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有哪些运算【浅析数学运算中出错原因】

  小学生在数学运算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错误,有的是由于概念或运算法则不清,有的是选择算法和列式错误,或者处理数量单位名称和答语等方面出现错误。造成错误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要对运算过程中出现错误进行心理分析,以便掌握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止和纠正学生解题错误的措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过程是由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基本心理现象来进行的。其中,数学思维能力是核心,因此,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造成学生运算错误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意性错误
  学生容易在计算中看错(写错或抄错)数字,不看运算符号,把加法(减法)做成减法(或加法);忘记小数点;或者书写潦草,上下未对齐数位,导致计算结果错误。例如:(82-42.5-5)÷0.8+l这道题,由于学生重视其中括号内运算和“÷0.8”运算要求,而最后“+l”却容易忽视,于是前一部分成为强知觉对象,并在头脑中产生兴趣和注意,并造成对“+l”这个弱知觉现象抑制,而被遗忘,造成计算错误。这类错误是由于学生粗心大意造成的,又称“偶然性错误”。这类错误经教师指导或学生检查、验证,可立即纠正。
  二、概念混淆不清
  在运算过程中,除了对四则运算意义运用外,还要使用数学术语,特别是经常遇到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如速度、时间、距离、亩产量,亩数、总产量、节约、减少、降低、降低到、增加、增加到等等,特别是一些相近似概念,学生很容易出现混淆现象,以致造成解题错误。例如: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前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后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错误列式为(35+40)÷2=37.5(千米),分析其原因,由于学生混淆“求平均数问题”与“等分除法”概念,把较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作为简单等分除法问题对待,这是概念混淆不清所致。
  三、思维干扰性错误
  干扰发生的心理原因是当人的感觉器官受到某一刺激后的持续性作用,于是在神经中枢产生相当稳定的集中兴奋,而形成优势兴奋中心。我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行10道口算题中,只有在第七题中插入二十以内减法口诀,其余均为二十以内加法计算,这时少数学生会毫不犹豫地将第七题也做成加法计算,这是因为学生在前六题中加法远算符号固定不变,学生只感知数字,不去注意运算符号要求,头脑中形成一种不良定势兴奋干扰。
  应当说明,思维定势在学习新知识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在数学中抓住事物间共同点,形成明确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例如:五年级举办踢键子比赛,五年级一班踢245次,比五年级二班多80次,两个班一共踢多少次?有些学生见“节约”就减,见“一共”就“加”,当学生遇到“比……多”就不加思索列式为:245+80+245=570(次)这种经验性=干扰,在分数、小数运算中经常发生。
  四、思维缺乏可逆性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思维可逆性不仅是儿童数学概念形成基础,而且是智力高重要标志”。小学生缺乏可逆性思维能力,是他们解答反向结构应用题出现错误根本原因之一。例如:小芳有一些铅笔,用去8个,还剩6个,她原来有根铅笔?学生错误列式为:14-8=6(个)。这是由于反向结构的应用题所叙述情节过程,和学生实际生活中所遇的事物发生发展顺序不一致。所以,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他们思维不能逆行,并且按照自己头脑中的顺序来改变题意,造成解题错误。
  五、注意不稳定性
  由于儿童注意力的保持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不可能长时间保持固定状态。例如:一道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过程,至少要经历十五次表内乘和两位数加一位数口算过程。无论哪一步出现注意力分散的口算错误,则全题即错。所以,长时间单调乏味计算练习,会使儿童大脑抑制,注意力分散,从而错误将大量出现,抄错数字,改变运算顺序或方法等问题屡屡发生。
  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出现错误,除了上述所分析心理原因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意志品质,基础口算口诀记忆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陕西省米脂县桥河岔乡寄宿制学校)

推荐访问:浅析 运算 出错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