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信访案件增多的原因及对策:信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 从大环境、小环境、信访者主观因素、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土地信访案件增多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农村土地纠纷的顺利解决,加快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 农村;土地信访案件;增多;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D632.8;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344-02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网站于2004年8月21日发布信息:“上半年督办信访案66件,立案查处16个典型案件,已处理9人”,“今年1至6月,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710件,其中来信475件,接待来访235批次计753人次,厅领导批示群众来信126件,省厅督办66件,并对其中16个重大典型案件进行了立案查处,已处理9人”,由此反映出土地信访案件之多,据统计各地涉土信访案件占信访总量的60%以上。为此,笔者针对土地信访案件不断上升的现状,结合多年基层土地管理工作实际对农村土地信访案件增多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1 农村土地信访案件增多的原因
  1.1 大环境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需求量愈来愈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激烈;同时公众民主法治意识增强,群众诉求越来越高,人地矛盾凸显,涉及国土资源的信访就愈来愈多。近几年的土地信访形势凸显了这一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涉地信访事件集中表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征地、新城扩建征地、旧城改造拆迁、小城镇建设、农村宅基地纠纷等环节[1]。
  1.2 小环境
  一是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群众不能接受。部分职能部门对信访采取逃避态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简单推诿,作风简单、粗暴,无法解决矛盾、化解信访。二是工作不负责任,对上访群众的情况不进行了解,而是让上访群众找领导,事情推来推去,伤害群众感情,激化了矛盾。信访者索性进省、赴京越级上访。三是措施不到位,对于信访事件,不是着力疏导,而是想方设法强堵,或是明“疏”暗“堵”,加大了信访工作成本。在修建高速公路征地、新城扩建征地、旧城改造拆迁、小城镇建设等环节发生的土地信访事件凸显这一特点。四是虽然信访工作机制已逐步理顺,制度较为健全,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信访群众缺乏信任,不是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反映,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处理,领导不知情,矛盾升级、信访升级,制造了对立,致使信访事件更加难以解决。五是由于各地都将信访案件纳入绩效考核,为有效控制越级上访案件,地方政府部门甚至采取对信访者“包容”的态度,比如:给上访者报销上访来回路费、生活补助甚至精神损失费等。对其给予一定的人文关怀的同时,给无理取闹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六是管理混乱。地方政府为了实绩,大搞形象工程,城市无限制扩大化,各大中小城市的工业园区,每年都以惊人地速度大肆毁坏基本农田。虽然我国已实施一张图管理,卫星监测,但耕地锐减仍让国人担忧,由此引发的因征地补偿不到位上访的案件逐年攀升[2]。
  1.3 信访者主观因素
  部分群众诉求是表象,真正的是个人之间的恩怨,纯粹就是为了面子。笔者曾经处理过这样一个农民宅基地纠纷:甲乙两家邻居以往关系甚好,甲方翻建好主房后想建院墙,这时乙方开始反映甲方院墙站了乙方的宅基地。经实地勘测,由于乙方老房还在,测量后经对比其宅基地使用权证书,甲方并未侵占乙方的宅基地,镇政府书面告知乙方。但乙方拒不服从,之后走上越级上访之路。在处理此纠纷中对周边的群众进行走访,就是甲方在翻建主房时,乙方借此机会想让甲方往集体土地建30 cm,而后乙方翻建时在往外占30 cm,乙方想占场大一点,但甲方未听从乙方的主张,因此双方多次发生争执,甚至发生肢体冲突,造成乙方因心中充满怨恨,发生多次无理越级上访。
  1.4 历史遗留问题,权属不清
  在当地1990—1994年开展的第1轮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发证中,由于工作量大,聘请了部分农民工,资料较为粗糙,部分四邻标注不清,面积不准确。同时,近几年,镇、村及有关部门在安排宅基地、审批建房时把关不严,对情况不了解,四邻也指界签字(代签)便按程序报批,影响了邻里关系,引发矛盾。另外,部分村庄规划不明确,宅基地权属、面积模糊不清,村民之间有争议;加之受用地指标的限制,部分建房无法履行报批程序,农民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近阶段由此引发的信访案件特多[3-4]。
  2 对策
  2.1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人民满意的公仆
  群众无小事,真正做到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不动摇,并在行动中处处体现这一宗旨,只有真心走入群众,心里装有群众,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工作中要时刻怀着爱民之心、为民解忧的感情,信任群众,真正的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群众,注重心灵融合的投入,促进土地纠纷问题的有效解决。
  2.2 把工作做细、做透
  信访工作者只要能够严把事实关、政策关,工作中能深入到最基层的群众中去,不闭门造车、想当然;同时对于特定的、难度较大、专业性较强、涉及金额较大的,一定要搞好部门之间的链接与衔接,上级部门一定要给予乡镇基层大力的配合和支持,而不是安排和指导。乡镇单独解决信访事件不仅让自己常会陷入尴尬的境地,也易于使信访事件升级。因此,部门与乡镇一定要形成合力,将大量的信访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5]。
  2.3 快速深入细致了解案情,积极做好信访人的思想工作
  对可能发生群众纠纷案件,一定要落实“早、快、实”的原则。所谓“早”,即早预警、早介入、早化解,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土地动态巡查网络,把信访案件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所谓“快”,即接到案件后,立即行动,快速调查,及时将结果告知信访者,让当事人吃上定心丸;落实好“实”字,就是调查取证要求实,分析问题要细,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同时,加强与信访人的思想沟通,时刻掌握信访人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对问题不回避不积压。用真情感化群众,用真理、法律说服信访者,使其心服口服。
  2.4 不同案件要区别对待
  对于不同信访事件,要区别对待,该抚则抚,该打击当严打。对于事出有因、生活生存艰难的,当地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稳控工作,防止扩大社会对立面;对于无理取闹、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要依据《治安治理处罚法》从严从重处理;对于邻里矛盾纠纷要以调解为主,绝不能激化矛盾,制造信访事件的发生;同时,对于工作人员措施不力,造成越级上访的要追究其责任。
  2.5 利用互联网做好土地信访网络体系
  可以在一定区域创建QQ群,并请网友、专家加入QQ群进行在线探讨交流,为信访矛盾献策,加强互动,加强交流。利用这一平台,为化解土地信访纠纷矛盾营造政治、舆论氛围,以更好、更快地解决当前较为突出的土地矛盾问题。
  2.6 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各级政府及部门要把信访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领导接访制度,形成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其他领导合力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体系。党政一把手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抽出专门的时间负责接访,要带队深入到一线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其他班子成员轮流接访,确保领导接访室每天都有1名班子成员负责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方法到位、落实到位,把信访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
  3 参考文献
  [1] 孟大川.成都市土地信访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2(3):25-29.
  [2] 李林来,王俊强.当前农村土地信访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以山东省莱芜市为例[J].科技信息,2011(22):98-99.
  [3] 薛立强,杨书文.城市化进程中涉农土地信访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及其化解[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31(4):36-40,68.
  [4] 张保印,张学广,周志鹏.农村土地信访纠纷案件成因追析与对策[J].祖国,2010(10):31.
  [5] 卢晓潮.维护好集体土地权益是化解土地信访的根本[J].浙江国土资源,2009(11):24-25.

推荐访问:信访 增多 对策 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