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意识多元与执政党观念整合]思想,观念,意识

  摘要:观念整合是执政党發挥整合功能的重要方面,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我们党观念整合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积聚力量。有必要分析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现实,研究成因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执政党观念整合的有效方式,以从思想上、观念上减轻和缩短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进而推动科学發展、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思想意识多元;执政党;观念整合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2)02-0043-05
  客观世界和人类文明是一种多样化的存在。客观世界的多样性源于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一个多元决定、多样發展的复杂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和利益要求發生了深刻变化,其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剧烈分化,呈现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态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执政党观念整合的难度。
  一、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的现实分析
  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大都来源于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现实,特别是来源于他们所属的群体和环境,是社会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因素教化和濡染的结果。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成为人们头脑中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影响和支配人们的言论和行为。
  随着市场经济的發展,社会利益逐渐出现分化,人们的价值观念随之趋于多元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一些同主流意识形态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也大量涌现,造成多种价值观念彼此碰撞。价值观念多样化表现为功利价值观念与伦理价值观念的冲突,东方价值观念与西方价值观念的碰撞,群体价值观念与个体价值观念的相斥等。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西方国家的一些不健康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也乘虚而入,并被一些人所认同,这就势必动摇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滋生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人们在处理盈利与服务、竞争与协作、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的关系上,越来越倾向个人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越来越注重自我利益,甚至为自我利益不择手段,等等。“各个社会阶层的成员的价值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也趋于务实化、功利化、多元化,务实与理性的政治文化意识逐渐成为各社会阶层的政治心态主流。”由于各自的社会地位和利益获取不同,各个阶层和不同群体趋于不同的价值观念。
  综上,“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空间上各种价值观念的无序,二是系统内各种价值观念的相互冲突和抵耗,三是表现形式上各价值主体内心的无所适从及价值取向的迷惘困惑,四是影响上导致价值共同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减弱,社会处于不稳定状态之中。”因此执政党有必要重新整合与凝聚社会力量,以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风气。
  二、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的原因探析
  第一,历史残余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是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而来的,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發展、社会生产力高度發达的阶段,这就使得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不同形态的文化不是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出现,而是集中在同一时期同一空间存在。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但同时也存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外部影响与封建主义文化的历史残余。
  第二,新旧体制的转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發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这是当前我国社会价值观念多元的物质基础和体制保证。这种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必然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层面上,价值观念和文化形态多样化就不可避免,市场经济的發展带来了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精神需求与价值观念也必然呈现多种取向。
  第三,中西文化的碰撞。随着高新技术的發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西方思想文化大量涌入、悄然渗透,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和彼此冲突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剧烈。西方国家凭借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通过国际经济、文化、科技交流,利用新闻媒体、出版、网络等途径,加紧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在鼓吹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的同时,大力兜售个人利益至上、唯利是图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以及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对广大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极大冲击。
  第四,自我意识的特点。从价值主体的自我意识来看,价值观念的个体化特征会因为社会转型期主流意识形态统摄力的削弱而呈现出来,从而导致思想意识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由于每个价值主体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各不相同,相应地,人们的自我意识的内容和层次也是有差异的,特别是思维方法不同,人们的思想认识就各不相同。因此,他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也具有显著的个体化特征,造成各种子价值观念混乱和无序,从而形成价值观念多样化。
  第五,调控方式的松动。在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党和国家在各个方面减少了对人们的支配、调控,管制方式在新形势下有所调适、松动,这也为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与外在条件。“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尚未建立,形成了价值失范状态,这就加剧了人们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的难度,造成了人们价值认同的危机,必然形成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于是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之间势必会形成复杂的价值冲突。”
  三、社会转型对执政党观念整合的巨大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化,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使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给执政党观念整合带来巨大挑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流意识形态相对淡化及社会阶层意识的相对独立,使执政党政治权威面临挑战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执政党在事实上掌握着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控制权和分配权,这使得人们对执政党有着一种天然的利益依赖关系,这种利益依赖关系又使得人们不得不追随和信奉所提供的主流意识形态。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阶层和群体在获取和实现本阶层、本群体利益的途径和手段上有所改变,对执政党直接的利益依赖感大大减弱,这样一来,广大民众在一定程度上疏远和淡化了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和认同,人们开始用理性的目光来评价政治现实,并形成各种不同的看法。从这个意义上看,“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对淡化和社会阶层意识的相对独立,及其由此导致的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弱化、政治认同的降低,使得执政党的思想基础受到削弱、政治权威面临挑战。”   (二)利益受损阶层对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信任危机,使执政党观念整合面临挑战
  “市场经济的逐利本质,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趋利化,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利益,个人至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形形色色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肆意显现出来,动摇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發生了重大变化,这极大地改变和调整了广大民众的利益关系和社会地位,在这种社会改变与调整中,必然会出现利益相对受损阶层和群体。由此,这些阶层和群体对执政党产生了抱怨、抵触等消极情绪,甚至对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了怀疑和动摇,使执政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开始面临信任危机。
  当前,各阶层和群体都对本阶层本群体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评价不高,对本阶层本群体的处境有不同程度怨言。比如,工人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得益不平衡,个体户抱怨自己的社会地位低,干部阶层对自己的收入过低不满意等。奇怪的是,各阶层和群体在作横向比较时,总是将自己某个薄弱部分与其他阶层的突出部分相比较,如个体户与其他阶层比稳定感和社会福利,工人、干部同个体户比经济收入等。在这种情形下,各阶层各群体的不平衡感和相对被剥夺感比较强烈,由此演化为各阶层和群体之间互不理解,互不信任,这对执政党的观念整合提出了严峻考验。
  (三)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使执政党观念整合面临危机
  全球化和媒体民主时代的到来与發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多样化。此外,一些西方国家以文化产品为载体,利用强大的文化力量,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其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显示出强大的文化渗透力和文化影响力,有效地强化其经济、政治和社会利益。这种文化渗透和文化影响往往是以产业化的方式进行,通过自觉自愿的文化消费方式实现的。国外文化产品的大举进入逐渐淡化和影响了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信奉。从一定意义上讲,某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负面因素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巨大冲击,甚至想取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转变广大民众的精神信仰与价值理念,为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埋下了隐患。
  兰久福先生针对价值多元化而引發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逐渐多样性和复杂化进行了分析与论述,他认为:“社会秩序的最大破坏者是价值标准的多元化,当社会由于标准多样而失去标准时,社会的秩序也就不复存在了。”亨廷顿也指出:“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在某种意义上主要是指价值冲突,一个社会存在多元价值冲突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社会出现整体性恶性冲突,那就值得高度警惕了。
  (四)数字化、网络化快速而无边界的传播方式,使执政党意识形态管理控制方式面临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發展,互联网成为广大民众特别是知识分子、青年一代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和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而且对人们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互联网具有全球性、虚拟性、实时性、平等性和交互性等特征,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其经济技术优势,發动网上攻势,把互联网作为进行思想文化斗争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式,使大量负面的、消极的思想文化信息通过互联网突破关防,穿越国界,进而广为传播,形成了异常复杂和空前激烈的思想碰撞和观念冲突。在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广大民众会基于自身利益需求作出独立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进而成为他们的政治意识、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各种非主流价值观念的存在和扩散,不可避免地冲击和影响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和形象。由此可见,“网络传播突破了传统意识形态管理的边界,改变了传统传播方式下的主客体关系,对我们的意识形态把关控制能力构成严峻挑战。”
  四、推进执政党观念整合的有效方式
  (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扩大政治认同
  “当执政党能够使民众自愿接受其所提供的理论依据时,执政党就会对民众产生强烈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民众就会对执政党自觉服从,执政党就获得了高度的合法性认同。民众对执政党理念的认同,本质上反映的是民众与执政党之间的互动关系,它所表示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自觉服从意味着双方处于一种协调、稳定、良性互动的状态。”一个政党一旦成为执政党,该党的意识形态一般就成了主流意识形态。然而,主流意识形态并非社会中唯一的意识形态,执政党也不能通过强制的手段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变成全社会的意识形态。那么,执政党怎样来引导不同的思想潮流,使广大民众接受执政党确立的主流意识形态,并将其转变成社会的共识呢?
  1 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实践的發展和时代的进步,不断增添新的内容的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对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發,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理论,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中国共产党的主流意识形态为广大群众所认同、所接受。“要时刻关注主流意识形态發展出现的新情况、新东西,尽快从保护带里的变化传到‘硬核’之中,以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时作出应对,从而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落后于社会發展,不落后于社会思潮的發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前瞻性。”与此同时,吸收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外来文化的优势,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2 切实掌握意识形态宣传的艺术和方法。其一,要注重宣传内容的设置与选取。我们宣传的内容应该是为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为现实实际,使其内容丰富多样,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能够为大家所接受、所喜爱;要多宣传正面的事物和现象,弘扬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主旋律,但同时也要合理地利用反面教材为马克思主义作论证,以此增强广大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信奉。其二,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引领社会思想。要倾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知名网站,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以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际影响,尽快打破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态势。通过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在互联网上抢占意识形态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及时、有效地把当前社会發生的大事以及社会發展的突出成就传达给每一位社会成员,将宣传性与新闻性相结合,增强引导舆论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其三,掌握意识形态宣传的渐进性。坚持常抓不懈、润物细无声的“滴灌”,持之以恒地体现意识形态工作的感召力与亲和力,尽量减少和摒弃大造声势的宣传运动,使马克思主义潜移默化地發挥影响。其四,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上,要结合时代特点和群众需求,改变主流意识形态呆板、说教等表现形式。根据不同群众需求的具体特征,研究群众的接受心理,在传播渠道上采取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让人在不知不觉的故事叙述和艺术欣赏中自愿地接受一种价值观念。   (二)创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道德规范
  共同理想和道德规范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动力、思想境界、精神支柱和行为规范问题。马克思主义要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必须转化为各阶层各群体都能遵循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全社会都能认同和接受的共同思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为全国各族人民、各阶层人士都认同和接受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此外,还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就是说,要倡导敬业、诚信、友善、节俭等道德行为,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形成昂扬向上、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而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正确处理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关系,具体而言,对于生活在不同社会阶层的广大人民群众,应根据他们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重点是培养他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等;而对党的各级干部与广大共产党员,则要求他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身体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等。用这种具体化的共同理想和道德规范,来引导差异化的思想观念,引领多元化的价值追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1 重新界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功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功能是传达执政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使执政党的主流意识形态能对人们的政治价值观和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形成价值共识。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从革命战争年代和阶级斗争年代仅仅立足于教育人、改造人的功能,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功能,转向既教育人、引导人、启發人,又尊重人、关心人和激励人的功能,从不断激發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潜能、努力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發展等出發,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执政为民”的思想,以切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爱国守法思想,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涓涓细流的滋润。然而,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代替管理等领域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在任何时候都属于公共视域中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活动,毕竟是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政治任务,其功能的發挥不能超越这个基本的规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社会管理、社区服务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發挥其独特的政治功能。
  2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一方面,思想问题要用思想的力量和方法来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任务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问题,毛泽东曾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意识形态整合与军事征服和政治控制不同,不能主要依靠强力排斥和权力强制。而是通过思想交流和价值认同,来实现积极同意和主动实践。”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充分發扬民主来解决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促进观念整合。另一方面,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解除后顾之忧。广大人民群众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产生的思想问题,除了一部分纯属思想认识问题和思想意识问题外,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实际问题,如经济问题、婚恋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等引起的。因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贴近群众生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之所为。在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解决思想问题的时候,假如只讲一般的、空洞的道理,只依靠泛泛的宣传说教,而不弄清这些思想问题由此产生的现实根源,不关心和帮助广大群众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现实问题,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实际问题,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切实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真正解除了他们的现实烦恼,其思想问题才能得到自然的、根本的解决。
  责任编辑:王慧

推荐访问:执政党 观念 意识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