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的残暴】弱者

  5月4日,一位自称约会北京女网友遭拒的陕西男人心理突然崩溃,持刀劫持了一名无辜女学童并将其颈部刺伤,最终被狙击手击毙于首都街头。   几乎与此同时,保卫校园安全的口号已提高至国家级高度。以北京为例,校园开始向碉堡靠拢:继配发警用钢叉之后,自卫喷雾和防割手套也全面进驻,此后还将增派警力,确保上下学高峰时段“一校一警”。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国内发生五起校园砍杀事件。这些人性泯灭、凶残无比的冷血杀手无一不是这个时代的弱者,只是他们最终放弃了沿着正常渠道改变自己命运的努力,而选择拔刀向更弱者――手无寸铁、弱小懵懂的孩子。在罪不容诛的同时,为整个事件涂抹了浓烈的悲剧色彩。
  除了动员全社会力量保障校园安全,防患于未然的关键在于,要对这些从天而降的魔鬼进行认真地剖析,找到他们萌生的根源,并尽量消弭他们孕育的温床。
  一句话:这些平日温顺的羔羊怎么突然变成了凶残的恶狼?
  很显然,他们不是由于饥饿。托改革开放的福,现在由于饥饿而杀人的事件已经近乎绝迹。但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贫富分化、阶层对立以及情感缺失、价值崩塌、信仰迷失,心理危机像一个幽灵悄然袭来,中国迅速成为全球自杀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而整个社会管理仍停留在解决温饱的满足中,对此显得猝不及防。
  相较于鲁迅笔下的阿Q,相当多被飞速前进的时代车轮抛下的弱势群体,普遍缺少制造精神麻醉剂的能力,无法自慰、自贱,甚至难以找到小D和小尼姑这样可以公开凌辱的情感宣泄出口。加上性格的自闭、生活环境的逼仄,整个人格开始扭曲,直至在孤立无援中开始反社会、反人类。
  在追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有完备的国家福利制度相匹配,可能类似的悲剧会因此避免。
  在社会阶层分化对立的今天,如果有完善的公民权利诉求渠道,可能很多惨烈的故事会因此改写。
  在很多贫弱群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时,如果有畅达的社会救济途径,可能很多孩子的性命会得到救赎。
  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当然,当一切都被商业的急功近利主宰时,他们其实还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像“犀利哥”、罗玉凤那样,被炒作奇才看中并包装,用一种极端的姿态唤起公众的注意,并以此为契机,获得起死回生的可能。但这个概率小得可以忽略。
  一道道本属于国家、社会、个人的防线竟全部失守,一只只曾经期待温暖和帮助的绵羊感受到痛彻心扉的绝望,胸中又燃烧着莫名的烈焰,他们决定在奔赴地狱的路上不再孤单,于是他们选择带着生命刚刚启程的孩子一起走――世间最恐怖的罪恶莫过于此。
  他们咎由自取。但俺还是想说:搞明白残暴的根源要比痛斥残暴重要得多。
  题图/报复/马其顿
  

推荐访问:残暴 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