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为不教”的实践与思考_卓越课堂八年级物理上粤教泸科版

  摘要:围绕物理新课程标准,如何把“教为不教”作为理念,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物理,可以通过以“情”激情,让学生热爱物理,以“疑”激思,唤起自主探究学习兴趣,拉长成长“过渡带”,引领学生自思发散等策略。
  关键词:物理课堂;自主;激情;激思;发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8-0101-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纵观当前学校物理课堂教学,物理教学以“教为不教”作为理念,教师们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学习方式,努力倡导全面、和谐发展体育教学,把“教为不教”作为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那么,怎样上好每节物理课,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以“情”激情,让学生热爱物理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的心情,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心理相容,学生会把教师的爱,迁移至对教师所讲的课程上来,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为此,我们应以情激趣,改进课堂教学策略。
  1.以“情”和谐师生关系。古人云: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惯例,要求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和谐发展。在课堂上,教师把爱心献给每一个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情是心灵的钥匙,师生间的情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为此,要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平等。课堂教学语言应像春风细雨一样,和蔼而严肃、平静而安详,即使有突发事件发生,教师也不要轻易批评学生,以防打乱学生正常的听课情绪,影响师生课堂情感交流。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厌恶、挖苦、讽刺、体罚,优先辅导、批改作业、发言,让他们抬起头走路,使他们不至于因成绩不好而沉沦下去。让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滋养学生健康地成长。
  2.以“情”活跃课堂气氛。为加强师生合作,教师应放下“架子”,在课堂要以“情”活跃课堂气氛,的师与生、生与生建立平等的对话,共同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才能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语言上,教师要多用“你能行”、“你的想象比老师还丰富,还有补充吗”、“有没有更好的”、“思路再开阔一些”等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心距,允许“插嘴”,倾听学生的想法,提倡“优点+鼓励”,不泯灭学生的灵性。保护和发挥学生独创与奇特的想法,对学生所显露出的“突发奇想”和“智慧火花”都应及时进行“引思”和“助燃”。 鼓励、引发学生自由畅想,敢于发言、敢于想象、敢于创新,使学生在情感上热爱物理。
  二、以“疑”激思,唤起自主探究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诱发出来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质疑求索,答疑提高。教学中,我们可采取多种做法以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案例】:“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片段。
  师:多媒体展示情景:“一艘满载货物的巨大海轮正在蔚蓝的大海中航行”。(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接着提出问题:受到海水对它的浮力有多大呢?怎样测量它受到的浮力呢?
  生:(面对这庞然大物大家思索着。)有的学生说,用弹簧测力计测弹簧又太小,无能为力,怎么办?
  师:是呀,弹簧测力计太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板书)。大家想一想在海水中的物体受的浮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猜一猜。
  (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参与猜想。)
  生1猜想说“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轻重(密度)有关”;生2说“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生3说,“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生4说“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师:(表扬和肯定了学生的大胆猜想后。)仅有猜想是不够的,要用实验来进行验证,如何设计实验?(等待学生思索片刻)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请同学们根据猜想,先阅读教材,再分组讨论“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怎样探究?”
  生:围绕猜想,先阅读实验教材,分组展开讨论交流:小组1认为“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时,必须保持相同体积的同种金属块,分别浸没在酒精和水中的同样深处。”小组2……
  师:表扬和肯定了各小组的意见后,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并收集数据。
  生:各小组积极、认真合作完成实验并记录收集数据。
  师:引导各小组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生:发现1:“当其他条件相同,物体密度和浸入液体深度不同时,测出浮力一样大”,说明浮力与他们无关;发现2:“当其他条件相同,物体浸入液体体积和密度不同时,测出浮力不一样大”,说明浮力与他们有关。
  师:你们的发现正是“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师生互动共同归纳,得出结论)。
  上述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范围内,着意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惟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倡导者。
  三、拉长成长“过渡带”,引领学生自思发散
  初中阶段是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萌芽时期,此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还在逐步提高,而且也较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所谓的发散思维就是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去探索多种解答方法和途径。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从多个不同的方面与角度去思考,重点引领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感受、发现和展示学生富有创意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形成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多向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案例】:
  有位教师在教学“速度”时,出示习题:在一次爆破技术应用中,使用一条长S1=90厘米的引火线,引火燃烧的速度V1=0.8 厘米/秒,安全区离爆炸点S2=500米。点火者点着火后,以速度V2=5米/秒的速度跑离。问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安全区?要求学生运用知识的纵横联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运算过程来分析、解答。这题既切合实际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经学生分组热烈讨论、自主探索后,交流得出如下解法:
  思路1:比较时间,即比较引火线燃烧所用时间t1和人跑到安全区所用的时间t2;
  思路2:比较路程,即将引火线燃烧所用时间t1内人跑的路程S3与500米进行比较;
  思路3:比较速度,即比较引火线燃烧这段时间t1内人跑到安全地带所需的最低速度v3与5米/秒进行比较。
  发思散维是一种创造性的使用头脑法,是对思维模式的一种变革。三种思路,无不体现着学生创造性的光芒。通过引领类似的发散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与大家不同的观点,不落俗套,不拘一格,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物理教学的“教为不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过程,我们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审视它的现实性和紧迫性,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在措施和手段上进行更多有意义的研究和探索,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物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燕.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活力之探讨[J].教师,2010,(30).
  [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刘家访.有效课堂管理行为[M].重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推荐访问:不教 课堂 物理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