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谋求发展] 抓住机遇

  我国离加入WTO已为期不远,WTO的加入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分析入世后的利弊,讨论应对措施。轮胎工业也不例外。如何把握机遇、趋利避害、构筑企业发展平台已成为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话题。
  
  一、我国轮胎工业现状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最新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轮胎生产能力已超过1亿条,轮胎总产量仅次于美国、日本之后,居世界第三位。全国有一定生产能力的轮胎企业约300多家,其中年产量超过百万条以上的企业24家,有子午线生产能力的企业24家。当前国内轮胎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生产规模小。目前轮胎生产企业平均生产规模仅40万套,而世界平均(不包括我国)生产规模为250万条。美国平均为480万条,韩国平均970万条。因此,我国轮胎在生产规模上与国外差距较大。
  2�轮胎生产总量过剩。轮胎工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轮胎生产总能力达12000万条。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统计,2000年全国58家会员单位生产轮胎7829万套,其中斜交胎占62�30%。目前市场斜交胎需求不旺,各生产厂斜交胎库存较大,产成品应收款增加,价格下滑,经济效益严重下降。
  3�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开发能力较低。据轮胎分会统计,2000年,子午胎产量为2950万条,仅为轮胎总产量的37�7%。目前子午胎已成为各国轮胎工业主导产品,全世界子午胎产量已占轮胎总量的90%。
  4�由于资金投入较少,技术开发也没有形成体系,产品技术开发能力较低,产品质量稳定性差。
  5�子午胎生产企业负债较高,还贷压力大,市场竞争能力相对国外大公司较弱。目前子午胎生产企业的“七五”、“八五”建设项目正值还贷期,生产成本和财务压力较大。
  但是从整体来说,近年来我国轮胎工业无论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出品创汇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开始有自己的开发能力和一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轮胎企业也逐步形成一些比较大的有实力的集团公司,规模不断增大,已有多家进入世界轮胎75强之列,而且有的企业名次还在逐年前移。这些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经营,已拥有自己的生产体系和销售网络,形成一定的优势。
  
  二、加入WTO对轮胎工业的影响
  
  如果说入世前中国企业与国际化公司的竞争隔着一层保护网,那么入世则冲破了这道“保护网”,按照WTO市场准入原则,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将全面暴露在国际竞争环境下。根据我国政府在入世谈判中的承诺,轮胎工业的关税将作以下调整:
  1�汽车轮胎进口关税,由现行的30%― 50%,5年内下降到10%左右;
  2�汽车轮胎有一定的基期准入量和年增率,其中7个税号的产品,包括实芯胎、小客车胎、翻新胎和货车胎等,4年内分别取消配额许可证非关税措施,之后,关税要在3年内降至6�5%;
  3�进口天然橡胶两年内关税由现行20%― 25%降为20%左右,4年内取消配额许可证;
  4�汽车进口税在2005年前由现行的约80%降至25%。
  从这些条款看,不得不承认入世对国内轮胎工业造成较大冲击。具体来说有:首先,轮胎产品与生产原料进口关税比例倒挂,对国内轮胎生产十分不利,根据加入WTO的承诺,汽车轮胎关税降幅较大,而作为生产轮胎的主要原料橡胶的关税降低幅度很小,同时汽车又大幅度降低关税这样将影响国内生产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其次,由于汽车轮胎关税的降低和进口配额许可证的取消,国外轮胎可能会大量进入,特别是在国外价格极为便宜的旧轮胎的大量进入,会挤占国内市场。其三,我国子午线轮胎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就其质量、性能、成本等都无法与国外轮胎相抗衡,大幅度降低关税后,国外子午胎大量进入,就会影响我国子午胎进一步发展,从而影响我国轮胎生产的子午化进程。
  入世后,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来说将形成内外挤压的困难局面,外资的进入将会加快,本土化的策略将会加速,外资控股企业将占领中国子午胎市场更大份额,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事物总是有两面性。加入WTO同样也会带来有利因素。入世后实现贸易自由化,将大幅降低关税,有利于轮胎出口;降低橡胶进口税有利于降低成本;企业为保住原有的国内市场就被迫要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管理水平,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有更多的国外企业和产品进入,也有利于企业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三、用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
  
  我国加入WTO之后,轮胎市场开放进程加快,竞争加剧势不可挡。目前我国轮胎工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无论是产品技术水平,还是经济效益,都存在较大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应当加强基础科研,提高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发展之源。要与世界级大公司同台竞技,当务之急是强化自身技术创新能力。
  我国主要子午胎生产厂的技术都是引进的,虽然这些技术使我国子午胎工业化生产有了较高的起点,但靠买技术不是长远之计,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因为买来的技术不可能是当前最先进的而且只能是技术的最终结果,不可能有其验证的依据。可以说,我们在用这些技术时,往往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据知有一个大厂的引进技术八九年之后才得以利用第三国的理论验证了引进技术的设计依据。这确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世界经济和科技信息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的经营资源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人才、科技、信息等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对其投入的比重相对实物资本而言也在不断加大,市场竞争实际上演变成了一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因此,要使我国轮胎工业在国际竞争中站住脚,必须狠抓基础科研,重视技术创新,这里首先要抓人才。现在我们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国家的地位取决于知识创新能力与人才优势。
  与此同时,要严格企业管理,增强竞争能力。现今的市场竞争已不是初级的价格战,而主要取决于质量和服务,质量是最根本的。我国轮胎产品质量,某些单个的可能还不错,但总体的就不行,问题的关键就是质量的不均一性。这也是我国轮胎生产水平与国外最大的差距。要解决产品质量均一性问题的难度远远大于开发某个新产品,因为涉及的因素太多,不仅有产品设计技术水平问题更有实现设计保证条件。去年7月份,费尔斯通公司收回被指控有质量问题导致100多人伤亡的650万条轮胎一案,一时间成为美国媒体的热点,在社会上掀起不小的风波。据说这批轮胎总计1440万条,是在1991年该公司发生10个月罢工期间生产的,当时没有严格检验造成的。这一事件给我们警示,即使像费尔斯通这样有相当知名度的老牌企业,只要在生产过程中有一点马虎就会出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生产全过程有严格的技术保证和管理制度。
  此外,我国轮胎生产物耗大、成本高。如前所述我国轮胎质量普遍大于国外胎,9�00R20全钢载重子午胎出厂价比同规格进口胎到岸价高20%左右;我国劳动力成本高于东欧国家,每吨三胶耗汽量国内企业平均为10吨,国外先进水平为4吨。这其中有许多是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把指标降下来,才能增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入世在即,轮胎企业如何应对迫在眉睫。关键是要转变观念,抓紧入世前和入世后的短短四五年时间壮大自己,以适应入世后的新环境。具体来说,首先要抓好企业结构调整,控制重新建设,压减过多的生产厂点,企业要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实行低成本扩张,还要打破地区界线实行联合,形成几个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同时要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大自主开发能力,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品质。还要在机制、机构改革和加强管理上下功夫,在精干、高效上做文章,下决心改变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管理松懈的局面。
  加入WTO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也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只要我们顺应历史潮流,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趋利除弊,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推荐访问:谋求 抓住机遇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