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都是浮云_名利如浮云幸福

  文学到底能给人们带来多少功名和利禄?这是笔者许久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但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   有的人说,你看某某,就因为一篇小说在全国获奖,就由工人一下子变成了干部,成了专业作家;也有人说,你看某某某,就因为发表了几篇作品,就声名远播,一下子跳出了农门……
  是的,就某个个体的创作者而言,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那样一个特殊的年月,确实有可能因为发表一篇小说、一篇散文甚至一首诗歌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一个人的命运。在我们的周围,就不乏这样的范例。但是,这样的人生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只可艳羡,却不可以模仿。
  且不说那些成功的人们在发表作品之前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努力,你要知道,那个年代,那可是全民文学热,千人争过独木桥。能渡过的,被我们死死盯住的,只是凤毛麟角;那些落水的,那些被拍在沙滩上的,可是千军万马啊,却常常被我们视而不见。
  现在好了,文学在经济的大潮中逐渐被边缘化了,被冷落了。按说,这样的情形,更有利于创作者对文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不再为发表作品而创作,不再为出人头地而创作,不再为改变命运而创作――文学回到本真。
  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不久前,一位自费出了一本书的女士请笔者吃饭,席间,渐渐熟络起来之后,她便“很自然地”跟笔者说:“李老师,听说你原来在报社工作,你看看能不能找几个记者帮我写点评论在报上发发,也好让我的书好卖一些啊!”我一怔,许久才回过神来:“好的好的,再说再说……”还有一位年岁已高的女士,也是最近自费出了一本书,曲里拐弯通过朋友找到我,希望报社能给她做个人物专访,说的也是为了卖书!难道报社一宣传,她的书就好卖了?就会畅销?我怎么就在“卖书说”之外,还听出了别的意味?
  说句心里话,当我再度回到文学圈,一看还有那么多人依然无怨无悔地爱着文学,有的人穷其一生不离不弃,我真是有些喜出望外了。特别是有了网络之后,那么多人开了自己的博客,把自己的心情文字贴在网上,晒给大家看;这其中不乏优秀的诗文作品,通过网络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有的被平面媒体选登,有的被收入各种年选。尽管有的人羞于暴露自己是个文学爱好者,“隐姓埋名”,用一些怪异的网名示人;尽管有的人自信满满――老子天下第一,通过虚拟的点击量获得虚名的快感。网络成就了天下霸唱,网络成就了孔二狗,他们一夜间名利双收,但他们与文学无关;韩寒、郭敬明代表了青春偶像派作家,他们离时尚很近,他们离青春很近,他们离噱头和炒作很近,但他们离文学很远。
  身边有一位哥,当年由于爱好文学,能为厂里做些宣传,从车间工人改变身份,摇身一变成为国家干部。说来他也了得,散文、诗歌、歌词都敢写,哪个场子都混得。前些时日,本地多家报纸连续以作家专访的形式整版报道。要说现在的报纸没眼光,我这位哥也真敢讲,俨然知名作家?!图个啥呀,知道底细的弟兄直吐舌头。哦,对了,去年他也出本散文集,保不齐还有许多书没卖出去?
  鲁迅文学奖一评完,“羊羔体”就闹得沸沸扬扬;茅盾文学奖刚评完,网上就骂声一片。我上去看了看,许多人都是跟着起哄的,车延高是谁不知道,参评“茅奖”的长篇小说一篇也没读过的大有人在。看人家出名,来气,来气就骂,反正可以匿名。
  打开窗户,进来苍蝇。网络好不好,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无论什么时代,我们都还是离不开文学的。
  文学就是文学,文学是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不需要功利,不需要虚名。
  文学之外,神马都是浮云!

推荐访问:都是 浮云 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