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展经济的几点主张]伟人毛译东的抗日故事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障抗战的供给,毛泽东对发展根据地经济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有关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公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思想观点,掌握这些理论观点的精神实质,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 发展经济
  一、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展经济的几点主张
  (一)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首要位置
  第一,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方针。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并且把农业生产同革命战争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任务,为了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1937年毛泽东提出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是一种为了团结一切抗日力量而采取的过渡性的经济政策。一方面,它削弱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生活,对于调动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起到一定作用。另一方面,它又保留了地主对土地的封建所有权和财产所有权,能够缓和阶级矛盾,促使一些开明地主和绅士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壮大了统一战线的队伍。
  第二,鼓励根据地军政人员参加农业生产。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一直支持根据地军政人员参加农业生产。1938年以后,根据的军政人员、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财政供给出现困难,加上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府对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根据地出现严重经济困难,吃饭、穿衣等日常生存的需要已经难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针,动员根据地军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自己解决吃饭穿衣问题。
  (二)注重发展工商业
  第一,注重发展公营经济。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公营经济”就是政府、军队、机关和学校经营的农工商业。毛泽东很重视发展公营经济,认为公营经济是保证我们财政供给的一个重要来源。公营经济主要以生产军用物资为主,包括纺织厂、被服厂、造纸厂、农具厂,以及生产肥皂、面粉的工厂等。毛泽东按照经营者的不同,把根据地的全部公营经济分成三个部分:一是由边区政府经营的盐业、工业和商业,二是由军队经营的农业、工业和商业,三是由党政机关经营的农业、工业和商业。
  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困难时期,物质供应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人民以租税形式向政府交纳,另一个就是根据地公营经济,毛泽东根据1942年和1943年的测算,认为公营经济的供给量已经占主要地位,“故公营经济事业成为我们保障财政供给两大来源的一个主要基础,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1943年7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一文中提出:“发展公营生产,一切军队,一切机关学校,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件下,都要进行生产自给运动,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改善自己生活、减轻民众负担的目的。”到1944年底,陕甘宁根据地公营工厂101家,职工达到2.6万人。
  第二,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私营经济,就是指一切私人经营的农工商业,毛泽东把私营经济分为合作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为了解决根据地的严重物质困难,毛泽东提出了私营经济和公营经济一起发展的思想。毛泽东指出:“如果不发展人民经济(即私营经济)和公营经济,我们就只有束手待毙”。 毛泽东支持私人企业,支持民营生产。1941年5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提出:要“奖励私人企业,保护私有财产,欢迎外地投资,实行自由贸易,反对垄断统制,同时发展人民的合作事业,扶助手工业的发展。”1943年,毛泽东又进一步阐述发展民营经济的具体措施,要求共产党员深入农村,帮助各户农民做生产计划,帮助农民组织劳动互助团体,组织合作社生产,改善群众生活。
  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展经济思想蕴含的价值
  (一)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毛泽东主张发展根据地经济要讲究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发展经济是为了保障供给,完成抗日战争,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实际。正是站在这一高度上,毛泽东提出农业生产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团结了地主中的抗日力量,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农民的支持,因而这一政策在根据地取得了明显成绩。另外,毛泽东发动军政人员参加农业生产,也是出于根据地的存在特殊困难的实际,在根据地,已经无法依靠农民来解决众多军政人员和学生的物质供给,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农民也对沉重的负担不满意,为了把抗日战争坚持下去,毛泽东提出军政人员参加农业生产,以解决面临的困难。毛泽东认为,这是“目前这种特殊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它在其他历史条件下是不合理的和不可理解的,但在目前却是完全合理并且必要的”。
  (二)坚持群众路线,把发展经济与满足人民利益结合起来
  在抗日根据地,国民党在经济上进行封锁,人民生活极为困难,但是陕甘宁边区的人民仍然向边区政府纳税,以供养军队和党政工作人员。毛泽东反对有些党政工作人员增加税收的主张,毛泽东认为,走群众路线,不能只讲空话,他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毛泽东认为,从陕甘宁边区的条件来看,我们可以给予人民的,就是组织和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利益,因此,毛泽东鼓励军政人员参加生产劳动。
  在发展工商业方面,毛泽东强调“公私兼顾”,认为“只有实事求是地发展公营和民营经济才能保障财政的供给”。毛泽东对根据地的经济成分进行了分析,认为发展公营经济是应该的,但是根据地的经济成分主要还是私营的,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应该给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以发展的机会,帮助人民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盐业和商业的发展,使人民所得大于所失。可见,毛泽东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将发展根据地经济和实现人民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徐刚.浅论抗战时期毛泽东发展根据地经济的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8.5

推荐访问:抗日战争 简评 几点 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