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华尔街_我看“占领华尔街”

  我的好友,也同样在波士顿大学攻读博士的Erin最近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对“占领华尔街”运动进行分析。她指出,这次运动没有明确目标,没有领袖人物,强调了问题,却没有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照此下去注定会失败。而我的另一好友,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Ryan Sheely教授则针锋相对,认为“占领华尔街”运动之所以是一场潜在意义深远的变革,就在于它能让参与运动的人自己慢慢形成共识,而不是在一开始就让一小撮人主导整个运动。
  “占领华尔街”的起因是人们认为美国的绝大部分财富被1%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占为己有,而99%的民众成了受害者。纽约华尔街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同时也是“贪婪腐败”“金钱至上”“不劳而获”之人的聚居地。这场运动与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经济萧条不无关联,很多读者朋友写信来问我,“占领华尔街”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初探波士顿Greenway广场
  “占领华尔街”只是一个象征,示威在美国各大城市同时进行着。波士顿的示威者集中在Greenway广场:这里是波士顿的金融区,周围高楼林立,有美联储的驻地及各大金融公司的办事处,“占领华尔街”运动首先针对的就是美联储的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务行业。
  有好友的家长告诫我们这些在海外的学子,不要靠近抗议示威的运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去的路上,我还有些忐忑不安。但到了之后却惊奇地发现,这里真是一片祥和。放眼望去,广场上搭起一大片帐篷,人们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的在制作标语牌,有的在对群众演说,更多的则在帐篷里做着自己的事情。
  每个帐篷上面都悬挂着主人的名字,帐篷群的最外边是Alex的帐篷(Camp Alex)。Alex的帐篷承担着整个领地的邮局功能,也就是说在里面住着的示威者如果要跟外界通信,就会把信交给Alex,然后Alex会每天跑去邮局寄信收信。
  那些靠外沿的帐篷,往往会挂上标语牌,以引起行人的注意,比如有的写美国社会已经变成了“一美元一票”,而不是“一人一票”(暗指有钱人操纵国家);有的写“政府保释了大银行家,而人民群众却被出卖”;有的写“该让华尔街纳更多的税”;更有甚者,居然指责诸如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公司为了利益藐视人权与生命。
  除了邮局外,还有许多其他功能的帐篷。正是流感爆发的季节,这里有一个独立的医疗帐篷,还有一个专门负责给示威者打疫苗和预防针的帐篷。示威者们过着集体生活,因此有一个大帐篷是厨房,其他很多帐篷都是工作室,用来制作标语牌等物品。
  虽然是一大群人在抗议,却组织得井井有条。路人能够看到他们列出来所需要物品的清单,好让大家来支持(包括笔、胶带、硬纸板等等,当然还有钱)。营地里面有很多指路牌,方便大家找到所需要找的帐篷。当然,示威者也制作一些纪念品卖给路人,以换取活动经费。
  整个现场给的人感觉就像一个小型社区,大家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有条不紊地干活。广场上甚至都没有人喊口号,更没有丝毫暴力的痕迹。我仔细一数,一共才6个警察在维持秩序,而且个个都是笑呵呵的。广场上还有人在表演节目,如果是不明情况的游客路过,很难想象这里正在进行一场蔓延世界的示威运动。
  
  华盛顿McPherson广场见闻
  为了搞清波士顿和平安宁的景象是否只是个案,我利用周末赶往华盛顿,对“占领华尔街”运动作进一步的调查。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车程将近9个小时,我从早上出发,抵达华盛顿已经是晚上。当天整个美国东北地区下了一场历史罕见的大雪,分外寒冷。我顾不上休息,干脆来个夜探营地。
  “占领华盛顿”的营地在离白宫不远的McPherson广场。一到那里,我就被一个用木头搭起来的架子吸引了。很显然,帐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有人已经开始在草坪上搭建简易的房子,做好过冬的准备了。
  我壮着胆子朝营地深处走去。密密麻麻的帐篷中间有一块草坪,虽然白天下过雪,但大家似乎都不怕冷似的席地而坐,正在开会。我于是也过去听听他们在讨论什么。
  原来,营地里面的一切事务都是通过开会民主决定的。这其中包括每天的日程安排、活动以及其他例行公事。营地俨然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人们在投票的时候打出不同的手势进行交流,发出不同的声音表示支持或反对。这倒有点像英国议会的那种互动的辩论了。(美国式的民主讲究程序与礼节,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人们一般不会发出声音。)
  会议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个从佛罗里达来的墨西哥裔走到主持人旁边,开始煽动底下坐着的人,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制政府、抵制财团、抵制外国人,夺回自主权、金钱和工作。底下听的人时而喝彩,时而发出不屑的嘘声。开完会,大家也就散了,回到各自的帐篷。
  周日白天的再次探访,让我又捕捉到了很多新的元素,比如在华盛顿,人们已经有了“营地行为规范”,里面包括很多细节,诸如大家要相互尊重,要保持营地的干净等等。这应该也是通过民主的过程制定出来的吧。有意思的是,行为规范当中还提到了“警察也属于我们这些99%的受害人”、“请注意在交流时对性别称呼的使用,最好相互称作‘同志’”。
  营地里每天都会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学习(金融知识、法律知识、医疗知识、人际关系)、演说、练瑜伽、唱歌,等等。这些活动内容都会公布出来,有的还会根据不同的人种、不同的背景分小组进行。而在“厨房”里,厨师正在给大家准备饭菜,当天的伙食由前一天晚上开会表决确定,并由专人负责采购。
  每一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问题,华盛顿的营地也有不同于波士顿的特色。比如,华盛顿的居民是要向联邦政府交税的,但在国会里却没有代表议员,以至于这些税金经常被其他州比较有影响力的议员挪走,所以有一个帐篷专门就是为了争取华盛顿特区在国会代表权利的。
  在营地的时候,我正好碰上有几个人自发组织的小乐队在表演。其实,这样的活动还是挺多的,有的纯粹是以娱乐为目的,也有的是为了结识朋友。也许你会怀疑,这种类似嘉年华的运动是否真有效果呢·在美国这样的社会,哪怕是和平示威,也是很有效果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前段时间美洲银行决定对所有使用借记卡的用户每月征收5美金使用费,这对于本来就不好过的民众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经过几个星期的运动,美洲银行迫于压力取消了这次提价。应该说,这是“占领华尔街”运动一个相当大的胜利。
  参加游行的究竟包括哪些群体呢·在我两次走马观花的短暂调查中,就遇到了退伍军人,流浪汉,工会成员,艺术家,无政府主义者,工人,魔术师,运动员,厨师,小混混甚至富翁与警察。
  示威者的组成如此复杂,所要达到的目的自然也很繁多。但是参与者表示,整个运动不是为了颠覆社会,而是为了能够把那些犯了罪却因为有权有钱没受到惩罚的人绳之以法。比较有意思的是,总统奥巴马已经在各种场合表达了他对此次运动的理解,甚至暗示他的支持,以把矛头指向共和党。
  其实,美国社会也有很多人对“占领华尔街”运动持有异议。我的乐队好友,耶鲁大学的医学博士Bob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他认为美国的年轻一代已经不如他们这一代了,他们当年知道如何自己修理电器、汽车,知道如何节约,如何吃苦,才积累下了财富。现在的青年像温室里的花朵,他们想当然地以为大学毕业了就应该有工作,失业了不去找自己的原因,反倒怪政府,怪社会,实在是幼稚!
  在我探访过后不到一周,全美各个城市纷纷对占领运动的“帐篷城”进行了清除,政府表示抗议者可以继续示威,但“帐篷城”因为卫生堪忧、阻碍交通和存在消防等安全隐患必须取缔。整场运动将会何去何从我们无从知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占领华尔街的人们将要面对严冬的考验。
  
  孙太一:2010年度“美国华人青年10杰”之一,波士顿大学在读博士。如果对他的经历、对他的文章感兴趣,都可以写信给他,孙太一的邮箱是:suntaiyi1118@gmail.com,他将选择读者最关心的一些问题在杂志上和大家交流。他在新浪也建立了微博,欢迎关注。

推荐访问:华尔街 我看 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