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研究_全日制普通高校名单

  摘要:本研究以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成瘾检出率,网络成瘾在性别、专业、年级和城乡几个因素上的差异,以及网络成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18.2%;网络成瘾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年级和城乡方面无显著差异;网络成瘾组的心理问题症状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组。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网络成瘾
  1、问题的提出
  当代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络也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工具,普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网络在为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问题,“网络成瘾”便是其中之一。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青少年是主要的网络成瘾群体,而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现象更是突出。大学生是目前使用互联网最大的群体,《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在中国网民中约占23.3%。由于其自身心理发展特征所决定,因而同时也是受网络影响最大的人群。因而,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的探析,帮助其解决现实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使其更好地适应网络社会,进而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就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展开调查,了解网络成瘾状况并探寻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生活压力等与网络成瘾的相互关系,从而深层次地揭示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而探索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对策。
  2、研究方法
  2.1 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不同性别、专业(理、文)、生源地(城镇、乡村)的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本科)作为研究对象,问卷发放共计800份,回收问卷778份,回收率为97.3%,有效回收率为92.5%,其中男生376名,女生344名;理科生411名,文科生309名;大一191名,大二183名,大三185名,大四161名;城镇生436名,乡村生284名。
  2.2 工具
  (1)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自编量表;调查大学生的上网情况。这里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即背景资料和上网基本情况。1)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大学生所在学校、学号、专业、性别、年龄、年级、城乡、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情况(收入、是否离婚和父母职业等)。2)大学生上网基本情况。包括网龄、对互联网内容的偏好、上网频度和上网的地点。网龄是指大学生第一次上网距问卷调查时的时间长度。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偏好内容是根据之前对大学生的访问和问卷调查,找出他们经常浏览的互联网内容,然后尽可能多地列出大学生上网的所有内容,并归类处理,最终列出的14项内容。上网频度包括平均每周的上网次数和时间。上网的地点这个项目主要是想考查大学生平时上网的主要地点,以使今后相应的辅导工作得以顺利地进行。
  (2)网络成瘾测验;美国皮兹堡大学Kinberly 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测验(Internet Addiction Test)”包括20题,是一个5级自陈问卷,总分20~100分,20~49分为正常的网络使用者,总分在50~79分为轻度成瘾者(Possibleinternet addicts,PIA),可能有网络成瘾问题,80分及以上为重成瘾者(Internet addicts,IA)。Laura Widyanto等的研究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国内经过翻译和修订后采用此问卷进行调查研究时,取得的Cronb ach’s alpha一致性系数为0.88,间隔4周后问卷的再测信度为0.813,也说明了本测验有较好的信度。
  (3)症状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含90个项目,每项5级评分。测量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评定。测得的是一个人某段时间里(通常是一周)的症状水平。该量表得到受试者在10个方面的因子:驱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睡眠、饮食)。
  此量表使用简便,测查角度全面。它对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边缘的人群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用于测查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在临床上常常作为诊断的参考,也可以用作初级的筛查工具。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和分析。
  3、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
  有效回收的720份问卷显示,辽宁省大学生截至2011年6月,个人电脑所有率为93.8%,其中534名城市大学生中97.3%拥有个人电脑,186名农村大学生中83.8%拥有个人电脑;在上网时间上,平均每人上网2.8小时/天,其中男生平均上网3.2小时/天,女生平均上网2.4小时/天;在上网内容分配上,娱乐占62.1%,生活占27.0%,学习10.9%;在上网具体内容上,大学生接触率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网络通讯(包括聊天、Email等)(689人,95.7%)、各类信息查询(657人,91.2%)、多媒体娱乐(631人,87.6%)、其他(除对媒体外)网上娱乐(529人,73.5)、电子商务(492人,68.4%);在上网内容的获取途径上,72.9%的大学生来自于同辈友伴之间相互影响,16.5%的大学生受社会舆论或流行的导向影响,只有10.6%的大学生是通过家长、教师等权威人士的建议来选择。
  3.2 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及相关差异检验
  (1)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根据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的测量结果,把720名大学生分成网络成瘾组(得分≥50分)和非网络成瘾组(得分<50分)两组。网络成瘾组有131人,非网络成瘾组有589 人,网络成瘾者占被试总人数的18.2%。   (2)不同类型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的差异检验;把被试分别按性别、专业、年级和城乡因素进行分组,运用χ2检验,考察不同类型群体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差异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见表3-1)。
  表3-1 不同类型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差异检验结果(N=720)
  **表示p<.01
  结果表明,网络成瘾的检出率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即男大学生网络成瘾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在专业、年级和城乡因素上,网络成瘾检出率无显著差异。
  (3)不同类型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差异检验;对不同性别、专业和城乡因素的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不同年级的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方差分析,考察不同类型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情况,检验结果如下(见表3-2;表3-3)。
  表3-2 不同类型网络成瘾大学生差异检验结果(N=131)
  **表示p<.01
  表3-3 不同年级网络成瘾大学生差异检验结果(N=131)
  结果表明,网络成瘾组中,男生的成瘾程度显著高于女生的成瘾程度;不同专业、年级和城乡成瘾大学生之间的成瘾程度无显著差异。
  3.3 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检验
  对成瘾组和非成瘾组的症状因子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而判断大学生网络成瘾程度是否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如下(见表3-4):
  表3-4 网络成瘾组与非网络成瘾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检验(N=720)
  **表示p<.01 ***表示p<.001
  结果显示,网络成瘾组和非网络成瘾组在各症状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4、讨论
  4.1 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当今网络的发达促使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理论上,正确的使用网络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加眼界,拓展知识面。但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用于上网的时间过多,娱乐类的内容远远多于学习类的内容。在对上网内容获取途径的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上网内容是受到同辈友伴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对网络的深入了解,很多大学生上网只会聊天或玩游戏,不懂得开发更有益的网络资源。因此,高校可开设相关课程或知识讲座,引导大学生有效地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库,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大讲堂。
  4.2 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
  辽宁省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18.2%,高于以往各次调查研究结果,这种情况说明,随着电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和高校校园网络的发展,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甚至成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调查发现:近几年,高校在对学生做退学警告、留校察看、退学等学籍的处分中,有近80%的学生是因过度迷恋网络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有1/3的学生因无节制上网导致课程不及格而重修,有86%的学生因网络成瘾导致学业荒废而被退学。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钱铭怡教授对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科生进行抽测,结果表明,大学生中网络成瘾者占6.4%,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部分大学生,由于过度及难以自控地使用网络,耽误了学业,变得孤僻,不能较好的适应社会。那么,如何避免大学生网络成瘾越来越严重的情况发生,我们应该注重寻求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根源,如通过差异检验发现,男生的网络成瘾情况显著高于女生,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即男生可能更倾向于压抑负面情绪,转而在网络中寻求宣泄途径。但是,大型网络游戏和一些非法色情网站等性别倾向性明显的网络资讯也可能是促使较多男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所以除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大学生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的机会之外,社会各界对网络环境的维护也是减少大学生网络成瘾人群的重要途径。
  4.3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成瘾组大学生在各项心理不健康因子上均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组,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更是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健全人格,掌握生存技能的重要阶段,处于从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的过渡阶段,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蹉跎了这最宝贵的时间,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错失了完成社会化的重要环节,这无论对大学生本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因此,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者,有必要就此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找到行之有效的帮助网络成瘾大学生克服网瘾的方法,从而帮助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充实生活,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江楠楠,顾海根.大学生上网行为、态度和人格特征的研究.心理科学,2005,28(1):49~51.
  [2]庞海波,吴一智,曾永峰,彭姝丽,陈受隆.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格特征研究.心理科学,2010,33(1):210-212.
  [3]赵延庆,王云霞,陈青萍.陕西省青少年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状况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2):209~211.
  [4]陈军.大学生网络成瘾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医科大学,2008.
  [5]孔祥娜.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与疏离感关系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06.

推荐访问:辽宁省 成瘾 调查研究 普通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