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学生积极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育 论述怎样培养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

  [提要]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育是青少年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目前,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令人堪忧。学校要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积极人际交往能力,需要关注三种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即对交往对象肯定认同的意识和主动热情的态度,以及对交往结果乐观进取的心态。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积极人际交往能力;培育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8月16日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大好时期,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黄金阶段。青少年学生不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与生活,都需要与人交往。否则,就会在自己与社会、自己与他人之间筑起一道心理屏障,把自己与他人分开,进而妨碍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育是一项重要内容。
  一、青少年学生积极人际交往能力的内涵
  人际交往能力是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素质。青少年学生积极人际交往能力是青少年学生表现于人际交往活动过程中并影响其交往实际效果的各种积极心理品质的总称。积极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比较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内涵非常丰富。积极心理学家们在不同的场合曾提出过24种积极心理品质。积极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意思:①肯定的,正面的;②进取的,热心的。因此,本研究认为青少年学生积极人际交往能力所强调的积极心理品质主要有三种:肯定认同、主动热情、乐观进取。
  首先,青少年学生对交往对象要有肯定认同的意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是多种多样的。作为当代的青少年学生,要想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就得肯定人的差异性,承认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会有所不同,并学会尊重他人的看法。
  其次,青少年学生要以一种主动热情的态度去对待交往对象。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性最深切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尊重。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对那些主动向自己示好的人往往会心存好感。因此,主动的心态往往能获得良好的交际局面。同时,心理学家发现,热情是最能打动人、对人最具吸引力的特质之一。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往往很容易融入一个新圈子,因为热情的人能把自己良性的情绪传染给别人,所以人们都乐于接纳热情的人的融入。
  最后,青少年学生对交往结果要持乐观进取的心态。现实中,很多青少年学生人际关系不好是因为他们害怕交往失败。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因此,对交往结果持乐观进取的心态有利于获得良好的交往效果。特别是当面临交往危机时,持乐观进取的心态,主动解释,消除误解,对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二、青少年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及成因
  中国人口宣教中心2010年在北京、大连、长春、太原、贵阳、长沙等城市选取当地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生进行了人格状况调查,于2011年3月发布了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年调研报告,结果显示,各年龄段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其中,初中生与父母的争吵增多,不愿意跟父母交流,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也害怕父母的批评和唠叨;75%的受访高中生觉得和父母的交流有问题或偶尔有问题,55.5%的高中生与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交往时有问题。可见,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令人堪忧。而缺少人际交往训练以及对手机、网络的依赖是造成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当前的教育基本上来说还是以升学率为导向的,中小学教师的绩效工资、奖金与升学率挂钩。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教师只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往往是学习好,一好遮住一切问题。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活动或正常交往能力则缺少关切,对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建立社会交往的训练和要求不多。而家长,包括学生自己,也都认为应当把学习放在首位,甚至将学习作为学生的全部生活。这使得青少年学生缺少人际交往的基本训练。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青少年摆脱不了信息洪流的包围,网络作为这些信息强大的载体,对孩子们的诱惑很大,他们很容易陷入其中。同时,随着手机普及率的提高和手机功能的日趋完善,部分青少年对手机产生精神依赖。一项“中学生一般用手机做什么”的调查显示,除与家人联系外,中学生用手机主要是为发短信、玩游戏、上网、闲聊。很多学生,都是埋着头走路的“拇指族”。在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下,一种“宅”文化开始流行,一些青少年学生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上的“社群”认同感,而面临现实人际交往的困难。
  三、青少年学生积极人际交往能力培育对策
  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积极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育主要应关注三种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即对交往对象肯定认同的意识和主动热情的态度以及对交往结果乐观进取的心态。
  1、培养青少年学生对交往对象肯定认同的意识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目的。人们的交往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怀着功利的目的去交往,一心想着对方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就很难对那些暂时不能帮助自己的人做到肯定认同。因此,应帮助青少年学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理,扩大自己的心理相容度,把接纳对方作为交往的目的。
  其次,教会学生换位思考。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都是在教人们要懂得换位思考。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对人要求就不会苛求,容易产生宽容态度。如果时时处处尊重和理解别人的选择,就可以减少误解,有豁达心胸,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最后,进行平等相容训练。将全班学生分为6~8人一组,每组在教师给定的时间内,就某个题目发表意见。题目要具体、可操作,可以是与团体有关的问题,或是生活、学习上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活动的规则是不评论他人意见正确与否,主意最多的小组获胜。
  2、培养青少年学生对交往对象主动热情的态度
  首先,培养学生主动交往的意识。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名人传记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交能力的重要性,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获得交往的乐趣,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让他们勇于交往,善于交往,摆脱被动交往。   其次,传授主动交往的技巧。教师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记住别人名字,见面主动与人打招呼,主动关心别人,主动为别人排忧解难等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同时,让学生在与人交流中学会寻找彼此的共同点,引起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此外,主动不等于话多,不要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就喋喋不休,要让学生尊重对方的话语权,学会倾听。
  最后,让学生学会捧出自己的热忱。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热忱能给对方以莫大的激励和鼓舞,让对方倍感亲切,愿意交往。热忱源于兴趣,与人交谈要表现出对对方的兴趣,要经常和对方保持目光交流。听别人讲话时要正视对方,并用自然、真诚的表情来呼应对方的讲话。微笑传递热情,与人交流要经常给人以友善的微笑。
  3、培养青少年学生对交往结果乐观进取的心态。乐观是个体对自己的外显行为和周围所存在的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体验。大部分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乐观虽然具有一定的天性成分,但主要还是后天形成的,大部分人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习得性乐观”。因此,教师应让青少年学生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让自己保持乐观的交往心态,坚信自己能够取得良好的交往结果。比如,让学生经常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大家都喜欢跟我交往。”除言语暗示外,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暗示。让学生在头脑中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良好的交际者,直到这种形象在头脑中能够栩栩如生地浮现出来并根深蒂固。同时,乐观还包括对他人的乐观,也就是要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相信他人的真诚,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
  此外,教师还应教会学生用积极进取的心态去面对人际交往困难或人际关系危机。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先仔细分析个中原因,自己想办法解决。面对自己的确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向教师、专家请教。让学生在面对人际关系危机时,学会尽快采取积极的措施去缓解,包括向对方道歉,但态度一定要诚恳,让对方感到他在你心中的位置是很重要的。要让学生坚信,只要自己付出真心、满怀诚意,就一定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钱同舟.论人文关怀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李晓宏.我国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问题突出[N].人民日报,2010.3.16.
  [3]张颐武.青少年人际交往恐惧症[N].天津日报,2011.7.3.
  [4]王馨漪.人际交往障碍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焦点[N].齐鲁晚报,2010.10.14.
  [5]孙海华.部分青少年对手机产生精神依赖[N].中国青年报,2009.9.2.

推荐访问:人际交往 浅析 培育 青少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