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赂的话像狗一样会摇尾巴] 猫摇尾巴

  在众目睽睽注视物质贿赂时,人们往往忽略了另一种贿赂――精神贿赂。   阿谀奉承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精神贿赂。什么叫“阿谀奉承”?我想在这一技巧被运用得炉火纯青的国度,任何解释和描述都是多余并且乏味的。我曾经在一位县委书记家里看到一个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他对书记不仅鞍前马后地服侍,还对他的每一句话都作出“一触即发”的响应。在短暂的时间里,我就听到不下二十个“是”,有时似乎嫌一个“是”不能表情达意,还常常把“是”重叠使用,因而整个晚上我盈耳都是“是是是”的叠音;不幸的是,当书记说他自己最大的毛病是对部下过于严格时,这个副主任还在那里点头称是,浑然不觉此时“是”已经成“是非”。后来我在县委办公室看到一份综合材料,材料先是引用了从省委书记、省长到市委书记、市长到县委书记、县长的有关讲话,接着把笔墨聚集在县委书记身上,全文充满了“亲切”、“亲自”、“语重心长”、“英明决策”、“高瞻远瞩”、“一针见血”之类的“摇尾话”(人类为了弥补无法摇尾巴的遗憾,于是就有了“摇尾话”)。
  但只会讲“摇尾话”的人通常层次不高,特别是有旁听者时,奉承的尾巴就会完全裸露出来。较为高明的精神贿赂是不显山露水的,如评先进、评多少大“杰出”、评奖等等,把持某一位置者哪怕成绩再差、人品再糟、作品再次,仍然会被一些人评上。假如评不上就会成为广受注目的新闻。我们应该不会忘记当王蒙还担任文化部部长时,他的一篇文章在一个征文中只获得三等奖。不知道哪个大胆的评委竟然敢给文化部部长评个三等奖,而且我们这个部长还“亲自”到场领这个档次不高的奖,这事立即成为广为传播的新闻。这则新闻反映了文化部部长只得了个三等奖是一件稀奇事,换句话说,当部长的参加征文本来就是对该征文活动的“亲切关怀”,得最高奖是天经地义的事,得三等奖简直是闻所未闻的――这些评委也太不会做人了。
  就如有受贿者才会有行贿者一样,有接受精神贿赂的人才会有施行精神贿赂的人,不然行贿者碰了钉子之后大多会自觉没趣。因此当看到那个县的办公室副主任和那份综合材料时,我实际上就已经能大致判断出该县县委书记的为官之道了。
  精神贿赂虽不像物质贿赂那样让纳税人破财,美妙的形容词虽然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用之不竭,但它毒化了语言环境和奖励的权威性,因而“摇尾话”和“摇尾奖”一旦多了起来,语言和奖励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题图/吹捧之功/马宏亮

推荐访问:贿赂 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