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理性依傍的内心秩序 理性和秩序

  在这个九月的一天,不阴不晴的一天中午,再一次来到长征空间。刘韡这个勤奋的艺术家又办个展了,怀着好奇与有所期待的心情首先进入了左面的展厅。但我又很快折回,因为正对门口的、被灰色帆布紧紧包裹的画框有一种特殊的历史味道。帆布底下的层层框架呈现出浅空间浮雕般的视觉效果,我留意到框架边缘帆布反复叠加的褶皱与固定走线挤压后存留的空气感,还有锈迹斑斑的帆布表面痕迹。暗忖:是时候进去看个究竟了。
  庞大的装置暮地让我感觉自己缩小了。帆布的灰与绿,使我忆起一些似乎已经遥远不可记的片段,甚至带给我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海味儿。印象中刘韡的作品颜色丰富,充满可控的理性艳丽。此次展厅中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傍的作品被统一的两种颜色包裹,似乎是想把解构重组的架构再简化,像极了人在极尽探索后的大而化之。
  它明了,它隐晦,它清晰,它懵懂。
  我还从未见过,一个展厅可以容纳这么多大型的装置。当然不是说一般展厅面积容纳不下,而是艺术家或者策展人一般很少将展厅布置得盆满钵满。可能这就是我一开始进入展厅所感觉到自己变小的原因。当面对几件大型装置的时候,还可以主观的把控正常的比例关系。但当我被众多分布在展厅各个部位的大型装置围绕的时候,当穿梭在其中研究思考的时候,当仰视他们简单外衣与内含结构的时候,很难不低头沉浸,不向内思索,何况还迫人追忆起了遥远的记忆图像。人一追忆,就变“小”。被这种心情紧紧包裹的我,想着寻根稻草,看看墙面上的作品简介,可遍寻一圈却一无所获。难道这是艺术家的有意为之?
  顶着满头的疑惑绕过画廊前台进入了右侧展厅。如果说左厅是“统一”,那右厅便可以称为“多样”。钢筋焊接的类似3D几何形透视结构装置,钢管相互搭建连接出秩序感极强的门廊式空间,精致与粗粝厚木板组合的乐园天地,透露出一种随意顺其自然的手工性。墙上挂着架上绘画作品与被帆布包裹的层层画框。整个展厅没有只言片语。我突然发现为什么一定要寻找文字来解释作品呢?艺术家这样敞开心扉,不限定式的让观者自己看艺术,感受视觉传递出的信息不是更好么?
  我们习惯了艺术家自己去阐释作品观念和思考,习惯了听批评家对艺术家的分析理解,这样说来我们从未自己真正看过作品,也从未感受过艺术带给我们的“一手”力量。但面对刘韡的这次展览作品,因为文字信息上的无所依傍,反而提高了知觉的敏锐程度。感觉到了艺术家所一直关心的内心秩序,而那些切割焊接的切面与焊点却不像之前那样外露了,有了一种成熟的圆融与宽厚。
  对于一直研究的秩序而言更加驾轻就熟,从原来将表面翻过来给人看,到成为一种崭新的构架从而再添新衣,一套新的秩序顺利完成。如果秩序是纵向的,那么接下来,刘韡该如何晋级一路规划他的新秩序?
  其实在木制的装置中,我已看到了另一种方向……

推荐访问:依傍 秩序 理性 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