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中化学教科书

 民国的初中化学教科书

 钟晓媛 《 中华读书报 》( 2014 年 09 月 17 日

  14 版)

 贾丰臻编译的《初等实用化学教科书》封面

  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此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具有出版资质的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单位坚守 0 60 多年之信念。0 2010 年 年 2 12 月,人教社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 目 —— “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终获批准( ( 课题批号 :10&ZD095) ,数百名编辑人员与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共预其事。廓清百年教科书发展之轨迹,探寻近代以来吾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演变之规律,功在当下,利泽久远。

  最近几十年来,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可能是所有学科中最独特的,因为它和学生们见面最晚,只是在初三(即 9 年级)方才开设,往往不到一年就要毕业了,一部分孩子也

 许从此不再与化学打交道。那么在初级中学开始设立的民国时期,是如何开设初中化学课的,初中化学教材又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 “壬戌学制”设 置初中

  跟大多数中学理科课程一样,现代化学教育是清末民初才由西方引入中国,最早的中学化学教科书出现于 1902 年。但这时候,并没有专门的初中教科书,因为还不存在“初中”这个学段。

  1922 年,当时的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也称“六三三”学制)。“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影响最深的一次变革,它的酝酿和产生有复杂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初级中学”阶段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设置的。由于“壬戌学制”是效仿美国进行的改革,所以设置“初中”的目的与功能,也基本沿袭美国。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教育改革的历史看,美国当时主张发展初中的目的有一个渐次叠加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890 年至 1900 年,为了缩短那些准备就业学生的求学时间,初中的设置,增加了学生由普通教育转入职业教育或进入职业生活的灵活性,使学生可以尽早地进入职场生涯。1900 年至 1910 年,设置初级中学的目的与功能又扩展到了能更多留住一些学生,不致中途退学。1910 以后,初级中学开始注重给学生个性发展和更多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课程和作业中试探自己的才力,发现自己的特殊才能,用以建立对于终身事业的兴趣与规划。我国新增设的初中也期望能实现并体现这三个目的与功能。

  在“壬戌学制”最初的初中课程设置中,化学是和其他自然学科混合在一起的,组成了“自然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分年级有所偏重的。化学在第三阶段(大致相当于今天的 9 年级)的“自然科”学习中为主要学习科目,其他学科内容为辅。1929 年,又颁布了暂行的课程标准,对于初中阶段有了“混合自然科”和“分科自然科”的区分,这是一个过渡。其中,在“混合自然科”中对之前的化学和物理的学习顺序进行了调整,也就是在第

 二阶段(大致相当于今天的 8 年级)进行学习。1932 年,根据各方对暂行课程标准的意见,又修订颁布了正式课程标准,初中化学第一次有了独立的课程标准。

 初中化学教科书的迷茫

  “壬戌学制”开始颁布实施,原来的高级小学校或者原来的中学校陆续改变或开办初级中学。对于这个“新鲜”的学段,无论是教育一线还是教材建设都有一个迷茫和探索的过程。当时初中要求以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自然科”进行教学,实际师资力量又非常薄弱,适用的初中化学教科书也出现了一定的供应困难。所以,在当时的一线教学中,教师们采用的办法多数是仍然使用学制改革前优秀的中学化学教科书,凭经验选择内容进行教学。其中选择较多的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化学教科书》和《新制化学教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化学》等。它们都由大型出版社出版,且在学制改革前市场份额占比较大,是之前中学校使用较多的教材。在《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总目》一书中,收录记载了 1923年到 1929 年之间十几本中学化学教科书,其中仅 3 本标明适用于“初级中学”。这个时间段出版的大部分中学化学教科书,仍然没有对初中与高中两个学段做明确的区分。由此可以看出,在“壬戌学制”最初实行的几年里,初中化学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并没有完全跟上学制改革的步伐,显得滞后。

  从早期不多的几本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可以看出,编者能做的仅是为了把初中、高中加以简单区分。相较于高中化学,初中教科书中弱化了概念原理中较难理解的内容要求。商务印书馆出版、贾丰臻编写的《初等实用化学教科书》中,就没有旧学制的中学校化学教科书和新学制的高中化学教科书里常见的较复杂概念及原理,如“质量不变之定律”、“定比例之定律”、“倍数比例之定律”、“气体反应之定律”等,并将“分子原子学说”、“分子量和原子量”、“化学记号”、“元素之名称”、“符号”等初中需要用到的概念原理知识放在了附录中,并不作为学习内容。在元素化合物内容的选取上,相较于同时期的高中化学教科书而言,初中化学教科书在保留大部分内容不变的基础上,仅进行了部分内容的简单删减。

 有些教科书是在金属部分内容略微整合缩减,还有一些教科书是将有机化合物部分整体删除或仅介绍个别简单物质介绍等。这样粗略地删减高中教材后形成的初中化学教科书,虽然对新设的初中化学部分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大块内容的缺失,一方面破坏了学科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未删减的内容并没有与高中内容在难度上进行区分,也没有与高中内容在逻辑上进行衔接,学习的深度要求过高,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注重生活

 兼顾初高中衔接

  “壬戌学制”颁布十年左右,随着初中化学教育的逐步定型,人们对于这个阶段化学课程和教材的特点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涌现出不少注重贴近学生生活,注重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并且兼顾知识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教科书。1930 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钱梦渭编译的《初中化学》就是较为典型的一本。全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单元都是以学生较为熟悉的物质为题:“水”、“盐酸”、“硫磺”、“石膏”、“火药”、“石英”内容也与高中化学有较明显的不同,每章开始的关注点都落在学生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问题上,甚至部分内容并不严格属于化学学科体系,而属于常识类知识,例如,“衣料的识别”、“居所的环境”等内容。但是,有些内容仍有高中教科书的影子,文字叙述上仍较为生硬和学术化,知识点的词条形式仍较严重,对于化工生产知识以及较为复杂的概念原理内容并没有进行简化。

  这个时期的初中化学教科书除了内容上开始贴近中学生生活外,还在与高中化学做区分的基础上,开始注重与高中知识的衔接。这个特点从一些编写者出版的成套教科书中可以看出。

  1930 年文化学社出版的王鹤清《初中化学教科书》就首先在“编辑大意”中指明本书“上承小学自然科之基础教材,下接编者同阎玉振君合编之高中化学,以收联络贯穿之功,而矫重复捍格之弊”。这本《初中化学教科书》没有涉及高中化学中复杂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和较深的概念原理类知识,而是用近半本书的内容以话题整合的形式进行编排,分别从金属、矿物、农业、服装业、食物、窑业等各个角度与领域介绍相关化学知识,例如,第十四章“农业与土壤”,第十五章“衣服与燃料”,第十六章“食物与饮料”,第十七章“居住与窑业”等。其中既有相关具体物质介绍,也有相关的概念和原理知识,还有一些生活常识类的知识。

  但是,书中一些内容,尤其是前几个单元的基础知识部分,并没有像“编辑大意”中所说的那样“矫重复”之弊。例如,第八单元“化学计算法”一章的内容就与成套对应的《高级中学化学教科书》的第八章内容几乎一致。

  此外,1932 年前出版的 5 本供初中使用的教科书在内容选取上差别较大,参差不齐,这样不利于使用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的继续学习,使得高中化学不得不从头讲起,妨碍了中等教育中化学学科的教学进度,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依据课标逐渐规范

  1932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正式课程标准。将综合性的课程改为分科制,有了正式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初中化学教科书的编写遵守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内容差异逐渐减少,教科书体系结构趋于统一。由于课程标准已经将初中的教学内容和高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区别和衔接,所以 1932 年后的初中化学教科书的内容更加适应初级中学的功能,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化学学科在中等教育阶段的进步。

  将 1933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韦镜权、柳大纲编著的《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的目录和《初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比对后发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内容,本书中全部涵盖,此外还增加了一些课程标准中没有要求的知识内容,如“氮的化合物”、“化学平衡”、“放射性元素”等。

  在《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总目》中记录的 1932 年之后出版的中学化学教科书中,初中化学教科书多于高中化学教科书,这说明了自正式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颁布之后,符合标

 准、适应于初中学生的化学教科书大量涌现,更多的编写者关注了初中化学教材的编写。我们还可以看到 1943 年、1948 年华中印书局、商务印书馆等多家大型出版社先后印发了由教育部编审委员会或者国立编译馆编纂的初中化学教科书。这种不再是个人而是由专门机构编写的教科书,在很大程度上统一了教科书的内容选取和体系结构。抗日战争、内战等原因使教育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教材内容依据课程标准的变化新增了一些与国防有关的内容,如毒剂、防毒、烟幕、照明剂等,所以当时的初中化学教科书带有明显的战时色彩。

  初中化学教科书自 1924 年出现到 1949 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照搬到整合,从粗简到精细,从个人出版到机构出版,从内容差距较大到有课标进行规范的一系列过程。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初中化学教科书逐步实现了初中化学学科设置的功能与目的。

  (本文作者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编辑室)

推荐访问:教科书 民国 初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