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慢下来:让世界慢下来议论文

  “伦敦慢下来”      今年4月24日到5月4日,原BBC节目制作人泰萨・怀特发起了“伦敦慢下来”的活动,号召大家放慢生活的节奏,从忙乱中抬起头来,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看看是不是对速度和效率的崇拜过于热烈了。
  现在已经成为一名瑜珈教练的泰萨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伦敦的人们每天忙得就好像在洞子里战战兢兢到处乱跳的疯兔子。在排队进地铁站的时候有人刷卡慢了一点,后面的人就恨不得把他赶紧丢过去。”泰萨希望这次活动能够提醒大家,生活不是越快越好,当然,也让大家能释放一下积蓄已久的压力,用更加健康的方式来面对人生。
  活动包括漫步滑铁卢大桥、“慢食广场”、诗歌日、瑜珈、冥想讲习班,还有鼓励大家重新开始用笔写信。其中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半小时漫步滑铁卢大桥,这段行程一般来说顶多只花几分钟就可以走完,可是参加者们只能慢慢走过它,看看这常常被人所忽视的地方和它附近的景色。而且参加者一旦超速还会得到一张“罚单”以示警告。
  组织者还为大家提供了不少“慢活”的小贴士,帮助大家改变急火火的生活习惯。
  有一些是立刻可以做到的:1.注意你的动作速度。想想你的动作是不是太快了,有必要这么快吗?2.闭上眼睛,静下来一会儿,做一个深呼吸,清理一下忙乱的脑子。3.在城市中匆匆而过的你记得看看自己熟悉的城市,或者选择一条新路线上班。4. 在排队的时候有一点耐心,有时候观察身边的人也是很有意思的。
  有一些则是要长期养成的习惯,比如每天早起5分钟,以便有一个从容不迫的早饭时间;中午饭后出去走走;不要随时随地都拿着手机,警惕你的电话或邮件。
  “只是观察角度的一点点不同,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快乐。当我走过我早已经无数次经过的皮卡迪利大街(伦敦最繁华的大街之一),无意中抬头看了看自己很少注意的圣詹姆斯教堂附近的一排建筑物,突然发现英国皇家水彩协会的外奥斯陆・福德生动鲜明的作品和那些看起来有些古老了的少女的浮雕是如此的美丽。”参与了这次活动的哈利・埃尔斯说。
  
  生活越快越好?
  
  长久以来,快节奏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间隔时间更短的地铁、更多更快的通讯方式、“速战速决”的旅行甚至“闪婚闪离”。我们的文化也反映着这种态势,旋律激烈、歌词说唱得比子弹还快的歌曲和好莱坞打打杀杀的动作片就更受人欢迎。
  今天,快节奏是社会的主流,什么都是速度和效率说了算。
  也许不少人正在夸耀自己所过的快节奏的生活,但是它真的就这么让人满意吗?我们忙碌着,希望能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可我们却没时间好好享受自己本来就短暂的生命。
  以倡导慢生活的畅销书《慢活》而闻名的加拿大记者兼作家卡尔・欧诺黑现居伦敦,也参与到了“伦敦慢下来”活动中。他在《慢活》中提到:我们对于快节奏的生活是如此崇拜,因为“快”给我们带来的刺激感,还有我们的文化中对慢的误解。但是我们忽视了这种生活方式给我们的健康、饮食、工作、人际关系以及环境所带来的种种坏处。
  在卡尔・欧诺黑看来,其实,快节奏的生活是在工业化之后才出现的,而“时间就是金钱”的箴言又被大众套用到商业竞争的领域,人们慢慢地产生一种追求快节奏的心态。但是,这种线性化的时间观念却并不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常态。
  
  慢生活溯源
  
  “伦敦慢下来”的活动并不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活动,更不是一个偶然。很久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讨论“慢活”的话题。
  “慢活”起源于意大利,最早是由一场反对快餐的运动开始的。1986年,一家新开张的麦当劳惹恼了意大利的美食家们,“慢食”运动的先驱者卡洛・彼得里尼组织起一个反对麦当劳的游行。“慢食”运动意在反对快餐,它强调坚持传统烹饪方法和烹饪时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养分。“慢食组织”现在已经发展到50多个国家,拥有8万多名会员。
  “慢食”的兴起引起了人们对“慢”生活的关注,也刺激了其他形式的“慢”运动――比如“慢城市”、“慢游”、“慢购物”、“慢读书”等等。
  “慢城市”是意大利人的又一创意。它所注重的是回归传统的生活方式,支持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悠闲地生活,反对千人一面的现代都市和浮躁的现代生活。许多意大利的小城都成为“慢城市”中的一员。这些城市不支持快速车道,没有广告牌和霓虹灯,汽车慢速行驶而且不鸣笛;在古老的街道上,只有家庭式的食品店、餐馆和手工作坊。虽然强调回归传统,“慢城市”却并不盲目地排斥现代化和科技,它将网络这样的现代化生活手段结合到传统中来,帮助人们更为舒适便捷地生活。
  “慢游”的倡导者们认为现代人的旅游方式根本就是把旅游的快感消磨在了匆忙的到达和离开之中。他们把古代的阿拉伯旅行者和19世纪的欧洲旅行作家们作为偶像,认为旅游的真谛在于精神上的感受,在于深入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当中。另外,“慢游”还倡导人们用更环保的旅游方式,比如不坐飞机,尽可能地步行或者骑车等等。现在大家常常挂在嘴边的“生态旅游”和“深度旅游”无疑都是“慢游”的缩影。
  “慢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个“慢”字并不仅仅是字面意思上的,它不是要人毫无效率地工作,无所事事地混日子,而是强调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相对于现代人广泛存在的浮躁和焦虑的精神状态。
  
  慢生活由你决定
  
  但“慢活”往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有时候我也想安安静静看一本书,可是看了半个小时就开始走神想起我的报表要怎么做,明天开会的发言要说什么。”安娜・李说,“连晚上睡觉都会梦见明天的衣服和鞋子应该怎么搭配才好。”她不是不想享受一下“慢活”,只是担心自己浪费了一点时间,会有同事把自己的位置挤掉,表现得闲散了一点就会招来老板的不满。毕竟在经济危机下,人人自危于自己的职位,生怕丢了饭碗。
  而拉尔夫・威尔斯却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去亚洲旅行。尽管他的工作尚可,老板也对他不错,但是他却不想让自己的生命就泡在办公室的格子间里,每天接打电话和制作文件表格。“我想边走边做义工,做一些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这让我感觉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在他看来,需要时间来想想自己要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慢下来。“伦敦慢下来”的活动即便是出于良好的意愿,也不见得有人领情。有评论就认为这无非就是“作秀”,强调“慢生活”和盲目崇拜速度和效率其实没有区别。“如果我喜欢伦敦的7个景点,而且我愿意在一天之中把它们都逛遍,而不愿意慢慢一个个看,又怎么样?”珍妮斯・格林说。而且有人觉得,很有可能不少人虽然在外人看来悠闲从容如湖中天鹅,在背后却是开足马力工作的永动机,无非就是要争一个面子让别人觉得自己很有能力。更有偏激者认为,慢慢悠悠不努力工作是对家人和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世界之大,总能容得下每个人不同的活法。有人要“慢活”,有人要“快活”,还有人要“乐活”。其实,快与慢只是个人的选择。
  或许,一个老故事值得大家再重温一下:
  有一个富翁到海边度假,见有个渔民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便问渔民,这么好的天气为什么不去打鱼。渔民说,今天的鱼已经打够,现在要休息了。富翁不解道:“天气这么好,你应该打更多的鱼,买更好的船,赚更多的钱啊!”渔民问:“那又怎么样?”“那你就可以雇人出海,自己不用出海,只用舒舒服服躺着晒太阳就好了!”“可是,我现在不就正舒舒服服躺在沙滩上晒着太阳吗?”
  (摘自《世界博览》2009年第11期 本刊有删节)

推荐访问:慢下来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