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三法_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 要: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新课改中,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改革也甚是热闹,而笔者认为“百变不离其宗”,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要感悟作者在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读是不可或缺的。文章就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就阅读教学中的诵读、品读、通读三种方法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诵读;品读;通读
  阅读是读者通过文本通向作者的交流过程,如果读者没有对文本进行阅读,就谈不上对文本中的内涵和意蕴进行了解。当然,这需要建立在对文本字面意义的理解基础上。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立足于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不仅有助于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对学生感悟作品、分析作品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一、诵读通其意
  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无论是引导学生进行诵读还是教师进行范读都是不可或缺的阅读环节。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初,教师应让学生先自读,并通过自读来扫清文字障碍,大体掌握文本内容。然后教师进行范读,且充分融入感情,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文本内容。
  (一)学生自读扫清字面障碍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当然,在学生自读之前,教师应提出相关要求,比如读对、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弄懂新字词的意思等等。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自觉地扫清文字障碍,为之后的进一步阅读打下基础。且在自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充分体会文本中的精彩语句、精彩字词,从而掌握作品大体意思。尤其是文言文阅读中,通过学生自读来扫清字面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范读把握作品精髓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进行有意识的范读。教师在范读过程中,要能够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要感情丰富并辅以相应是表情,还要运用恰当的语调进行范读。这样,教师方能通过范读来体现出文本的精髓,通过范读来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感情。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将之前的自读与教师范读时的认真倾听进行完美的结合,不仅能得到丰富的感官体验,还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二、品读感其情
  在学生自读、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学生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品读,通过进一步的品读来透过现象探究本质,引导学生充分发散思维,深层次地挖掘文章的主题。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读中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品味文本中的重点段落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如进行《神奇的极光》的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情境创设,便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好地把握相关知识点。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关于极光的美丽视频,让学生置身于相关情境中,形象直观地感受极光的神奇,从而自然地激发学生思考:如此神奇的极光,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样,学生便会积极进行阅读,求知欲望被充分激发了。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文章的第三部分,找出极光形成的原因。之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精彩语句的方式,感受文章生动形象的说明,通过品读文章中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切实感受文章语言的无穷魅力。
  (二)设置问题,读中悟
  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进行阅读品味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当然,这还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释疑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从而掌握相关知识。
  仍以《神奇的极光》为例,这篇课文设计了三个小标题,三个标题的内容各自独立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从整体上看,课文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极光一瞥’,再到‘极光的来龙去脉’,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展开的?这样安排有何好处?”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后明确,本文的说明核心是“极光是什么”,这样的安排顺序正好是人们一步步认识极光的过程,这样安排有利于人们步步解开极光之谜。教师还可以提出“文章为什么以‘古老的神话传说’开头,这样安排有何好处”等问题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在释疑的过程中感悟知识。
  (三)交流讨论,读中议
  对于阅读中碰到的一些难度较大或者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通过阅读中的讨论来解决相关问题。其实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师生、生生的交流讨论是极有必要的,所谓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沙姆雷特,确实如此,学生间的交流讨论既是集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各展其能,同时也是一个极佳的让学生取长补短的机会。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交流讨论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交流讨论来更深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通读促其能
  通过诵读及品读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读短文,在整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实行知识的内化,进行知识的迁移拓展,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一)理清线索,抓主线
  在通读全文时,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相应的理解,因而通读注重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的一个考查。学生在通读时务必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抓住主线进行阅读。从而将之前零星、散乱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让学生从整体上对相关知识有个全面的把握。因而教师引导学生理清线索、抓住主线进行通读,是全面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
  (二)读后写作,促能力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如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全面阅读后,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也为了进行能力拓展,教师可以安排以写读后感的方式来达到知识的升华,促进学生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并且能有效达到由阅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所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听、说、读、写完整地结合起来,读中品、读中悟、读中议,在抓住作品的主要线索中去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读后感的写作,将读后的所得所获转化为自己的理解,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宁红青.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教师,2010-S1.
  [2]魏秀芳.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浅析[J].教学交流,2009-07.
  [3]刘颂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教研版,2011(8).
  (作者单位 府谷县同创中学)

推荐访问: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 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