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年代无罪人生|逆流纯真年代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026Y)  摘 要:伊迪丝·华顿的作品以真实再现19世纪末旧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风貌而闻名于世。本文分析其代表作《纯真年代》的三位主人公的生动形象及其命运的发展,揭示男权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以及无论男性、女性都无法摆脱其悲惨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纯真”的追求与向往,对“自由”的渴望与执著。
  关键词:伊迪丝·华顿;男权社会;女性意识;束缚;悲惨命运;纯真;自由
  作者简介:冯侠,女(1977.8-),辽宁沈阳,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1-0-01
  伊迪丝·华顿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作品背景鲜明、语言犀利、文笔细腻、含义深刻。伊迪丝对女性的深刻认识、充分理解及小说中体现出的女性觉醒意识奠定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并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国女作家。[1]
  伊迪丝·华顿擅长细腻地描绘旧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和当时的体制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以及对小说人物的道德、性格和命运的影响。1920年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纯真年代》出版,并获得普利策奖。故事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旧纽约上流社会,贵族青年纽兰·阿切尔与梅·韦兰已有婚约,却深深地爱上了热情奔放、追求自由的埃伦·奥兰斯卡,但看似天真善良却工于心计的妻子梅最终拆散了两个人的精神同盟。伊迪丝对旧纽约上流社会虚伪的道德标准进行了最令人信服的讽刺与批判。”[2]
  一
  首先是埃伦的纯真与无罪。埃伦出生于纽约,却在法国受到了欧洲自由思想的影响。她不满足于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从属地位,并不把婚姻看做是女性幸福的归属。当埃伦毅然远离不幸的婚约,到纽约寻求亲情的安慰和经济上的援助时,她的贵族亲人们甚至采取种种办法阻挠她离婚,因为离婚会使家族名誉蒙羞。埃伦的生活并不幸福,但埃伦的身上蕴含了女性对生活的思考、对命运的把握、对爱情的理解和面对残酷现实的勇气。事实上,每个女性都可以主动去创造和改写自己的人生。[3]然而当女性面对残酷的现实时,她们无法摆脱作为男性附属品的命运。无论男性、女性,当他们违背旧纽约上流社会根深蒂固的价值标准和道德理想时,都将受到社会的唾弃和谴责。
  伟大纯真的爱情让埃伦内心充满了自我牺牲的勇气,她最终选择了放弃;她离开纽约,使阿切尔回归家庭,因而也没有破坏梅的生活,于是她的放弃与屈服让纯真的爱情具有了道德意味。
  二
  另一女主角梅也处处体现着纯真,但这是一种苍白的、肤浅的纯真,失去自我及自由的纯真。一出场的梅天真单纯、美丽无瑕,她从未得到阿切尔的青睐,在情场角逐中处于劣势。当阿切尔在埃伦身上发现了与自己同样的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真实和自由的追求时,梅所代表的社会虚伪被击得粉碎。浮华的外表下只是苍白的冷漠,繁复的装饰下是没有回声的空白。当阿切尔决定要带着埃伦从喧嚣和虚伪中逃离,但梅用一个尚未降生的孩子再次挽留了阿切尔,从而维护了一个家庭的体面和社会地位。梅的身后是整个上流社会,他们微笑着剥夺了阿切尔的灵魂和埃伦的一切。
  埃伦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男权社会根深蒂固的思想的束缚下,女性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那么梅的故事则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男权社会下女性传统婚姻的真实状况,但就其本身而言,她也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是无罪的。
  三
  故事中的男主角纽兰·阿切尔对爱情的追求是纯真的。阿切尔出身于旧纽约上流社会的贵族家庭,深谙上流社会所遵循的传统习俗,生活循规蹈矩,但内心深处却厌倦墨守成规的枯燥生活。埃伦的独立精神和对自由的渴望帮助阿切尔真正认识了这个虚伪的社会。[4]纽兰具有反抗精神但缺乏斗争的勇气,当他面对男权社会虚伪的道德标准时也显得无能为力,最终他只能妥协,放弃了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放弃了深爱着的埃伦,作品表现出男权社会的道德准则不仅让女性饱受思想的束缚和压迫,同时也给男性造成思想上的困惑。
  多年以后,梅已经去世,纽兰有机会拜访定居巴黎的埃伦,然而他选择在楼下的孤独地久坐,最终没有去见自己最爱的女人,在不纯真的年代他们的爱情太过纯真,所以感伤逝去。这大概是爱在纯真边缘唯一的结局。
  结论
  《纯真年代》中凄美的爱情故事展现出伊迪丝·华顿对“爱情”的渴望与执著。“纯真”是因为他们的感情从未逾越社会道德规矩,只可惜感情是错位的,最爱的人并没有在一起,那个婚姻并不“纯真”。不纯真的年代,不纯真的婚姻;那么“纯真年代”这个名字透着一种讽刺,表达了作者的对 “纯真”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文献:
  [1]、 Joslin, Katherine, Women Writers: Edith Wharton [M].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1.p140
  [2]、 杨仁敬 20世纪美国文学史 [M] 山东:青岛出版社,2000. p115
  [3]、 Wolff, Cynthia Griffin. A Feast of Words: The Triumph of Edith Wharton [C]. Cambridge: The Press of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995. p193
  [4]、 Karl Miller, Doubles. Studies in Literary History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p40

推荐访问:无罪 纯真 年代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