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摘 要:通过对美术课程四大学习领域的理解与认识,运用课堂实例进行案例分析,以及怎样因地制宜发掘当地资源进行课程研究,通过自己的摸索与学习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了美育涵养更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但是在教学中仍存在不足,需要更大的提高。
  关键词:美术探索;因地制宜;引领;启迪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226-01
  生活中的美到处都存在,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不管是身处文化浓郁的都市,还是地处偏僻的农村,对于美的追求都是一样的,鲁迅先生曾说过“盖举世惟知识之崇,人生必大于枯寂,如是既久则美上之感情漓,明敏之思想失,所谓科学,亦同趣于无有关。”可见美术对培养健康积极的审美观,人生观的重要性,知识的高度与高尚情感的平衡,才能维持人心灵的和谐,人性的完整。
  审美是教育着的主题,教师应该有效的去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认知过程的欣赏后加以评述,从建立审美意识到形成审美认识,最后成为审美表现,它的教学模式是:提供或学生搜集美术作品——欣赏分析——评述。
  美术课程内容结构设计是以学习活动方式来重新划分结构内容的。主要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四个学习领域构建与支撑了美术课程内容的结构,美术教学主要是从四大学习领域探索求知的。
  一、“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
  “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旨在构建学习者完善的审美心里结构,形成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受欣赏者个人阅历,兴趣爱好,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造成了不同的审美。而美术史是一直贯穿于整个初中的欣赏评述领域的,农村的学生对美术理论的涉及几乎是空白,在上课的过程中就有点困难,以前的美术可在他们头脑里就是简单的画画,欣赏名家名作从专业理论的角度讲授色彩,构图,意蕴等等方面的理论,对学生来说就像是鸭子听雷那样的枯燥与无味,艺术情操心理审美的构建也无从谈起。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不再填鸭式机械的讲理论知识,也不急于赶课程进度,更多的是让学生课下搜集熟悉的名家名作,从另方面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作品所包含的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竞相”讲述,学生在搜集与比赛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小组合作与交流的目标达成,对作品的色彩,明暗等专业理论疑问的解答也迫不及待,顺势再讲述理论也不那么枯燥。
  除了搜集外,课堂上也会有意识的让学生观看《探索发现》《鉴宝》《华豫之门》等栏目,直观上了解各种艺术品,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并且还把《鉴宝》的节目形式搬上了课堂,小组里推选的代表就是“持宝人”,而其他小组成员就是“鉴宝专家”,对每幅作品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宝物”的价值。通过课堂的各种形式,欣赏课变得有滋有味,学生从中也学会了自主“探索”与“发现”,从观赏美术作品时的心情愉悦而到通晓作品的艺术形式美和内在的含义,达到了美育的目的。
  二、“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
  “设计·应用”领域重在应用,旨在应用,学习的过程 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设计与应用这两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的关系,并注意自由性与功能性的结合。
  在我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制作能力的结合,以教材中《学会认识产品设计》为例,课本上产品设计的内涵以及书中的图例,有学生自主完成,在欣赏完后,鼓励学生以“设计台灯”为主题,以小组的形式,把自己就当成是优秀的设计师,大胆设计功能与审美相结合的作品。在小组成员间激励的头脑风暴式的讨论结束后,台灯的样式,功能,色彩等已经形成,然后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作品的设计,完成后的作品,样式新颖构思独特,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太阳能光板的台灯,人性化智能化能根据人的情绪调控开关和色调的台灯等。
  这堂课里培养了学生的初步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理论和实际结合,有联系了生活实例,增加了学习的趣味行和应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精神与制造欲望。
  三、“造型·表现”教学
  “造型·表现”模式一般是:观察——思考——认识——表现——评价。观察是美术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面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材料,静态,动态等特点,在观察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思考,归纳出物体的特征,在大脑中积累丰富的表象,从而形成对物象的认识,每个学生对物象的认识感受不同表现出的物象也不一样,对表现的作品的评价也不一样。
  因为我所处的农村中学,器材不完备,在教学中更多的引导学生运用绘画,雕塑,拓印,剪纸等形式。在学习《春天的畅想》这一单元时,课下让学生把有关于春天的诗词,成语进行整理,把对自然中春天的理解进行初步的描绘,课堂上通过欣赏古今中外艺术家笔下的春天,了解除了有绘画这种形式外还可以用剪纸,雕塑,泥塑,手工等形式表现,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把每个人对春天的不同理解用喜欢的形式进行表现,这样学生从家里带来了身边的素材:胶泥,玉米皮,彩纸,棉花,高粱等谷物的种子,选择独立完成或是小组合作,“叮叮当当”一堂紧张而热闹的课下来,制作出的作品还真是新颖而独特,玉米皮做的《采蘑菇的小姑娘》,胶泥搓捏成的《农家风光》,五彩谷物种子粘贴成的《万紫千红》等,学生在“玩”中快乐的了解了美术知识,并培养了兴趣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变废为宝更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
  四、“综合·探索”教学模式
  “综合·探索”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注重学习结果,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农村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艺人口传身授的技艺在美术教学中就是很好的素材。在讲授《中国民间美术》这一章节时,提前两周的时间让学生分小组做好调查,走访民间艺人,从他们那里调查失传的或是即将失传的传统手工艺,调查发现家乡都有哪些民间艺术,调查它的历史并写好调查报告,然后小组选取喜欢的一种工艺向艺人请教其制作方法,在课堂上完成一件作品,小组同学间进行点评,并向其他同学自己工艺的历史及制作工艺。
  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由于现实情况不能照本宣科的完全按照教材讲述,更多的是发掘身边的资源,从事教学工作的这两年,学生的作品受到了推荐,自己的教学也得到了肯定,更加促使我引领学生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掘身边的乡村美。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农村的美术教学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只有更多的启迪教育者的智慧,发掘身边的资源,带给学生更多的审美。
  参考文献:
  [1]辜敏,杨春生主编.美术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2]尹少淳.基础美术教育改革进行时.载《中国美术教育》,2002年第6期.
  [3]张佳木主编.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推荐访问:源头活水 如许 为有 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