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环境资源整合共享新模式|资源整合型云计算

  云计算具备可靠性高、数据处理量大、灵活可扩展和按需供给等特点。在环保信息化建设中,云计算技术对于加强基础设施资源、信息资源、软件和服务资源的整合共享,促进业务协同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自2007年国家开始实施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以来,我国已建成了覆盖全国349个污染源监控中心的自动监控网络,初步形成了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信息化基础网络和应用系统。但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环保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软件应用整合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近年来,各地环保部门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采购了大量硬件设备、建立了多个应用系统,但多数系统都是围绕各自的业务领域独立运行工作,普遍存在设备资源利用率低、信息系统运维难、人工成本和能源消耗大等问题。另一方面,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已建成了环境监察、监测、应急等一系列应用系统,但这些系统的互联互通性差,信息资源交换难,造成大量的应用孤岛、数据孤岛,数据的综合利用和决策支撑作用难以显现。
  云计算技术具有加强基础设施资源、信息资源、软件和服务资源的整合共享,促进业务协同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基础设施方面,通过采用资源池构建、资源调度、服务封装等手段,实现服务器、存储、网络及其他硬件等资源设备的容量调配、网络监控和随需供给,可有效提高设备资源利用率。在集中管理模式下,信息化建设和维护成本将大幅降低。特别是,一些信息化经费得不到保障的部门,无需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就花费大量的资金来购买、部署大量软硬件设备,有利于更快速地部署环保业务应用。
  在信息资源方面,基于灵活、可扩展的基础设施平台,构建统一的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信息资源中心,支持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促进环境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采用高性能计算、大数据量并行处理等技术,可以构建集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空间展示于一体的环境信息综合分析平台,进行环境质量与污染源排放关联分析、环境承载能力与污染物总量融合分析、环境污染预警预测分析等多种智能分析,有效提高信息综合应用水平和决策支撑能力。
  在软件资源方面,基于云计算模式,可以为各类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基础开发环境和运营环境,实现对环保信息化建设中通用和可复用的软件资源进行集成和整合。基于云服务平台,环保用户可以通过接口对平台化的软件资源进行统一调用,确保不同部门、相同系统的协同设计和开发,能极大地促进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高效协同。在这一模式下,环保主管单位可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各部门的业务需求,并依此决定是否添加新的业务功能模块,应用功能的重复建设和信息多头管理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总之,云计算为资源共享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开辟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新领域,创新应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环境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建好、用好环保信息系统,将助力中国早日走上环保新道路。

推荐访问:新模式 资源整合 构建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