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反复颠簸来回穿梭是什么歌_命运在纸上颠簸

  圣人前生今世的遭际是思想的命运,而思想的命运是写在纸上的。古语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并谓之“三不朽”。生前坎坷落寞,生后荣名备至,才人高士的际遇,古今中外,概莫如是。甚至是一种普遍的世界文化现象,
  思想在现实中往往是被冷落的,有时甚至不被现实所容,《论语》中孔子生前的颠沛流离和死后的备受推崇,是高贵而纯粹的思想在现实及历史中遭遇的最好诠释。孔子一生在漂泊中度过,夕阳西下,古道昏鸦,破车老马,远离魏厥,抛弃庙堂,风尘仆仆从泰山脚下扬鞭出发。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周游列国,到处讲学与游说,历经坎坷,卫国被监视,匡城被拘,陈国遭绝粮。楚国被冷遇。思想,在历史的风雨中颠沛流离。
  追寻孔子的生命轨迹,最能诠释思想在当时无所遇的情形莫过于孔子师徒在陈蔡绝粮时的态度及对话,这是高贵的思想在现实中遭遇的一次严重的精神危机。陈蔡绝粮之际,孔子师徒既累且饿,生命危在旦夕。多数弟子心灰意冷,甚至口出怨言,而孔子却弹琴歌唱,心境坦然。孔子对理想的执著是清新的、明澈的,是理想主义者的大智大勇。面对理想在现实中的无所遇与无所托,是放弃还是坚持,是一个千百年来令古今中外所有哲人困惑的命题,哈姆雷特的独白使这个命题得到了无限的普及,是孔子给予了明确的回答: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才人高士的荣誉常常是在死后才获得,而作家的“穷”,也被人公认为应该如此。一位诗人如果是富有。他的作品价值立刻就会低落。而世人总在叹息诗人的穷困不遇,褒顿说这正是人类可笑的一种矛盾。据说弥尔顿的《失乐园》的稿费只卖了三磅。英国十九世纪末的神秘诗人汤普生穷到连稿纸也买不起,他在一家皮鞋店里当助手,他的诗稿都写在旧账簿和货物包皮纸上。说不定连这样也还要受到老板的斥责。作家的穷困,尤其是诗人的穷困。在文艺史上几乎成了定式,在社会上也成了必然的遭遇。吉辛的一生都在穷困中挣扎,他对于人生有两大“希望”。一是文学上的。他希望做一个英国的巴尔扎克;一个是生活上的,他希望能够每天吃得饱。为了实现后一个希望,他拼命地写,可是在早年仍时常挨饿。在伦敦时,他每天利用大英博物院图书阅览室的盥洗间去洗脸洗衣,日子久了。被管理员发觉了。将他奚落了一顿。他的早年生活穷困由此可见。吉辛是靠卖文为生的,而且也确实穷得厉害。他的生活收入。全靠给当时英国刊物和书店写长篇小说。报酬很低,因此终年劳碌而收入菲薄。这是由于他的小说全是以伦敦的贫民窟为题材,爱看的人不多,读者的范围很小。但他宁愿书店付的报酬少,也不肯写才子佳人的流行小说。这一点,倒表现了他的骨气。因此,就不免长期要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了。
  毫无疑问,怀抱高贵思想的圣人在现实中是失败的,是一个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失败者,而一个现实中的失败者却往往影响后世数千年。他们往往失败于现实,成功于历史,生前到处碰壁,死后终于不朽,是圣人的命运,也是思想的命运。
  回到孔子困于陈蔡的那个黄昏,面对比饥饿更可怕的精神危机,感慨思想命运的颠沛流离。孔子在思想上怀着高贵的龙种,在现实中收获的却是跳蚤,是土壤出了问题,是现实的悲哀,也是思想的悲哀,何时高贵而纯粹的思想可与现实翩翩共舞呢?可真到了那一天,思想还是思想吗?

推荐访问:颠簸 纸上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