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敦的“断桥”等|开普敦断桥

  开普敦的“断桥” 郭克秀  南非首都开普敦是一个“包含了世界的城市”,1580年就被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誉为“最美的好望角”。  然而,在开普敦市中心有一座断桥,特别醒目。桥的中间截然断开,露出一段缺口,张牙舞爪的钢筋展露无遗,大大小小的混凝土七零八落地挂在钢筋上,仿佛地震的遗留物,仿佛城市受伤的残臂,赫然屹立在城市中央。
  这座桥是15年前的豆腐渣工程,因为设计师计算错误,钢梁无法承重,发生倾斜。桥建到一半时轰然倒塌,3名建筑工人当场身亡。灾难的发生,不仅是经济和生命的损失,更是_道记录羞耻的符号。
  面对羞耻符,更多的人想到的是洗刷,所以当时开普敦政府决定清理垃圾。当身在狱中的建设局长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痛心地写了一封信,恳请市长留下这座断桥,作为警示之钟,让悲剧不再发生。这封信产生了极大影响,清拆断桥的决定遭到了绝大多数市民的反对。就在准备清拆的前一天晚上,开普敦广播电台播出了3名死亡建筑工人家属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信中说:“断桥是,母个人心头的痛,是市民头上的耻辱符,对于我们来说还要再加一份痛苦。但是,不承认有疤的城市是虚伪的,我们这座城市需要的不仅是美丽,更需要一种勇敢的品质。不要让耻辱轻易走开,即使耻辱里包含着痛苦。让断桥时刻警示我们吧,相信未来我们能做得更好!”
  就是这封信,感动了开普敦的市民。市长专门召开会议,规定任何人不得拆除断桥。就这样,断桥保留了下来。后来每一任建设局长上任,都要在断桥前宣誓就职,保证用责任修补曾经的卧辱。
  素材运用 争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开普敦人是勇敢的,因为他们敢于直面自己的伤痛。他们把断桥当作耻辱之碑,提示着责任。只有铭记耻辱的民族,才有可能开创新的辉煌。
  话题拓展 警示、无字碑、心中的痛
  黄丝带计划 孙伟伦
  “黄丝带计划”是新加坡内政部2004年推出的一项监狱管理措施,旨在鼓励全社会支持和协助曾经坐过牢的囚犯重返社会。该计划命名之初曾大费周章,策划者征集了很多名字,但都觉得没达到最好效果。一天,一曲美国老歌《老橡树上的黄丝带》使他们获得灵感。歌中唱的“我仍深陷囹圄,但我的爱人握有牢门之匙……只需一条黄丝带就足可让我告别过去”——隐喻出狱的囚犯在脱离铁窗生涯后,其实仍受困于社会歧视和压力的第二座监狱,而唯有家庭和社会勇于接纳他们,才能真正帮助犯人重获新生——其意义和内涵与该计划宗旨完美切合,于是这首老歌在新加坡被赋予了新内容。
  能够支持及帮助黄丝带计划的方式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提倡做一个志愿者。除了直接捐钱之外,也可以参加官方组织的活动,为活动提供及赞助有用的资源,并且协助传播黄丝带的消息,甚至聘用这些前囚犯。因此,贯彻这项精神的“黄丝带义跑”应运而生,该活动不只鼓励前囚犯重新融入社会,也协助他们的家人克服困难。
  两条跑道上,义跑的公众身穿黄色运动衫,途经多个历史景点,包括二战遗迹柔佛炮兵阵地、樟宜礼拜堂与博物馆、旧樟宜监狱围墙,以及樟宜监狱中的大草场。义跑把整个地段染成了一片黄,也感染了无数人参与其中,
  素材运用 1971年,《纽约邮报》刊登了一个名叫《回家》的故事:当刚刚出狱回家的男主人公看到老橡树上挂了几十上百条宽恕的黄丝带时,他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也许,我们也应该试着把有色眼镜拿下来,让黄丝带迎风飘扬。
  话题拓展 重生、宽容、关爱

推荐访问:开普敦 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