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探究


  【摘要】 目的 考察脊柱椎间孔镜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窗手术, 实验组采用脊柱椎间孔镜手术, 观察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83.2±6.9)ml, 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3.6±14.3)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85, P<0.05)。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9±2.5)d, 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3±2.1)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29, P<0.05)。结论 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比传统开窗手术术中出血量少、疼痛程度轻、恢复时间短,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加安全有效, 可广泛应用。
  【关键词】 脊柱椎间孔镜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34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于20~50岁人群, 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该病的主要原因是腰椎间盘尤其是髓核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1]。外力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 髓核从破裂处脱出, 压迫相邻的神经, 从而产生疼痛感。其他病因还包括遗传因素、诱发因素(如妊娠、受寒、突然负重
  等)、外力损伤等[2]。本实验将脊柱椎间孔镜手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 通过其与传统开窗手术的指标对比观察其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7年9月于本院脊柱外科就诊并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间盘突出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男32例, 平均年龄(49.6±3.1)岁, 平均病程(1.1±0.3)年;女18例, 平均年龄(47.4±2.9)岁, 平均病程(1.0±0.3)年。实验组男35例, 平均年龄(50.3±2.7)岁, 平均病程(1.9±0.1)年;女15例, 平均年龄(48.5±2.6)岁, 平均病程(1.3±0.5)年。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实验知情同意, 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書。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入选标准 ①病程>3个月, 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②首次发作, 但疼痛剧烈, 严重影响患者活动的;③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肌肉萎缩现象或合并椎管狭窄患者。
  1. 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窗手术, 实验组采用脊柱椎间孔镜手术[3], 以内窥镜的方式配合摘除患者病变的椎间盘髓核, 并做好神经减压和纤维环成型术。在术中及术后对实验指标进行监控。
  1. 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及住院时间。本实验的疼痛评估标准为[4]:7~10级属于重度疼痛:患者感觉疼痛剧烈无法忍受;5~6级属于中度疼痛:患者感到烧灼感、刺痛或压痛等;1~4级属于轻度疼痛:患者感到炎性痛、重物压迫感或钝性痛等。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术中出血量 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3.6±
  14.3)ml,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83.2±6.9)ml;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85, P<0.05)。
  2. 2 疼痛程度 对照组重度疼痛17例, 中度疼痛22例, 轻度疼痛11例;实验组重度疼痛7例, 中度疼痛26例, 轻度疼痛17例。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住院时间 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3±2.1)d,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9±2.5)d;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29, P<0.05)。
  3 讨论
  椎间盘退行性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基础[3]。积累性损伤是椎间盘退变的主要病因。腰椎间盘反复承受负荷, 使纤维环进一步开裂, 外伤使病变的髓核从纤维环裂隙脱出压迫神经导致各种症状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职业、性别有密切关系, 如重体力劳动者等[4]。同时发现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也考虑因为男性大多承担了重体力劳动有关。目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非手术法即保守治疗和手术法。大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经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保守治疗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迫神经根的相对位置, 从而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 缓解疼痛症状[5]。保守治疗的方法包括:卧床休息、推拿、牵引治疗、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但是针对疼痛剧烈, 严重运动障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仍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先进的微创技术即为椎间孔镜技术。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是经皮穿刺将内窥镜置入椎间孔内, 在内窥镜直视下对病变的髓核进行去除并对纤维环进行修复。椎间孔镜技术创伤小, 神经术后粘连减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椎间孔镜手术的适应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已经由单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扩大到脊髓型颈椎病、腰椎椎管狭窄、部分腰椎滑脱等。
  综上所述, 脊柱椎间孔镜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可以减少出血量, 减轻患者痛苦, 促进患者恢复, 因此在未来的临床治疗中, 该方法必定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天吉, 周杰, 吴俊涛, 等.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7, 10(7):640-642.
  [2]陈会平, 陈娟, 伍世亮, 等. 椎间孔镜技术与骨科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医学综述, 2017, 23(4):821-824.
  [3]齐晓丹, 苏慧, 王欢, 等.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28):5560-5563.
  [4]苏建成, 包杰, 曾月东, 等.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实用骨科杂志, 2016, 22(3):261-264.
  [5]邹逢文, 张宪彧, 吴小华, 等. 椎间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1):
  116-118.
  [收稿日期:2017-12-22]

推荐访问:脊柱 探究 手术治疗 临床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