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滚滚流成河]悲伤逆流成河大结局

  历史的回顾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指出:“今天在勘探油田所用的这种钻井或凿洞的技术,肯定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有历史根据的。据史书记载,早在两千二百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钻井了。从宋代开始,发展了小口径钻井技术。明朝末年,在今四川乐山凿成了一口石油竖井,深达百米。这就说明,我国钻凿油井(特别是气井)比之苏、美等国都早得多。
  在近代,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为了开采石油,进行了不懈的奋斗。1878年在台湾苗粟出磺坑钻成了一口深达120米的油井,并获得了油流,这是我国沿海岛屿第一口近代油井。1907年,又在陕西延长打出了一口75米深的油井,这是我国大陆第一口近代油井。
  到了三、四十年代,翁文灏、孙越崎等有识之士,开始组织中国大陆的找油工作。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黄汲清等,也开始在理论上探讨中国油气远景和特点。1938年,为中国石油工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孙健初等,骑着骆驼来到了祁连山下的戈壁荒滩,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1941年找到了我国第一个有开采价值的油田――玉门老君庙油田。
  但是,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腐败无能,加上帝国主义强盗的巧取豪夺,我国石油工业一直迈不开步子。据资料统计,从1904年至1948年的45年间,全国累计石油产量仅62万吨,还比不上现在全国三天的产油量。旧中国的四十五年=新中国的三天,真是令人难以相信,然而这却是历史的真实。
  旧中国的石油工业,不但开采能力非常低,石油勘探力量更是薄弱,说来真是可怜,偌大的中国竟然只有三部钻机,每年钻井进尺不过4500米。
  自家地下的石油,找不到、采不出,只好靠洋油过日子。因此,帝国主义者狂妄地宣称:“离开美孚,中国将一片黑暗。”
  
  一部艰难创业史
  
  1913年,美国纽约美孚石油公司组织了一个石油调查团到中国逗留了一年半,分别在山东、甘肃、河北、东北和内蒙部分地区进行了勘探,得出的结论是:“从岩层类型及其年代来看,中国东北部的绝大部分,是不可能有石油的。”后来,苏联驻中国使馆商务参赞兼北京大学讲师托加雪夫也认为:“除新疆及东北而外,中国其他部分的地质构造,都很少有找到石油的希望。”如此等等,一句话“中国贫油”。
  中国的地质构造大部分属于陆相沉积,不少外国人正是根据这一点得出了“中国贫油”结论的。我国不少地质学家,早就开始了对陆相沉积的研究。四十年代以来,一些地质学家先后提出了“石油不仅来自海相地层,也能够来自淡水沉积物”和“新疆主要生油层――属陆相沉积”的论断,认为中国的陆相地层“均应为探寻石油之对象”。
  1954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我国西北大地构造型式的观点出发,推论了中国的石油远景,他提出:“柴达木、西藏高原北部、四川盆地西部,以及西康南部等地区,有发现比较大规模油田的可能;伊陕地区有可能发现比较重要的局部油田。”同时,由于当时对华北和东北地区的石油地质情况不清,他提出“要对华北和东北松辽平原做工作、进行摸底”。党中央和国务院接受了科学家的建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石油地质普查及钻探。一场勘探石油前哨战的帷幕在中华大地上拉开了。
  从1957年开始,地质部和石油部在松辽平原上展开勘探。1958年4月,地质部浅钻队在吉林省前郭
  
  新建的油田输油管道旗地区的地质浅井中,首次发现了油砂,接着,石油部的大型钻机开进了松辽平原。1959年4月,32118钻井队打成了松基三井,于9月26日喷出了原油,打开了松辽平原地下石油宝藏的大门。当时正值建国十周年的前夕,这就是大庆油田命名的由来。
  组织力量查清和开发建设这个大油田的时刻到了。1960年5月,全国各地的数万名石油职工,云集松辽平原,一场气势磅礴的石油会战打响了。
  这是多么难忘的岁月啊!那几年,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刁难,“老朋友”的背信弃义,加上天灾人祸,我国的经济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现在的中年人,都记得当年马路上跑的汽车,都背上个大煤气袋,那煤气袋就象千斤大石,压在人们心头。然而压力变成了动力,数万石油大军,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头顶蓝天,脚踏荒原,历经千辛万苦,在松辽平原上创业。为时不过一年,到1961年初,就钻探查明了大庆油田的面积、储量,确定了它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油田之一。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特大油田正是在陆相沉积中找到的。“中国贫油”的帽子,由于大庆油田的发现终于被摘掉了。
  
  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
  
  地质工作者观察世界,不以百年、千年计,而是以百万年、千万年、上亿年计。上下几亿年五彩缤纷、光怪陆离的自然界,使得多少人为之陶醉。
  现今白洋淀畔的任邱油田,在大约五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海上分布着众多的岛屿。现在称之为“任邱山”的,就是其中的一个。1975年底,在任邱辛中驿附近的“任4井”井场上,出现了一场小小的争论。这口井已经打到五亿年前的古地层,按当时的认识,适种岩层是不可能有油的,找油到此为止了。但是,细心的地质员发现了八颗油砂,引起了地质工作者极大的兴趣,为国家多找石油的高度责任感,给了他们勇气和力量,他们果断地决定对古地层进行测试。意想不到的奇迹发生了,“任4井”喷油了,而且日产一千多吨。一个在我国从未见过,世界上也不多见的“古潜山”高产油田的被发现,开拓了我国石油大发展的一个新领域。
  从1960年到1978年,短短十八年时间,我国的石油工业以每年递增20%以上的速度发展。到1979年,生产原油一亿零六百万吨,居世界第9位,生产天然气145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1位。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在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发现了油气田,建成了大庆、吉林、辽河、华北、胜利、大港、南阳、江汉、江苏、新疆、青海、玉门、长庆、四川、延长等15个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基地。最近,又在中原大地上开始了一场新的石油科学技术攻关会战,一个新的石油基地――中原油田不久就将建成。
  我们已经建成了一万公里长的输油管道;在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三十多个50万吨以上的炼油厂,其中400万吨以上的炼油厂就有9个。与此同时,还建立了29个重点石油科研院所,6个试验基地,5所石油学院,25所石油专科学校。
  三十多年来石油工业取得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也为今后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走完的这第一步,完全改变了对中国石油远景的看法。这第一步,值得将来历史学家大书特书。西方著名地质学家哈利森不无感慨地说:“当前关于中国陆上和近海石油储量的一片乐观论调声中,回想一下直到不久以前,国际上还广泛认为中国是个贫油国家,这是多么具有讽刺意味!”
  
  希望还在前头
  
  近几年,我国的石油年产量略有下降。不少同志都十分关注石油工业的发展。现在可以高兴地告诉大家:由于正确地贯彻了调整方针,我们已经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石油工业已经开始迈出更加壮观的第二步。1983年底,石油的原油日产量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1983年探明了五亿吨石油地质储量,一举改变了连续几年储量徘徊的状况,出现了继发现大庆、任邱之后,历史上第三个储量增长高峰。我国石油工业从1984年起,将走上稳步增长的道路。
  石油工业的前景是光明的。在陆上,我国有着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沉积岩面积,同美国的沉积岩面积相当。我国东部地区的老油区近几年又有新的发展,找油的领域不断扩大;大西北的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三大盆地还刚刚开始勘探,找油前景十分乐观。东南部有着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海相沉积,有希望找到相当规模的油田。特别是我国的近海大陆架,有着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沉积岩面积,1983年一年就同9个国家的29家石油公司签订了23个合同,并开始在渤海、南黄海、珠江口及南海的辽阔海域里陆续展开作业,如此广阔的勘探区域,正是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希望所在!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石油产量再一次大幅度持续增长的新局面是一定会出现的。
  (摄影:刘臣)

推荐访问:滚滚 石油 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