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开通政治教学资源的采集 考研政治肖秀荣

  一、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资源的采集的意义。  新修订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时间安排中,规定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至少20%的时间用于开展课堂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方法中,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强调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在新编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活动课的安排已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思想政治活动课与学科课程共同发挥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作用。开展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为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掌握活动课的设计原理和方法,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在钻研有关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学、人与他人等方面,从实际出发考虑活动课程的内容。因此,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资源的采集和运用,就成为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
  二、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资源采集的主要方式。
  我们生活在自然和社会之中,每时每刻都感觉到物质的运动和世界的变化,无穷无尽的信息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源宝库。在采集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按照接收信息的方法,可分为直接采集和间接采集;按照信息的可转换性,可分为原始采集和再生采集;按照信息的传播来源,可分为环境采集和媒体采集等。下面就以这六种主要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1、直接采集。在空间结构和时间顺序上分布着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我们的感官接收以后,成为可以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譬如,公共汽车上尊老爱幼让座的场景,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健康人格;一场球赛的偶尔失败,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惋惜的消极情绪;一次别开生面的登山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锻炼意志品质的艰辛过程等等。
  2、间接采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在感知信息的过程中,直接感知的信息量是有限的,然而,我们从社会和环境之中,对接受的信息,通过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具体分析,从中找出关键环节,就可以成为教师间接采集的教学资源。例如,为了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采用问卷调查进行测试,可以是全面普查,也可以是抽样调查和个案典型调查,通过统计整理和综合分析,从而运用结果指导学生加强心理品质的锻炼和培养。
  3、原始采集。信息存储在人脑,形成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直接采集的信息通过录音、录像等技术存储下来,就成为教师原始采集的教学资源。像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的实况录像和英模报告会的实况录音等等,在教学中加以运用,更具有真实性和感召力。
  4、再生采集。人们收集的信息,经过处理后,可以用语言、文字、图像和表格等形式加以再生。根据教师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资源的采集也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例如,国家公布的统计年报数据,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从生活中描摹下来的漫画或速写片断,引导我们对人物的行为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价;生活中发生的一个故事,很容易搬上课堂,成为能够用语言和文字表述的案例。
  5、环境采集。由客观存在和运动着的事物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等,通过教师的感官直接反映,对其存在方式、运动状态、相互联系的特征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和筛选,就可能得出教师从环境中采集的资源。由于环境中信息的传播来源比较广泛,因此,教学资源采集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例如,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环境,蕴藏着培养爱国情操的教学资源;丰富的校园文化和安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将启迪学生热爱生活,努力学习,实现理想。
  6、媒体采集。凡是信息都可以通过一定的信道载体进行传输。对于社会性活动的信息,可以通过广播、电影、电视、电话和报刊、告示等多种媒体传输。尤其是使用互联网,使得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具有通信容量大、速度快捷、效果可靠等优点。从这些信道上采集信息,是教师采集教学资源的最主要方式。例如,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中播发的消息和故事,报刊上公布的各种案例等,只要教师稍加处理,就能够成为紧密结合实际,开展活动课教学的重要材料。
  三、采集并运用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资源应该注意的问题。
  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资源取之于自然、人类、科学与社会,加以掌握,并能合理运用,是每一位政治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是创新教学、提高效率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教师在采集和运用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做到:
  1、客观真实,具有时代性。在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更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能力。在采集和运用教学资源的过程中,首先,要求信息材料客观真实,赋予活动课程强大的生命力;其次,要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2、主题鲜明,具有目的性。活动课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既要兼顾知识的掌握,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对知识记忆、理解的要求,又要能够提高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突出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育效果。采集和运用活动课教学资源,需要从主题出发,安排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从而获得理想的活动结果。
  3、层次递进,具有规律性。依据新《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新教材教学内容体系,体现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及认识活动的规律。教材所安排的活动课程,本身就具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初一年级的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规律,活动涉及学生的个人"体验"。初二年级的活动课程,遵循由社会生活现象上升到理论认识的规律,要求学生收集关联法律的生活实例,通过活动进行剖析、体验、领悟,把抽象的法律知识和规定具体化、形象化。初三年级的活动课程增加了社会调查的内容,要求学生发表见解、提出建议,扩大了生活层面,提高了理论层次。因此,教师在采集和运用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必须把握某一阶段活动课教学的特点,遵循规律,层次递进,完成活动课序列化的教学任务。
  4、通俗易懂,具有普遍性。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教学,保证学生全面参与,促成因材施教,为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舞台,是活动课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要满足这一要求,教师所采集和运用的教学资源、内容、观点必须贴近社会生活,通俗易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政治课知识的实用价值。同时,要抓住大多数学生最关心的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联系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启发、引导、分析、讨论,让学生普遍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的目的。
  5、生动活泼,有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活动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确立活动内容,设计活动过程,预见活动结果,对教学资源的采集和运用,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教学舞台上的角色转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索。生动的材料、有意义的活动、新颖的活动形式和具有说服力的故事等,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主体的角色体验中能够体会到参与、合作、创造的学习乐趣。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是教师体验成功、评价结果的一个过程,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只要教师在采集和运用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努力进行探索,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推荐访问:多管齐下 教学资源 采集 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