻成人3~4倍;自杀方式多采取致死性手段;老人自杀遗书多涉及摆脱痛苦,较少期望惩罚自己或使他人经受痛苦;老人常因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激发自杀冲动;老人自杀较少把意向告诉他人,即自杀并非寻求帮助。老人自杀前会出现反常表现,如在情绪上悲观绝望。倾向于自杀的老人,通常有许多慢性的痛苦,焦虑、抑郁、愤怒、厌倦和内疚成为其情感的主要特征。在行为上沉默不语、流泪、拒绝治疗、绝食,无故赠送礼物、交待财物去向。倾向于自杀的老人,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特征是;大多孤立无助,社会交往少,与周围直接的人际关系(家人、邻里、同事、朋友)常发生冲突,经常丧失已经建立的人际关系,同时害怕被别人拒绝;自杀者难以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新的社会环境使他们感到不适,导致社交性焦虑和逃避社交的行为。
  
  预防措施
  
  构筑社会家庭防御网
  目前,中国已提前进入老年社会,200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3亿,老年人的心理卫生问题愈发明显。遗憾的是,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远不及对青少年。青少年一旦出现心结,“解结”的人有家长、老师、朋友以及社会工作者;而老年人的子女忙于工作,老人心里有话一般都没有机会说,而他们也不愿多说,导致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化解疏导,一旦心病太重,就容易发生意外。因此,老年人需要家人与社会给予加倍的关心与爱护。
  何主任指出,家人一旦发现老年病人出现情绪焦虑或有自杀倾向,应及早寻求治疗。首先要稳定老人的情绪,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老人的自杀手段,一般说,80%的自杀者事先都表露或暗示过自己的自杀意念。当这种被心理学家称之为“求助的呼唤”得不到他人的救援、同情、关怀而使老人完全绝望时,则会较快地下定决心采取行动。因此作为老人的子女亲属当发现这些迹象时,要格外注意和留心,一方面注意观察老人的动态,安定,他的情绪,同时平时家中要有人进行监护,不要让其单独一人行动。家中存放的安眠药、农药等有毒物品要妥善收藏好、煤气开关也要看管好,避免老人利用这些东西寻短见。
  其次,要及时了解老人轻生的原因,及早帮助老人解开思想“疙瘩”,消除轻生念头,如有的子女为家庭财产分割、生活费摊派、遗产继承等问题而大吵大闹,有的粗暴干涉老人再婚等,使老人既气愤又失望,感到人世的无情。作为家属子女,要切实负起人道和伦理的责任,倍加关怀与体贴老人,鼓励老人坚定地活下去。一般说,只要老人心头还有一缕温暖存在,他是不会轻易轻生的。
  最后,要为老人创造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要发扬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家庭中一旦有了矛盾要及时协调解决。要为老人创造一个安乐、闲适、温暖的生活环境。这是防止老人轻生的一条根本措施。
  
  社会呼声
  
  建立危机干预系统
  作为一名精神卫生方面的医师,何主任认为社会要有所作为。从社会的角度看,应有更加人性化、人道化的人际关系,加速各种保障系统的建立,应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怀,减轻人的精神压力。建立强有力的危机干预系统,当前应特别强调加强社区工作,及早化解矛盾,不要激化矛盾。不歧视自杀者,更不能刺激他们,应当将家庭中常见的刺激性言语逐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自杀未遂者不能草草了事,急救之后应找精神科医生会诊;家属也应高度重视,发现苗头要看精神科医生,不能轻信没有资质的所谓“心理咨询”。目前,社会应该做的工作包括:增加对老人的教育,健康教育及退休生活的安排;加强社会支持,推崇和谐的家庭,提供支持性团体的帮助,加强媒体宣传;设立危机干预热线,开展心理咨询。
  此外,老年人最好让自己走出家庭小天地,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广泛建立与同龄人以及青少年的友谊。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著书立说,绘画书法。赋诗作词,钓鱼下棋,种花养鸟,弹拉吹唱等,这些都能起到陶冶情操、移情养性的良好作用。老龄委有关人士还表示,老龄委更多的是起到一个维护和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作用,老人如何幸福安详地度过晚年生活关键还是靠家庭的力量,若子女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可以把老人送到当地的老人福利院。

推荐访问:之痛 不能承受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