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泽人生,阅读引领成长]读书点亮心灵,书香润泽人生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梅子涵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让孩子整天在课本里打转,只有快乐地阅读,才能快乐地成长。”语文教师应当做儿童课外阅读的引领者、参与者、分享者。
  一、制订可行阅读计划,选择适当阅读书目
  课外阅读计划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的选定、阅读进度、阅读方式、交流方式、阅读展示形式、阅读评价等。儿童阅读的核心和难点是“阅读书目”。《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可以作为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参考依据。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同类的作品补充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现代社会要求教师站在尊重儿童应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的立场,站在儿童本位的立场,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出发真心真意地为儿童服务。教师应当具有儿童心理、儿童教育、儿童文学等相关知识结构,应当熟悉儿童文学、儿童读物的基本篇目,应当懂得如何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的阅读心理、接受能力,为他们选择相应的阅读书目。
  有的人认为阅读应当充分尊重儿童的兴趣,让他们自由阅读。但是如果这样放任其自由读书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儿童阅读会因视野或偏好等原因除了有一种当下的快乐,往往收获甚微,缺少未来的成长动力。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阅读很难有实效。
  当然在适时完成规定的阅读篇目外,应当积极推荐书目让儿童阅读,不必过多介入儿童阅读活动中,只需随着阅读活动的不断深入,逐渐加大他们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我们应 “不为应试而读”“不为功利而读”。阅读中不宜做过多的硬性规定,让阅读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一种自然的需要。
  二、积极引导儿童阅读,丰富儿童精神生活
  1.倡导儿童文学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面,增强阅读量。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文学的阅读占据儿童课外阅读的主要地位。儿童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兴趣跟成人不同,儿童文学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最有效方式,同时,经典的儿童作品包括很多知识性的内容。根据儿童认知能力的特点,低年级应开展图画书阅读、童谣、歌谣诵读等;中年级阅读童话、寓言等;高年级读整本的经典儿童、文学故事。
  2.重视经典诗文诵读,丰富精神世界
  经典诗文是中华古老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经典诗文不仅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富有哲理。若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的心灵播下了一粒粒中华文化的种子,让孩子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性格。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增广贤文》《唐诗宋词》《论语》等。低年级以诵读经典诗文为主,中年级开始涉猎经典名著。教师必须为学生精心选择,热忱推荐,积极引导他们诵读锦绣华章。有些内容可适当讲解,有些可讲究“书读百遍,而义自见”“书声朗朗,润物无声”。
  良好的人文环境会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持续的影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以经典诗文布置校舍白墙、长廊、板报等营造文化氛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校园广播、学校网站、电子阅览室等充实大量经典著作,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将优美的乐曲、经典朗读作为休息与娱乐的播放节目,营造读书氛围。
  3.加强科普读物熏陶,提升精神素养
  如果学生阅读的书籍只限于童话、小说等文学作品,也是不完整的。现代社会科学日新月异,学生应当了解科学演进过程、发展动态,具有科学意识。因此,应重视科普作品的阅读,老师可与各学科老师商议推荐一些有关科普读物,适时补充到相应学段的阅读计划中去。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积极进行各种科学书籍的阅读,了解科学,研究科学。科学与人文阅读对于实现“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开展多样活泼形式,扎实推进阅读活动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要注意采用不同的形式,丰富学生的经验,激发阅读的兴致。教师可以尝试丰富多样的形式:(1)指导做读书笔记,从低年级至高年级可采用摘抄好词好句,摘抄精彩篇章,记录读后感等以增加阅读的理性思考;(2)开办读书会、我和书的故事等共同交流、讨论、赏析、评价自已选读的好书,分享读书过程中的趣事;(3)高年级的学生可尝试一些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班级读书会是课外阅读的一种有效形式。班级读书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的阅读活动。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外阅读,而是由教师指定(或师生共同确定)一本书,利用课内外的时间共同阅读,然后在班上进行讨论。在班级会上,学生读整本的书,通过学生的阅读、交流、讨论,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在读书会上,师生可以对某一段落、章节进行深入研读,也可以就某一人物。作者的观点进行讨论。总之,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读中有收获、有进步。
  四、建立课内课外联系,形成开放课程系统
  课内与课外阅读应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阅读侧重掌握方法,课外阅读侧重阅读积累。
  课内阅读应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学生利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不断尝试快速阅读、提纲式阅读、找重点读、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线式阅读”和“面式阅读”等方法,就能快速、高效进行大量阅读。
  利用语文阅读课教学相关时机进行扩展阅读。可以把写作特点相仿的作品、内容相近的作品、思想意义一致的作品进行整合阅读;可以就同一个作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也可以由某一片段引发整本书的全文阅读;还可以进行人物对比阅读……
  利用各种渠道扩大学生阅读量。利用报刊、杂志、网络进行检索、借阅、抄录、下载,进行阅读。可以结合信息课程来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广泛阅读,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拓展阅读的空间和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
  引导学会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探究性阅读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进取精神。如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科普书籍时,可以引导他们先不要一口气把某个为什么的答案读完,可以几个同学围绕这个“为什么”去讨论、交流、分析、解决,最后再看书上的答案对比参考。创造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我国优秀的古典名著《西游记》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某一个部分,从自已的理解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写一些随笔,而后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学生可以说说自己对哪个人物形象比较喜欢?为什么喜欢?虽然主要人物是孙悟空,但答案不应该苛求统一,可以是百花齐放的,可以是充满创意的。
  加强阅读积累与习作的结合。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效益,可以让学生准备摘抄本、读书笔记本,并自已取一个好的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课外阅读时遇到的好词、好句、好段、好篇,还要求经常翻阅,能诵读和记忆,随时写读书心得。定期进行“阅读小明星”的展评。当然,如硬性规定写作篇数、字数,往往让学生生厌,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宜宽松、随性。
  家校联动,培养儿童读书习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学校应引导家长成为有经验的阅读指导者。家庭成员与孩子共同读书,营造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学校可以举办“亲子读书比赛”“读书经验交流”等活动;进行“可爱小书虫”“书香班级”“ 书香家庭”评比;邀请作家、播音员等走进校园,开展读书指导、文学讲座,开展“大小记者手拉手”这样的活动。
  (责任编辑 全 玲)

推荐访问:润泽 书香 引领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