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速度: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日新月异造句

  这是令人激动的速度,十年,犹如电视中的快进画面,从土坯房到砖房到楼房再到小城镇,兵团城镇化建设让世人见证了一个发展的奇迹,而这个奇迹还在继续。  在兵团“三化”建设中,城镇化被放在了第一位。目前,兵团已建成石河子市、五家渠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北屯市。在兵团“城镇化行动计划”中,兵团现管辖的5个城市将承载107万居民。
  2015年,兵团将形成以10个城市、10个垦区中心城镇、160个一般城镇、400个中心连队居住区为基础的兵团城镇体系。
  一批条件成熟的团场加快建设速度,纷纷“华丽转身”,成为垦区中心城镇和一般团场城镇,如散布在天山南北的颗颗珍珠,发出熠熠光芒。
  观念的变化
  2007年1月,在去黑龙江省考察之前,兵团建设环保局局长钟波的心里还是有些“傲气”的,但当他看了黑龙江省农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建设后,“傲气”就变成了深深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我当时被他们的小城镇建设震撼了,他们的农民住在规划合理、生活便利的住宅区里,而我们的职工当时还住在平房里,连队规划也做的不好,很多职工房子后面就是猪圈羊圈,不仅不美观,也不卫生。特别是很多人当时观念里的城镇化就是盖房子,以为房子盖得漂亮就是城镇化。”说起当时的经历,钟波记忆犹新。
  于是,钟波在《关于对黑龙江农垦总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建设的考察报告》中提出。团场生活条件的改善在建设,建设的前提是规划,规划滞后是建设落后的根本原因。规划抓不好,规划不科学,建设就是盲目行为,投资越大浪费越大。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团场和连队发展的瓶颈所在,也是新型团场建设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他同时提出,加快节能省地型建筑技术和材料推广,落实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提高团场建设的科技含量。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年多来,兵团城镇化工作呈整体推进之势,编制完成兵团城镇体系规划,启动实施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兵团城镇化率从2009年的47%提高到55%。
  宜居宜业宜商的团场城镇,不仅为职工群众营造了“拴心留人”的环境,也增强了兵团凝聚力。
  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指出,城镇化建设提高了兵团维稳戍边能力,实现了从“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转变,使城镇成为维稳戍边的新堡垒。
  两年多来,兵团城镇化建设力度大、进展快、势头好,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看得见、能切身感受到的明显变化,带动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带来兵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成为兵团发展中影响带动面最广、职工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工作。
  兵团党委副书记、司令员刘新齐说,城镇化一头连着新型工业化,一头连着农牧团场和农业现代化,三者为有机组合体,必须同步推进,推进城镇化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城镇化发展,带动兵团由传统经济形态向现代经济形态转型,同时,也带动兵团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创新,使兵团由管理团场、连队、职工向管理城镇、社区、居民转变。
  兵团正依托城镇化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从“农业生产”向“工商经济”转变,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
  农十二师建起占地2万多亩的苗木花卉基地,实行公司化管理,实现了团场土地由职工承包向公司经营转变。过去承包这些土地的团场职工,变成每月固定领取收入的产业工人,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效益可观,帮助职工实现增收。
  农一师六团在城镇繁华地段,投资4000多万元建起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商贸区,有600多名团场职工在此从事个体经营。
  环境的变化
  10月12日清晨,农十三师火箭农场银天小区。和每天一样,3岁的邓清清牵着奶奶的手从3楼的家里走出来,去上幼儿园。在她的记忆里,没有地窝子也没有土坯房,更没有“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她记事以来,家就在亮堂宽敞的楼房里,楼下的健身广场和绿地是她和小伙伴每天玩耍的“根据地”,她眼中的团场是楼房、绿地、宽阔的马路、漂亮的幼儿园、货品丰富的超市。
  而68岁的农四师退休职工李奎如眼中的兵团要“丰富”很多。上世纪60年代,他随部队进疆,住过地窝子、土坯房、砖房,现在又住上了新楼房。他和老伴的退休工资加起来有4000多元,生活无忧。闲来无事,他就喜欢到文化活动中心打乒乓球健身。
  阿拉尔原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原,经过几代军垦战士的艰苦创业,农一师在阿拉尔开垦良田140余万亩,把阿拉尔建设成了塞外江南。2003年,阿拉尔市正式成立,数年来,这里建起了大学、产业园区、三五九旅纪念馆以及“两桥两岸”辐射南疆的公路交通枢纽。
  在2002年,现在被称为图木舒克的地方还是一片棉田,如今,这里不仅有宽阔的道路,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国槐、白蜡、雪松等几十个品种的风景树也已经郁郁葱葱。一座具有大漠民族风情、军垦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正展现在世人眼前。
  2004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的五家渠市打出的特色牌就是“打造首府后花园”。如今,“郁金香节”、“荷花节”、“观鸟节”已成为五家渠市的城市名片。而不断高升的房价正是五家渠市高速发展的佐证。
  军垦城市石河子,未来定位是“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旅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里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清洁区水平,地下水质为一级清洁水质。交通噪音、环境噪音均低于国家标准。这座著名诗人艾青笔下“令人一见倾心”的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来八方客。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农八师、石河子市共接待游客19.13万人次,同比增长58.62%;旅游总收入8963万元,同比增长81.73%。
  “刚来北屯的时候,这里连条正经路都没有,30年前,也只有一幢二层楼。现在,到处是楼房……”年过古稀的农十师建设局原局长张鸿猷,谈起北屯的变化如数家珍。
  2011年12月27日,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北屯正式挂牌成立。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为屯垦戍边这一千古之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生活方式的变化
  十年前,如果有人对农四师七十五团七连职工梁飞说,以后你们这里就变成城镇了,你们和城里人一样,住楼房、坐公交、逛商场,梁飞一定不会相信。   十年前,这个距伊宁市240公里的边远农牧团场,虽然拥有耕地10.4万亩,但人口只有3900多人。由于该团属高寒半温润冷凉气候,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无霜期90天左右,因此,只能播种小麦、油菜两种单一的农作物,而且经常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团场经济效益低、职工收入低、城镇化建设程度低,“三低”现象困扰着团场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桎梏了团场的城镇化建设。大部分的职工都住在土坯房子里,全团没有一栋像样的楼房,没有一条像样的柏油路,没有一家健全的商店,整个团场非常落后。
  那时,七十五团很多职工的梦想是:有个砖房就好了。楼房?过城市生活?那是想也不敢想的奢望。
  十年后,梁飞住在楼房里,每天上健身广场锻炼,去超市买菜,一切再自然不过。
  如今的七十五团楼房林立,团场公路纵横交错,休闲广场绿树成荫,健身器械齐全,职工文化中心、医院、学校、幼儿园、办公大楼、商业一条街在团部中心聚集,商业一条街、生活住宅一条街、办公一条街划分清楚,一个功能齐全、设施齐备的小城镇展现在大家面前。本着“量力而行,有序建设”的原则,该团对小城镇进行了科学规划,着眼长远,面向未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筹安排综合开发配套道路、供热、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虽然小城镇建设起步晚,但是,几年时间,小城镇建设出现可喜的变化,团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只是十年兵团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走进农三师四十一团东江花苑小区,亭台楼阁错落,独具江南风貌。四十一团团长杨明超说,小区内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铁栅栏和电子监控设备,今年还从喀什引进了城市管理先进技术和管理队伍,加强对东江花苑的美化、绿化、亮化和治安管理。这两年,很多年轻人来团场创业,今年就有200多人。
  四十一团职工杨丽高兴地说:“有人说现在我们团场职工的生活就像城里人一样,我觉得我们的生活比城里人还好。以前羡慕城里人的生活,觉得他们生活便利,有上下水不用自己挑水倒水,天冷了有暖气不用生炉子,天热了有空调,到哪儿坐车都方便,购物也方便。这些曾经令我们羡慕的现在我们都有,我们还有比城里人更宽阔的绿地,更宽敞的马路,更新鲜的空气。现在倒是城里人羡慕我们了。”
  在刷卡才能出入的农三师五0团红柳小区,退休职工李新建说:“以前哪儿敢想这样的生活啊,现在我都很习惯了。今年夏天我回安徽农村的老家去住了几天,他们也没个上下水,也没个垃圾站,村里都是土路,车一过灰扬的老高,我实在住不惯,赶紧回来了。还是咱兵团好啊!”
  从安营扎寨到设市建镇,兵团建设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城镇,更是让兵团人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生活,使城镇成为转变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加速器,是现代文明的集聚地,是维稳戍边的新堡垒。
  声音
  探索城镇化特色之路
  兵团经济研究所高级经济师张丽华:兵团应按照“适宜人居,适宜创业”的发展理念,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努力构建以“兵团城市、兵地共建城区、垦区中心城镇(拟建市)、一般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为发展节点,与地方城镇功能互补、分工协调”的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体系。
  兵团要在战略地位重要、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已有城市和拟建城市以及兵地共建城区中,坚持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聚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提升在区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要结合团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鼓励发展特色经济,因地制宜扶持、发展、建设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型、口岸贸易型、城郊卫星型、旅游观光型等各具特特色的城镇,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要快速推进统筹团连发展,抓好中心连队居民点建设,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连队职工群众享受到城镇化的成果,享受到城镇居民一样的现代生活。边境一线连队要按照维稳戍边需要合理布局,逐步形成团部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和生产作业点的团场城镇格局,按照现代城市理念,把兵团城镇建设成为“转变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加速器、现代文明的聚集地、维稳戍边的新堡垒”。
  新城镇改变生活
  农一师四团政工办宣传干事罗青玲:我住的新楼房在农一师四团团部托峰二区,十年来我亲身见证了城镇化给团场带来的好处。现在的楼房比起过去居住的土坯房、砖房干净方便,感谢兵团的好政策!
  近年来,四团盖起了让城里人羡慕的别墅,设计新颖的托峰小区。每天清晨7时多,许多老人们背着手在小区里溜达是他们最惬意的事,因为陪伴他们的是清脆的鸟鸣声,方便、现代、舒适的生活,使四团大多数连队职工的生活与城市市民的生活并无差别。
  现在,从团部到连队种一片、绿一片、美一片,形成了团场连队环境生态化,团部小区城镇化的新景观,使居民生活在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花园式家园中。
  享受实惠的不仅有汉族职工。少数民族农牧工也逐渐搬进新楼房。近两年,四团累计投资1600万元,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了改水、道路、住房等建设规划。从今年起,四团将统筹使用保障性住房国家补助资金和对口援建资金,集中实施保障性住房、游牧工定居工程、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在城镇定居的梦想。
  经新疆规划设计院设计,集餐饮休闲、适宜人居为一体的托峰小区正建设中,四团正努力把小城镇建设打造成边境的一个独特的样板工程。
  城里的生活真方便
  农六师一0一团二连职工
  徐永清:以前的生活条件想吃个啥,都没有地方去买,买肉都要到十几公里外的五家渠市里买。现在条件好了,连队通了班车,就花一元钱,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到市里了,冬天买菜可以直接去五家渠,而且团里也有了大棚蔬菜,冬天都可以吃上夏天的蔬菜。
  针对连队职工经济条件有限,住不起房子的问题,团场一直在想办法,为改善职工住房问题,进一步加大危旧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工程。以前,冬天住平房要架炉子,每天房子里都是灰,不干净不说,安全还得不到保障,洗个澡都要跑到城市里找澡堂,十分不方便。现在,我家住上了楼房,夏天可以用太阳能,冬天有暖气,一年四季都可以洗热水澡,真是太方便了。
  以前连队的路,只能用“晴天是一身±,雨天一身泥”形容。尤其是冬天,出门办点事极其不方便,因为路不好,很多人一到冬天都不愿出门,都待在家里打牌。近年来,连队的路都建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连队也有了楼房,还配了健身器材,每天可以锻炼身体。由于小城镇建设不断完善,路灯亮起来,方便了职工群众的出行。团里还修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等设备,满足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需求。团场小城镇建设的不断加大,改善了连队面貌和职工居住环境,让我们享受到了城市人一般的幸福。

推荐访问:日新月异 城镇化 见证 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