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民进党两岸政策罩门等]

  假如年初选举时民进党获胜,调整两岸政策处理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无疑是必须的,唯有解开民共对话的政治障碍,才能让台湾民众信赖民进党的执政可以处理好两岸事务。但民进党败选了,有人说不用搞什么“大陆政策”转型,民进党只须扮演好监督制衡的在野角色即可。这种思维是民进党今日的政治困境与执政障碍的根源,难道仅凭执政党政策上一而再、再而三的烂摊子来重返执政吗?这种“相互比烂”的政党竞争,毕竟不是政治竞技常轨,纵使再度政党轮替,民进党也会很快失去执政权。
  显然,民共互信与对话交流是检验与考验民进党是否有能力执政的首要课题。民进党的领导菁英必须清楚意识到两岸政治罩门必须解套,党的大陆政策转型必须面对,才能够克服执政障碍。当然,这不仅仅靠成立“大陆事务部”或“大陆事务委员会”这样的专责单位便能竟其功,也不只是靠“意识形态挂帅”的党内大陆政策大辩论可以解决问题。尤其,苏贞昌上任主席后所宣称的两岸关系发展策略,根本就是“自我安慰”的错误决策,难以解开民共对话与互信的政治症结。
  民进党可以从“台独”党纲走到“台湾前途决议文”,是相当不容易的政治转型,所以,2000年能够在政党轮替中获得执政的机会。2008年后,两岸关系的互动在国民党执政下得以更加密切,两岸关系成为民进党难以回避的政治课题。因此,“台湾前途决议文”中负面表列的文字内容,应该与时俱进的修正调整,将党内的一些主张、设想构建出有利于民共对话的议文来,以取代“台湾前途决议文”。
  个人相信,唯有从根本原则与方向去重新融合民进党在野与执政时期的两岸关系发展定位及精神,才是民进党能否调整两岸政策的重要关键,也唯有如此才能带动党内政治菁英与基层党员以更加务实弹性的路线,面对两岸新局。政治转型是痛苦的,会有很多人不谅解甚至质疑、扭曲带动转型政治先锋的理想与人格,可是不踏出这一步,未来将要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苏贞昌既然接下民进党的政治重担,就必须有责任去面对并解决民进党的两岸关系罩门与大陆政策的转型,这是民进党蜕变重生并重返执政的最关键的一步,期待苏主席能勇敢跨出这一步,领导民进党走向更开阔的“最后一里路”吧!
  民进党两岸政策终须一辩
  林河名
  苏贞昌就任民进党主席后,在岛内某媒体的10位政治人物声望排行中居首,他想要赢得2014选举、直取2016大位,其领导的民进党内部对于两岸政策势必要有所突破。他与谢长廷融冰,正起于两岸政策的合作,但两人对于党内应否辩论看法不一,如今再加上与蔡英文的暧昧因素,使得苏贞昌一上任就遇到考验。
  苏贞昌拟在党内成立“大陆事务委员会”,并传出属意谢长廷担任主委,主要就是希望借重谢长廷灵活的论述能力,扫除民进党与大陆交流的障碍。谢长廷早先搬出的“宪法共识”,试图把民进党拉回“宪政”体制内,既与国民党竞争、也与中国共产党对话。他日前一席“早年推动独立不是针对共产党”的说法,更被视为想解构“民进党等于台独”的政治图腾。依谢长廷的逻辑,“台独”已成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唯一障碍,因此,他会强调民、共并无“冤仇”,甚至表示“早年推动独立不是针对共产党”,而是“被统治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早年台湾党外运动确实是统独支持者都有。然而,随着“台独”被民进党拿来作为强化纲领、作为选举动员,依民进党前党员林浊水的见解,如果民进党不再坚持“台独”,与国民党何异?因此,谢长廷想为民进党的“台独”解套,在“独派”眼中形同“自我缴械”。虽然苏贞昌不愿党内因辩论破坏团结气氛,但党内看法如此南辕北辙,想要形成共识也难!若要为两岸政策定出方向,民进党终须一辩。

推荐访问:民进党 解开 两岸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