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9000才不惶恐”是对未来缺乏把握,等】惶恐于未来

  景区免费午餐别做成“夹生饭”  10月9日至19日,洛阳嵩县5A景区白云山,4A景区天池山、木札岭和3A景区卧龙谷门票免费。此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光,“井喷”的客流让观光质量大打折扣,也让景区环境不堪重负。(10月15日《大河报》)
  点评:一如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高速公路免费首秀,让部分高速路一度变成了“停车场”。门票免费让洛阳嵩县的景区“陷入瘫痪”。
  所不同的是,这次不是黄金周,无关带薪休假等的制度性分流,也无关回乡省亲的无奈拥堵,摩肩接踵的结果都是免费“惹的祸”。旅游部门启动应急预案,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全力疏散游客,弄得身心俱疲——“免费的午餐”再一次成了“夹生饭”。
  高速公路免费的拥堵以及免费景区的瘫痪,归根结底是国民“公共福利饥渴”的症状。所以,从长远来看,缓解这种免费后的公共压力,根本上还需要不断扩大公共福利的供给增量。
  “月薪9000才不惶恐”是对未来缺乏把握
  近日,一份 “月薪多少会让你在相应的城市生活不惶恐”的调查引发关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需九千元左右,而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则在五千元上下浮动。(10月22日《华商报》)
  点评:类似的调查有很多,其指向的共性问题,无外乎是房价高、社会保障不够健全等老话题,但其实,“月薪”与“惶恐”的关联,本就充斥不确定性。
  人们热衷用月薪来探讨“不惶恐”的标准,原因无非是,收入的确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惶恐”只算很低的要求,也就是“病有所医”、“居有其所”、“老有所养”的事儿——而这些原本是公共福利体系的兜底范围。
  当各种未知的风险,很大部分要由一己之力承担,人们的惶恐也就不难理解了;当民众试着以“掂量收入”的方式,来重新定义自己惶恐抑或心安,不外乎是个寻求心理安慰的过程。
  员工敬业度到底创造出什么?
  江苏省南京市总工会、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南京市领航人才联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外资合资企业、其他类型企业员工的敬业度较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员工敬业度最低。(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
  点评:通常来说,与工作绩效直接相关的是员工的敬业度而非满意度,即有敬业度高的员工,才可能有更好的企业效益。
  那么矛盾也就应运而生,为什么国企员工敬业度最低,但国企效益并没有受此影响,反倒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再完美的发展战略、经营模式和管理决策,都需要一个个高度敬业员工的配合才能落到实处。
  骄人的企业业绩和尴尬的员工敬业度在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也很容易让人得出一个结论,国企取得骄人业绩,靠的不是员工的高敬业度,而是员工敬业度之外的因素。
  食品安全岂是“考”出来的
  近日,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等多位知名企业家,参加了杭州质监局组织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考试。这一考试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有近400家企业的1100多位企业法人代表、生产主管和质检人员参加。(10月17日《新华社》)
  点评:食品安全能“考”出来吗?知法和守法,明显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个食品企业负责人不会考试,并不意味着这家企业的食品一定不安全,一家企业负责人会考试,也不意味着这家企业的食品一定安全。
  有什么样的监管,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改善食品安全管理,变革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模式才是更关键的。一味增加行政许可只会治丝益棼,劳民伤财,令企业苦不堪言。与其考食品企业负责人,不如认真考考这些企业的产品。
  “银发浪潮”来袭,更需制度上的保障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日前发布消息称,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未来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应对急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有许多养老服务的短板亟须弥补。(10月23日《新华网》)
  点评: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孩子,同理,每一个老人都是祖国的老人。与快速发展的老龄化相比,我国养老事业发展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偏低的养老金让低收入者心里没底,一些地方的老年人想进养老院要排队等十来年。
  人都会慢慢变老,敬老爱老就是关爱每一个人。养老不是单向付出,而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希望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共同破解养老难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精心护理老人,提高老人生活质量,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无疑非常重要。
  “孝工资”传递孝心正能量
  今年63岁的王维进老人在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到来之前,刚从儿子就职的山东博兴县一家民营企业领取了500元“孝工资”。当天有4500名员工的父母都领到这笔钱。(10月22日《京华时报》)
  点评:爱心工资“以薪换心”,连接着企业、员工、员工父母,彰显关爱。
  企业参与尽孝道,有社会现实需要,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社会老龄化、老人空巢化趋势严重,如何孝老、尊老,作为一个具体的员工,很多时候很难照顾周全,导致老人精神空虚、物质贫瘠、生活质量低,这种企业的孝老举动是一种正向激励。
  几百元不算多,但它承载的管理智慧、心意和对孝文化的传播等意义则不小。况且,弘扬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倡扬“以孝治天下”不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
  假“特供”为何有生存的土壤?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所谓“特供”、“专供”商品基本都是假冒的,目的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提高产品的价格、提升产品的销量。(10月21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
  点评:“特供”、“专供”的假冒产品之所以屡禁不止,固然与其背后的巨额经济利益有关:一瓶几十元的白酒,标上“特供”后,到了消费者手里就价值数千元,暴利诱惑之下,势必会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另一方面,国人对“特供”商品的迷恋心态,以及难以清除的“特供”文化土壤,恐怕才是假特供、假专供商品得以存在的根本原因所在。
  “特供”在特定语境下具有品质保障的意思,是通过特权途径享有别人买不到的特有产品。因而,只要特权崇拜的思维不除,各种名目的“特供”也就很难彻底杜绝。
  “过头税”是种竭泽而渔的异化
  今年以来,浙江财政收入增幅明显放缓,一些地方为完成税收任务过分地向民间收取税费。比如今年税收增幅不够,为了数字上好看,就把明年的部分税收拿过来“预支”。(10月23日《潇湘晨报》)
  点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依法纳税,是其应尽的义务,但同时也必须明确,这也是其应有的权利。如果企业要承受税务机关为完成任务所进行的“寅吃卯粮”的过头税,势必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负担。
  仅仅是缴税已经力不从心,创新、科研投入、人员培训等,不可避免受到影响。说白了,这就是一种竭泽而渔、极其短视的行为。
  过度税收,不仅会增加企业负担,同样也是在为权力寻租和腐败交易创造土壤与动力。杜绝“过头税”之类的乱收税,根本还在于制度层面的改进,否则,今天会有“过头税”,明天依然会有其他的额外负担与压力。

推荐访问:惶恐 月薪 缺乏 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