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根火柴 最后一根火柴作者是谁

  爱眼工程假公益真揽钱、家乐福返包“白条鸡”冒充鲜柴鸡、麦当劳过期食品翻新再售、银行员工贩卖上亿个人信息、中国电信为垃圾短信提供渠道赚取暴利、液化气成为要命炸弹……看过今年3·15晚会的人,是否再次会对我们的生存处境感到恐怖甚至绝望?
  2012央视3·15晚会,迎来了第21个生日。自1991年以来,3·15晚会揭开了不少的秘密和黑幕,维护了市场交易公平、公正,也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和人生。这台晚会一度是消费者瞩目的焦点,让无数存在质量问题的企业心惊胆战,负责人辗转难眠。然而,但凡这个晚上没事,又意味着还可以平安地过上一个幸福生活。
  晚会还是那个晚会,依然保持了寓教于乐的风格,年复一年的黑幕曝光之夜,也成为了消费者“扬眉吐气”的瞬间定格,在一霎那找到了从未生根发芽的“上帝”之感。然而,消费者的成就感恐怕是稍纵即逝的,离开了这个夜晚,消费者依旧沮丧于现实。这些年过去了,明星虚假代言何时偃旗息鼓了?私人信息倒卖依然泛滥,竞价排名仍旧心照不宣,垃圾短信堆积如山更是国人心底的隐痛。3·15晚会俨然成为民众心理上的最后一根火柴,但是火柴就是火柴,不可能救大伙于水火之中,一台晚会无法承载起泱泱中国的消费维权事务。
  每到晚会之前,3·15晚会总导演曾经表示:“那些企业像发了疯一样,过来公关我们。”显然,3·15晚会就像一小面镜子,折射出一个逐渐恶化的商业环境。更令人惊奇的是,很多口碑良好的企业也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公关之列,声称自己在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认真遵守法律云云。身正不怕影子歪,又何须此地无银三百两?
  显然,商业环境的恶劣不能靠一群电视人的坚持与消费者的一夜狂欢。行政执法部门效率低下,监管失灵等因素反复在这些消费黑幕中出现,我们也只能从这里找到问题的答案。日常监管缺少主动执法监督的积极性,该检查的不检查,或是检查走过场走马观花,该处理的不处理,或将罚款当手段一劳永逸。甚至有的即便发现了问题,也听之任之,专门等到问题泛滥成堆再集中处理,看起来更加显示出政绩。而在监管普遍疲软的背景下,企业的商业道德便往往无从谈起。
  当一个企业追求利润的时候,把自己的道德完全忘记了。如果我们的监管对此依然“睁只眼、闭只眼”、爱理不理,企业为了金钱道德彻底沦丧恐怕也只是朝夕间的事情。

推荐访问: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