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城市花园芝加哥] 欢迎来到芝加哥手抄报

  没去芝加哥前,我对这个美国第四大城市没什么好印象,只知道它是个工业城市,外号“风城”,有许多黑人,曾是黑手党出没的所在。   “有什么好吃的?”美国城市只卖旅游品,不卖土特产,于是钱就只能花在吃上了。
  不问不知道,原来芝加哥是美国的“吃城”之一,大小餐馆数以千计。可是讲到芝加哥的特色,竟是比萨饼。

  “厚是芝加哥比萨饼的特色。”出发前,老家在芝加哥的电气工程师朗尼边向我介绍边用拇指和食指比了一个大约两寸的距离,这确实比一般的比萨饼厚很多。
  一走出登机门,我就嗅到了空气里比萨饼的香味,果然名不虚传。顺着候机室长长的通道往出口走,一眼便看见一个比萨摊子,我马上凑了过去。大大小小的比萨饼摆在柜台内,却哪里有两寸厚,看去也就是全国各地那些乳酪比萨、熏肠比萨的翻版。
  “完了”。我一边拖着行李往外走一边对自己说。没得吃、没得玩,芝加哥可真是最理想的开会去处。
  40分钟后,我坐着计程车进入芝加哥市区。当芝加哥的高层建筑群出现在眼前时,我毫无思想准备,想不到这城市竟然如此壮观。
  又过了20分钟,我拉开酒店房间的窗帘,看密执安湖一片苍茫的蓝色在暮色中铺到天边,岸边的海军码头购物商场灯火辉煌、人流如织。于是我修正观点,芝加哥也许还不错。如此想完,我下楼吃饭。意大利奶油面,外加生菜沙拉。餐馆里很安静,轻音乐似有似无恰到好处。面条热气腾腾,我却老是看见芝加哥的天空线飘浮在热气里。
  在芝加哥河上,漂亮的游船载着花花绿绿的游客,一年365天来来往往。导游操着英日德法四国语言一遍遍讲述着这城市的历史。船儿顺流而下,行过芝加哥的心脏地带。著名的1871年芝加哥大火就从这里腾跃,以1小时焚烧65英亩的速度将四平方英里的一大片化为灰烬。芝加哥的商业区几乎完全毁灭,三分之一的芝加哥人无家可归,总损失达2亿美元。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芝加哥火灾后的浩大重建工程吸引了当时一流的建筑师们。他们为了打造一个新时代的城市,不约而同来到这里。他们的梦想在密执安湖畔成为现实,一种以钢骨摩天楼为标志的建筑风格诞生了,它以有力的线条和丰富的意像空间成为现代城市商业区建筑的圣殿。美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从此改变面貌,而芝加哥也就此在人类建筑史上留下痕迹。

  我漫步在芝加哥街头。当走过《花花公子》的办公楼时,我装出一副目不斜视状,心里却很希望这时能有个兔女郎走出来。我穿过西北大学的街道式校园,觉得它确是城市大学的最经济校园设计。而且,校园成为城市公共街道的一部分,彻底杜绝了校方盘查行人的权力与可能。
  我走过老芝加哥水塔,一栋哥特式的石灰石建筑,是当年大火的少数幸存者之一。塔里正开办一个小小的素描画展,衬着白粉墙,别是一种雅淡清净。
  我顺着密执安街一直往南走,最后停在芝加哥河畔。绿玉色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我抬头仰望高高的讲坛塔,这栋1925年建造的哥特复兴式建筑是《芝加哥论坛报》的所在地,也是芝加哥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据说,在大厦的正面装饰着来自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苏联克里姆林宫以及其他世界著名建筑的石头。
  与它隔街相望,是威格利大楼,乳白色的楼面,方整的造型,是由西班牙西维尔天主教堂的一座高塔点化而来。
  我倚着芝加哥河畔的栏杆向威格利大楼举起手中的相机,却怎么也照不出它在雨后黄昏下,灰白色云霭背景中的风采,于是我知趣地放弃。我走向密执安湖畔的城市雕塑群,在那里我终于按下快门。
  第二天,我与一位从英国来的同行聊天,他说他也是头一次来芝加哥。他的上司要去别处开会,就把来芝加哥的差事给了他。“不过我没啥可抱怨的,真没想到芝加哥这么壮观。我下了飞机,坐计程车进城。老远看见芝加哥的天空线,我就喘不上气来了。”
  我说,我很明白他的感觉。

推荐访问:芝加哥 城市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