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作家说的半城绿树半城楼 作家三上省城记

  作家三上省城,是为了他的三个短篇小说,能在省城那家较有名气的文学刊物上发表。   作家太有才了,小说、散文、诗歌“三箭”齐发,纷纷射中了大报名刊。五年过后,作家获得的奖金都有好几个万了,获得的荣誉证书,摞得比他本人还高出了许多。
  作家取得了这样大的成就,按说应该心满意足了,但作家还有一块“心病”没有去除,那就是,省城有一家较有名气的文学刊物,像一座大山一样难于登上。作家年年都要尝试着攀登几次,遗憾的是一次也没有成功。没有成功不要紧,贵在坚持,作家寻思着总有攀登上去的时候。于是,作家就利用三个多月的时间精雕细刻,“雕刻”出了三个短篇小说,打印好后,直接寄给了那家文学刊物。
  稿件邮寄出去后,作家就一直在等待着消息。
  半个月后,一位编辑打来了电话,告诉作家“初审基本通过”,但文稿还有许多需要再加修改的地方,要作家亲自来省城一趟,直接找他协商文稿的修改事宜。
  接到这个好消息后,作家挺高兴,攻打了多年也没有攻打下来的这块堡垒,有望被攻打下来,一旦攻打下来了,那也就标志着他在文学创作上又上到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翌日清早,作家就提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上了省城,去了那位编辑家里。编辑很热情,就三篇文稿如何修改给作家一一作了交代,前前后后不到一个小时就交代完了,说他很忙,要作家拿回去抓紧修改,修改好后就用挂号信给他邮寄过来。
  作家回家后,看看自己的三个短篇小说文稿,实在没有什么可修改的,一个字都没有改动,就给那位编辑邮寄了过去。
  又过了半个月,编辑的电话打了过来,说文稿经过编辑部主任过目后,甚为满意,“二审基本通过”,但主任认为文稿还是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编辑要作家再到省城来一趟,还是找他协商文稿的修改事宜。
  作家就又提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再上省城。这一次,编辑的热情好像比上次有所减弱,上次好坏还给作家倒了一杯茶水,这一次就连这一杯茶水也没有给倒。编辑仅仅用了不到半小时就向作家交代好了再次修改文稿的事宜。作家当时真想给编辑说“实在没有什么可修改的了,稿件质量达不到发表标准那就算了”,但又觉得“二审基本通过”了,说不准再修改一下就能上刊了,半途而废实在太可惜。于是,作家就把文稿又带回去了。
  作家真的想认认真真地修改一遍文稿,但怎么看都觉得没有什么可修改的了,仍是一字未动,给编辑邮寄过去了。
  编辑在半个月后又给作家打来电话,说是文稿已经主编审阅,较为满意,“终审基本通过”,但主编说是有两篇已经可以了,有一篇还要再简单修改一下。编辑要求作家再到省城来一趟。
  作家就三上省城了,跟前两次一样,仍是提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去了编辑家。这一次,编辑毫无热情可言,非但没有给作家倒水,而且说出来的话语也让作家感到冷冰冰的,只是略微交代了一下。
  编辑说:“修改后,文稿我送交主编就行了,你在家等候消息吧!”
  作家说:“那文稿发表的事就拜托你了!”
  编辑说:“行。我还有事,你请便吧。”
  作家回到家,左等右等一直没有消息。一个月后,作家失去了耐心,就给编辑打去了电话,问:“还是没有最终结果吗?”
  编辑说:“最终结果早就出来了,我没有好意思告诉你。”
  作家说:“我知道了,那是‘终审’没过。”
  编辑说:“你说得对,就是‘终审’没过。”
  编辑刚一说完这句话,就把电话挂断了。
  两个月后,作家的三个短篇小说被北京的一家文学名刊隆重推出,一并附有国内一著名文学评论家的高论。但作家依然为不能上那家文学刊物而遗憾。
  其实,作家三上省城却始终没有弄明白那位编辑的“意思”,作家刚一出门,他的小说文稿就进了编辑家里的烂纸篓。

推荐访问:省城 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