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否定句 [我于否定之管见]

  到目前为止,语文教材中还没有否定句形式方面的明确定义,但研究者不少。邓杰同志认为:否定句是具有否定性状语、否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而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什么是否定句》刊于《语文教学之友》95年第11期)。王泽清同志又有补充观点:如果以否定性的动词、形容词作谓语,不管它有没有否定性状语,这个句子也一定是否定句(《谈谈我对否定以及否定句的认识》刊于《语文教学之友》96年3期)。笔者对于二位同仁的探究方论谨表赏同,但在赏之同余,笔者认为还有必要再补充,即在围绕谓语的否定形式之外,还有其它的否定形式存在。
  首先,对整个句子采取否定的形式。“他是个朝三暮四的人”是个肯定句。如改为否定句,按“邓文”应为:“他不是个朝三暮四的人。”按“王补充文”又可改为:“他非朝三暮四之人。”笔者以为还有第三种否定:“并非他是朝三暮四之人。”这种否定是把否定词“并非”置于句首,对整个原判断句来进行否定的。它与“邓王文”的否定,意义上是相通的,形式上也能转化,如:“他并非是个朝三暮四的人”或“他并非朝三暮四之人”。但有所不同的是从形式逻辑上看,“邓王文”的否定为简单判断,而这种否定为复合判断,是否定一个判断形成的负判断。此类否定句生活中大量存在,再如:
  A.并非不能长生不老。
  B.并非所有的矛盾都是对抗性的。
  C.没有人愿意蹉跎自己的岁月。
  D.不是人人都享有了卫生保健。
  其实这种对整个句子进行否定的方法在双重否定句中是经常使用的,只是我们没有仔细研究分析罢了。双重否定的形式常见有两类。一类是两个否定词连用,一起否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另一类是两个否定词分用,一个否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而另一个则对整个单重否定句进行否定。例如:
  A.我们没有不会游泳的。(两个否定词连用)
  B.我们没有一个人不会游泳。(两个否定词分用)
  B句中“不”否定谓语“会游泳”,“没有”则是对“我们一个人不会游泳”整个单重否定句的否定。又如:
  A.要学好语文,不得不下苦功夫。(两个否定词连用)
  B.要学好语文,不下苦功夫不行。(两个否定词分用)
  B句中“不”否定谓语中心语“下”,“不行”则是对“要学语文,又不下苦功夫”的整句的否定。略有不同的是,对整个句子实施否定的“不行”,不是置于句首,而是放于句末罢了。
  其次,否定的形式还可以表现在补语上。先看三个例句:
  ①他根本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②我一直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③因为这件事,他简直抬不起头来。
  它们能不能称为否定句呢?笔者以为:能。虽然补语不是句子的主干,但它对谓语中心语有着不可缺少的语义说明功能,特别是当它为否定形式时,它对谓语中心语便起到某种程度上不可或缺的否定语义补充说明的作用。补语的这种语义否定作用与状语的否定语义作用是具有同等功效的,因此,这时确定句子的整体意义就不能忽略补语对谓语中心语的语义否定作用,否则,将会出现与原意相悖的意义(如“他抬不起头”如忽略补语的语义否定作用,就成了“他抬起头”,与原句意义恰恰相反)。由此可见,不仅通过否定的状语能够达到否定谓语中心语的目的,而且通过否定的补语也能达到相同的目的。这两种形式之间能互相转化。如①②③句可变化为:
  ①他根本不能说清楚是怎么回事。
  ②几天来,我一直不能吃下饭,睡着觉。
  ③因为这件事,他简直不能抬起头来。
  再如:
  A.四十年来,我没有听到过你的消息。
  B.四十年来,我听不到你消息。
  A.解放前,他从来没吃饱过饭。
  B.解放前,他从来都吃不饱饭。
  A.老李不是个能闲下来的人。
  B.老李是个闲不下来的人。
  所以,从对谓语中心语的否定意义上讲,补语与状语的作用可谓异曲同工。唐山地区的群众语言还为此提供了独特的力证。通用语为“我不知道他是谁”,唐山话为“我知不道他是谁”。
  甚至在一些语境下,我们常常用否定的补语来表否定,而不用否定的状语来表否定。例如:“我看得起你,才让你同去。”改为否定,一般说“我看不起你,所以不让你同去”,而不说“我没有看起你,所以不让你同去”。又如“你能吃完,就吃。”改为否定,一般说“你吃不完,就别吃”,而不说“你不能吃完,就别吃”。再如:
  书包太小,装不下了。(√)
  书包太小,不能装下了。(×)
  你睡不醒了,快起!(√)
  你不能睡醒了,快起!(×)
  怕不起你,躲得起你。(√)
  不能怕起你,躲得起你。(×)
  你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你这个永远不能长大的孩子!(×)
  来不急了,要迟到了。(√)
  不能来急了,要迟到了。(×)
  可见,补语形式的否定,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否定形式,不能忽视。
  以上管见漏识,本不中道,惟求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并请给予修正。

推荐访问:管见 我于 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