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臆子/五彩鱼糕]鱼糕

  烧臆子  文/秦 林  “烧臆子”是河南古典名菜。宋代《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篇中就载有“食鹅鸭排蒸、荔枝腰子,还元腰子、烧臆子”的文字,可见其历史之久远了。
  北宋时期的京城就设在开封。当时开封人口稠密,繁华无比,饮食业高度发达。北宋名菜中有一种用炭火烤制的猪胸叉烧肉,是当时官场应酬时常点的大菜之一。它就是今天的开封市“烧臆子”美馔的前身。
  到了清代光绪年间,河南淇县饭馆有位名厨陈永祥。他最擅长烹制北宋菜,并把当年的炭火烤制的猪肉首次称为“烧臆子”,这道名菜因此又得到发扬光大。淇县县官招待过往的京都政府显要人物,大都请陈大厨师掌勺烹制“烧臆子”。
  有一次,慈禧太后去河南,路过淇县,官府带她品尝了陈永祥制作的“烧臆子”,慈禧非常满意,特意召见了陈永祥, 并仔细询问了此菜的由来。陈永祥倒也不含糊,他直接告诉太后,“烧臆子”乃是北宋皇家最爱吃的菜肴,慈禧听了更加高兴,重赏了陈永祥许多金银,并说:“这么好吃的菜,京城居然吃不到,尔等随哀家进京,让宫内御厨们也好好领略一番。”
  陈永祥进京后,很快就因为做一手太后最爱吃的“烧臆子”,成为后宫御厨中的“一哥”。慈禧不但自己吃,还常常推荐给她的亲信们吃,以致他的人缘嗵嗵地往上蹦。携陈永祥的影响力,陈家世代在老家也操厨为业,名震中原大地,“烧臆子”也在中原地区再次流传开来,并延续至今。
  【制作流程】
  原料:猪肋条肉,葱段,花椒,精盐,甜面酱。
  做法:
  1.将猪肋条肉切成长40厘米、上宽25厘米、下宽33厘米的长条;排骨的间隙穿12个孔,将烧叉从排面插入,放木炭火上先烤透不带皮的一面,然后再翻过来烤带皮的一面。
  2.边烤肋条肉,边刷花椒盐水(事先煮开),使味道渗透肉里,约烤4小时,待肉皮金黄、皮脆且散放出强烈的香味时离火。
  3.趁热取出烤叉,用刀切成大肉片,迅速装盘。
  4.配葱段、甜面酱和荷叶夹食用极佳。
  成品特点:色泽金黄,皮脆肉嫩,香味浓厚,爽口不腻。
  五彩鱼糕
  五彩鱼糕是湖北的传统佳肴,它有着几乎与中华文明相当的五千年历史,但见诸文字记载则为八百多年。
  据记载,此菜始传于湘妃。湘妃是远古时代的贤君虞舜的妻子娥皇,她与妹妹女英共侍一夫。
  有一次,姐妹二人跟随舜帝南巡,一路来到云梦大地王家湖的柳浪湖畔。湘妃原本身体就比较弱,再加上路途劳顿,感染上了风寒之疾,茶饭不思,诸菜厌吃,身体也一天比一天衰弱。
  舜帝见娥皇病痛在身,辗转床侧,内心非常焦急,心想何不就近在柳浪湖中捕鱼,制成美味,以开胃口,就问她是否吃点鲜鱼。
  娥皇喜欢吃鱼,一听,果然高兴起来,但过了一会儿又说,不想吃鱼了。舜帝问她为什么,她说鱼肉虽鲜美,可惜刺多难咽。
  女英听到后去找厨师司马弼商量,请他想办法,既让姐姐开胃口,又不因鱼刺多难咽而影响食欲。司马弼考虑到病人的特点,就剁去鱼头鱼尾,剔掉鱼刺,将鱼肉剁成肉泥,蒸成鱼糕。
  娥皇一尝,觉得鲜嫩可口,立时食欲大增。营养跟上了,娥皇的身体也就逐渐好了起来,可以跟随舜帝继续南巡了。舜帝十分高兴,将此菜称之为“五彩鱼糕”。后来,娥皇、女英虽然离开了柳浪湖,但鱼糕的做法却留了下来。后人在烧制这种鱼糕时,再配以肉圆、火腿、鸡汤等,味更鲜美。传至宋代以后,五彩鱼糕在荆楚大地一时被奉为筵席上等菜,有“没有五彩鱼糕,不成正筵席”之说。
  到清朝末年,人们又在鱼糕上面添加猪肝、腰花、肚类等三鲜,这道菜式最终定型,滋味也更加鲜美,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被定为当地的头等名菜。
  【制作流程】
  原料:草鱼,香菇,玉米粒,西餐火腿,鸡蛋清,香菜,葱,姜,盐,鸡精,绍酒,胡椒粉,淀粉。
  做法:
  1.将草鱼去骨刺,肉切成小块放入搅拌机中,加入蛋清、淀粉、绍酒、胡椒粉、鸡精打成泥,再将香菇、火腿分别切丁,和玉米粒一起放入鱼肉中搅拌均匀。
  2.将拌好的鱼肉茸入蒸锅蒸10分钟,取一小碗,放入酱油、绍酒、胡椒粉、鸡精、高汤调成汁,浇在蒸好的鱼肉中,上面撒葱姜丝、香菜丝,坐锅点火烧少许热油淋在葱姜丝上即可。
  成品特点:味道鲜美,醇而不腻。

推荐访问:烧臆子 五彩鱼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