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古诗解释 文包诗《咏华山》教学设想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咏诵的一首小诗,描写的是蓝天、白云、太阳映衬下愈发雄伟的华山。诗是七岁孩童寇准即景即情之作,贴合山势,生动传神,很是难能可贵。文本的学习对象是与小寇准同龄的一年级小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历史代沟和文化差异自然存在巨大差距。教学时要正视差距,从诗入手,理文入境,克服自卑,扬起自尊,引导学生咏诵小诗,领悟孩童寇准的大志向,立志争做“现代小寇准”。
  一.从诗入手,理文入境
  《咏华山》一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特殊的教学内容—— “文包诗”结构体裁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基本结构分为故事、古诗两部分,故事是该诗意境的展现和升华,该首古诗是故事的凝结和浓缩,两者相互依托,融为一体。教学时可以不刻意像小学生介绍什么叫“文包诗”的概念,完全依托古诗,从古诗入手,借助古诗展开教学,帮助小学生顺着小寇准登山、观景、咏诗、抒怀的步伐,一步一步理清思路,一句一句学习,在教学、朗读、感悟中进入情境,和小寇准一起享受华山的美,初步感受小寇准宏大的志向和志趣。
  二.解疑释惑,理解诗意
  “文包诗”既简化了理解的难度,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这样 “进退两难”的条件下,教者要创新思维,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启发学生、引领学生,让学生明白诗文的含义,在明明白白中理解《咏华山》的意思。解疑释惑就是要对古诗文的意思进行解疑释惑。教学时,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写诗时的年龄以及古诗的基本意思,特别是一些生僻字词以及难懂意境的理解。还要通过引导小学生圈圈画画、读读议议、看看想想,放手让小学生自主学习,确立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帮助他们理解古诗的意思。虽然一步一趋,看似颇费功夫,但是水到渠成,实则事半功倍,为深入领会古诗意境、体会作者志向既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又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三.启发诱导,咏诵悟志
  一年级学生的短处是经历少、见识少,但学习易启发、可塑性强,是高年级不可企及的优势和长处。因此,教学时要坚持诗文结合,善加启发引导,深度挖掘教材,紧紧抓住古诗天、山、红日、白云等具体景物,利用诗文中“艰难、高、近、飘着、情不自禁、连连、称赞”等词语,辅以华山险境、寇准登山的多媒体动画生动展现登山之险、观景之妙、心境之阔,层层推进,顺藤摸瓜,由表及里,探本求源,帮助小学生化解理解难度。还可以用拟人化的手法,以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形式让白云说话、高山发言,用小学生的口气赞美小寇准,形成可观赏、可登攀、可触摸的华山险境,彻底理解文的意思。诗文结合,相得益彰,并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小寇准的宏大气概,即华山在脚下、白云身边绕,以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触及小学生的幼小心灵,诱使他们的情感升华。
  四.尊重仿学,励志导行
  一年级学生虽小,但小心眼里能装得下大世界。我们不能因学生小而轻慢教学、轻视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帮助小学生克服神化般的高高在上和唯我独尊的盲目自大,扬起自尊和自信,释放学习的自尊能量和主动性,就一定能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教学时,教者要满怀尊重学生的感情,充分利用文中“这个小孩儿就是宋代的寇准,那年才七岁”这句话,再联系寇准后来的成就精心设计教案,运用多媒体再次展示华山的险峻雄伟、寇准的登山之行、寇准为官的爱民之德以及现代人们登华山的情景,用“与寇准相比,你有什么想法?”开启小学生的思路,营造其乐融融、豁然开朗的学习情境,引导小学生仿学小寇准,在学习中励志上进。教师要善于启发小学生联系实际,用稚嫩的语言、真实的思维和可以实现的“规划”勇敢攀登像华山一样的高处,壮志林云,居高临下,俯瞰一切,用发自肺腑的语言描绘自己的未来、憧憬自己的未来、实现自己的未来,充分激发小学生敢学之心,树立勇学之志,开启实践之行。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就一发不可阻挡。他们就会从现在起、从小事中、从难处里努力学习小寇准,克服艰难困苦,争取最后的成功。
  《咏华山》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励志佳作。只要我们立足文本,面向学生,循循善诱,谆谆善教,身体力行,教学相长,巧用“文包诗”,善解古诗文,破解“文包诗”的教学难度,《咏华山》也一定能成为当代小皇帝、小公主们励志上进的精神食粮!
  唐晓红,教师,现居江苏涟水。

推荐访问:华山 设想 教学 文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