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英语教学管理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摘 要:作为中国英语教学体系中较高层次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正在面临全面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论文从分析研究生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着手,在现代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指导下,遵循“以学生为本”,强调分层次、多样性、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研究生英语教学管理与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最后对两年来方案的实施,从分级教学管理、教学模式和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02-00050-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Graduate English teaching needs innovation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 teaching mode and the manage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paper begins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Graduate English teaching; it addresses the influence of modern linguistics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o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presents a framework for graduate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nagement. This framework is based on 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is of need as well as on the “student-centered” idea, which puts emphasis on varietie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end, the paper provides reflections upon these three aspects: grading management, teaching mode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

Key words: graduate English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ode, student-centered

1. 研究生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在中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生英语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

1.1 被遗忘的角落

与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相比,研究生英语教学在整个中国英语教学体系中似乎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作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试用)》还是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十几年过去了,中国英语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已经作出了全新的修订,研究生英语整体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本科、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衔接,全球化、信息化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新的要求,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等因素,使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原大纲在一些方面已经无法指导目前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实践。如何与时俱进,制订新时期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推动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适应我国在21世纪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2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使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因地域、背景、经历不同,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为教学实践带来很多困难。以江苏大学为例,2004年共招收全日制研究生1000人左右,2005年近1300人;英语入学成绩2004年最低分38分,最高分78分;2005年最高分77分,最低分38分,相差四个分数段。

同时,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期。据调查,江苏省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主观题近几年的平均及格率不超过20%。

1.3 师资短缺

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师资力量的相应增强。但全国高校普遍面临师资短缺的困境。笔者从2005年上海复旦大学组织召开的“全国研究生英语教学研讨会”和南京理工大学组织召开的“江苏省研究生教学研讨会”上的调查发现,“大班上课”在各地高校相当普遍,少则五六十人,有的甚至多达120人。有些教师的课时量多达20节以上,有的学校还不得不安排尚无教学经验的在读英语专业研究生任课。

1.4 课程体系不够健全

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相当数量的高校借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根据自己的实际,改革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打破传统的精读+听力的教学模式,注重课程的多样性、实用性。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学校硬件条件、师资水平等等,课程的设置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基础

2.1 现代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为外语教学内容的革新提供了理论支持

转换生成语言学家Chomsky提出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Linguistic Performance)的区别,认为语言是内化在人们头脑中的语法规则,使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应用语言学家Hymes进一步以语言的社会功能为出发点,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深刻影响了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师角色、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重大变革,使得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成为中流砥柱。直到今天,仍在中国英语教学中保留着重要地位。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则认为语言是社会交往中用来完成各种功能的工具,学习语言就是掌握一系列语言功能。他把语义系统概括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元功能(ideational,interpersonal and textual),三者不存在孰先孰后的问题,实际上是语义层和更高一级的语境层的接面,从而沟通了语言与语场、语旨和语式的社会文化语境的联系。他的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上带来了功能—意念大纲的产生和制定。

总之,上述语言学观点对语言教学中学习者应接受的教学内容,应达到的语言水平等等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总则中,明确指出研究生英语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2.2 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认知学的发展为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认知学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中国英语教学同样从中受益匪浅。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斯金纳(Skinner)重视强化学习,提出程序教学理论;班杜拉(Bandura)独辟蹊径,建立起社会学习理论,提出替代学习(又称观察学习、社会学习),认为无强化的间接学习也能使学习发生;布鲁纳(Bruner)的认知结构教学论的影响最大。布鲁纳以其认知心理学为背景,大力倡导发现学习,掀起了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课程改革运动。而内隐学习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传统以外显学习为主的理论产生疑问,从而促进了对学习机制的深入探讨和缄默知识的重视与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以其新颖的知识观、后结构主义哲学观和重视个人意义建构的观点而在当今学习理论界大领风骚,也使传统的结构主义学习理论黯然失色(卢建筠,网络)。认知论的建构主义一改教师为主导(teacher-fronted)的传统教学理念,提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认为英语学习不仅是获得语言习惯,更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结构。语言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不断重组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我应用的过程。(O’Malley, 1990,转引自李广琴,2005)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明确了英语教学的观念:“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提出“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三大口号,不难看出传统教育学重视因材施教,现代认知心理学强调自主性、个性化学习的深刻影响。

2.3 课程研究的发展和完善为外语教学改革的课程设置确立了方向

课程研究(curriculum studies)从19世纪末在美国诞生之日起,经历了从零星偶然的“教什么”向课程开发的原则技术到理论建设系统化的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和促进了课堂教学实践和教育工作。

尤其是后现代课程研究视课程为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强调释放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杂类的研究主题、展现各不相同的目标、鼓励不同的见解、侧重于对课程的多元式的理解,寻求更多的理论性、历史性和研究性。运用人文—理解的方法,把课程置于整体“生态”的层面,不仅注意课程背后的价值和规范,更注意学习者的存在经验、学习主动性的创造价值和学习过程中“冲突”的意义,强调把学生作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认为每个人都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对现代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汪霞,2003)

3. 研究生英语教学管理和课程体系建设框架

本研究经过两年的调研,在对本校学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汲取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以提高研究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能力为宗旨,拓展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更新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社会文化能力和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3.1 加强课程管理,完善课程体系

研究生英语课程包括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和英语选修课程

计划开设的选修课有:

实用性更强的国际交流英语、学术写作、科技文献选读与翻译、公共演讲等。

3.2 完善分级教学 加强教学管理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研究生的入学水平参差不齐,层次越来越大。为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完善分级教学,细化层次,分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要求(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

入学一周内进行摸底考试,根据成绩(参考近两年来的六级成绩和入学成绩)进行分级:分 级标准与管理

具备免修资格而不愿申请免修者,可申请进入其它层次班级学习。

学期末,所有研究生参加相应课程考试,及格者获得相应学分,不及格者重修。

同时,全体学生必须参加学位英语统考,视为申请学位必要条件。学位英语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分别在6月和12月中旬。

3.3 建立网络课堂 丰富课外活动

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实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建立研究生英语网络课堂,拓展课堂教学,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条件。

开办“第二课堂”,每周安排英语影视播放或外教、专家讲座。

丰富课外活动,组织英语演讲比赛、科技英语写作比赛等。

3.4 测试与成绩管理

1) 英语教学完成后,安排课程考试。考试注重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2) 学生必需通过研究生学位英语统考。该考试较全面反映大纲的各项教学要求。通过学位英语统考视为申请学位必要条件。

3) 为了促进学生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提高,开展口语考试,快班、普通班分别在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末进行,成绩记入该学期期末成绩。

4) 成绩管理:

形成性成绩占30%,考查到课率、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期末成绩70%。

每学期英语成绩折算办法:

普通班第一学期:听力30%,基础英语70%;

快班第一学期、普通班第二学期:听力20%,写译60%,口语考试20%。

4. 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反思

4.1 分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学个性化

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普遍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是:一方面,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师资力量严重短缺。

实施分级教学,既有利于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针对性地侧重相应教学内容;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研究生英语教学效率。

未来方向:根据学校实际,细化分级。在分层次基础上,考虑专业发展需求。不仅要分析研究不同类别、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研究生的不同英语学习需求;而且要对学生未来英语的使用情况作出调查分析和预测;有条件还要对学生个体的知识结构、认知特点作详细研究。从而制定出更为缜密科学的教学计划。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向真正的实用性、个性化教育方向发展。

4.2 教学模式的转轨——创立基于web的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个性学习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思潮的主流之一。发现学习将学习过程延伸到课外更广阔的时空领域,“课外教学”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和发展方向。建立基于web的有效的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系统,利用网络强大的资源优势,拓展教学内容。

以写译课为例,学生利用电子邮件形式将习作发给教师,教师将有代表性错误的习作带到课堂进行展示、分析,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同时,在网络课堂中,教师为学生安排了大量声像并茂的英语资源,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和领域,增加输入量,为写译输出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方向:

以听说教学为例,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已经将听说放在重要位置。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更应突出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如何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的课外活动以及国际交流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利用充裕的课外时间,在英语听说能力方面实现有效的突破和提高,真正实现自主性、个性化学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4.3 人文素养与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充分强调学生实际英语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提高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写译课突出强调科技写作和翻译,涉及科研报告、学术论文、专利申请等的写作,以及科技文献的翻译等等。同时,注重研究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设置反映西方社会、文化、文学的课程内容,使研究生英语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跨文化交际中,真正实现中西平等对话与和谐互动。

总之,从两年的教学改革来看,江苏大学研究生实际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明显提高。在听说方面,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中涌现出许多口才卓越,对外教提问应对自如的优秀选手;在写译方面,经过一学期的英语学习,学位英语统考中,学生们的英文写作和英汉互译不再是简单趋同,错误百出;而是规范有加,讲究品位。具粗略统计,主观题(总分45分)平均分34分,比入学摸底考试提高7分之多,提高率达25%。

参考文献

Gardner, D. & L, Miller. Establishing Self-Accsess[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Nunan, D. Designing and adapting materials to encourage learner autonomy[A]. In P. Benson and P. Vol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C]. Alexandria, VA: TESOL, 1997.

Slattery, P.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he Postmodern Era[M], New York & London: Garland Publishing, 1995.

Yalden, J. 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 (教高厅[2004]1号),中国教育和计算机网. 李广琴.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互活动中教师的中介作用[J]. 外语教学,2005(5).

刘鸿章.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J]. 中国大学教学,2000(2).

任晓霏.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翻译问题及教学对策[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3(2).

汪霞,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 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Z]. 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

推荐访问:教学管理 英语 课程体系 研究生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