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明_评王汉明新作《教育情缘》

  拜读王汉明先生最近力作《教育情缘》后,合上书页,感觉书题中着一“情”字,真的再恰切不过。每一个字符,每一行墨迹,无不蓬勃着作者对教育的一腔赤诚和真情。这其中既有喜悦,也有隐忧,更有作为一个中年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的广阔天地里不懈探索、勇于争先的如火热情。
  一县之内,哪位年轻教师成长了、成熟了,他们都有怎样的艰辛历程,哪位老师在什么级别的公开课竞赛中获了奖、他们获奖的原因是什么,哪位教师在教研教改方面取得了什么突出的成果、这些成果有什么推广和应用价值……王汉明先生都了如指掌,并且都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喜悦。从书中的若干篇什中可以看出,这种喜悦和欣慰之情是非常真挚的,有如看到了亲如骨肉的战友立功受奖一样,他付出的掌声热烈而深沉,让人读后不禁为他的大度与诚恳而感动。
  有喜自然就有忧。书中表露的“忧”不是一般的怨天尤人、消极否定,而是站在改革的前沿,用一种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科学的眼光观照后而审察出来的潜在病根,是一种相对超前的忧患意识;而这种忧虑在现实中又是确实存在的,绝不是杞人忧天。比如在《人与钱》中,认为制约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根源是“留不住人,要不到钱”,而“留不住人”又会导致教工队伍人心不稳,“要不到钱”则会直接导致一些必要教学设施的短缺,加速了优秀教师的流失。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剖析与诊治》中,作者认为,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根本弊端在于三个大的方面:一是观念陈腐思想保守僵化;二是在实施具体课堂教学的技术层面上,存在着气氛沉闷、手段单一、节奏紊乱、板书杂乱、提问含糊等问题;从教师素质角度看,则有作风霸道、语言苍白、学养严重不足等通病。在《说名师,析现状》中,作者认为现在语文教学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重理性,轻感性:二是重课堂,轻课外;三是重照搬,轻独创。
  当然,最感人、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就教育教学改革所提出的一些具体方法、措施以及作者在这上面投注的巨大热情。在教育管理上,怎样突破物质条件严重滞后和师资严重不足的瓶颈?最关键的是引进民间资本,全面实行开放办学甚至公办民营的模式,并辅以依法治教和全方位的制度创新。(《人与钱》)这种主张现在看来并不新奇,因为在很多地方已经实行了,但在本世纪初,能够有如此创见并为此大声疾呼,不是真正把教育事业作为毕生追求并融入生命的人,恐怕很难做到。作为校长,怎样做好一所学校的领头雁?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六大基本素质,即:宽宏的气度,通情达理的脾性,待人真诚的心胸,知人善任的眼光,廉洁自律的正气,扶正祛邪的魄力。(《论校长人际关系的协调》)这六大原则,直到现在,恐怕都不失为衡量一位校长高低优劣的最科学也最简单明确的标尺。至于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该怎样开展,构建怎样的课堂才是最佳课堂,书中论述尤其详尽。作者认为,语文是所有课程中一门最特殊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实现的目标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都与别的学科有明显的差异,最关键的是既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审美情趣,努力创设生态语文教学环境,将语文课堂生态化,在“大语文”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开展听说读写等各个知识系统的教学。(《浅谈语文教学中思维品质的训练》《生态语文教学摭谈》《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等6篇)至于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该怎么落实,书中分析十分周详和严密,让人忍不住击节叹服。比如在谈到培养创新意识时,作者强调了质疑、瞬捕、比较、绘图等4种方法,这4种方法虽然不是唯一的实现途径,但毋庸置疑,如果能依照它去开展语文教学,一定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打破教师包台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更好地贯彻“双主”原则,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通读全书,那充满灵气的文字,那包蕴着许多朴实真理的语句,那逻辑严密、文质兼备的篇章,无不让人真心折服、感慨万端;感觉就如同行走在富饶的海滩上,到处都是闪光的珍珠和贝壳,俯拾即是,终生享用不尽。一部并不算鸿篇巨制的小书,能有如此的魅力,细细想来,还是作者对一生追求的教育事业用情至专至深的缘故。情到功自成。用情专一,忘我投入,再加上仿佛与生俱来的深厚学识功底和灵异禀赋,才成就了这部专著的思想深度、理论高度和方法论的信度。
  黎康,教师,现居湖北通城。

推荐访问:新作 情缘 教育 王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