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第1课时教学设计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 说课 稿

 第 9 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第 1 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中国有了共产党》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中的第三课,这一课是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 11 条“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而编写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国家认同要点同样提出: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素养。在这一核心素养下,本单元带领学生领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以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感悟仁人志士在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历程中所展示出来的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从而激发学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实现对国家认同素养的培养。

 第九课以红线串珠的方式,向学生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过程。教材选取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即中国共产党成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井冈山道路的开辟、红军不怕远征难即红军长征这三个重要历史事件作为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忠贞不屈的革命理想,理解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并以这三种精神作为红线,串联起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知,进而激发其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

 《开天辟地的大事》是第九课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通过讲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等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从马克思主义传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本课的特点是包含了大量历史内容,但从课文的正文内容、阅读角和活动园的设问中可以看出,比起讲解历史知识点,本课更强调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背后革命精神的思考与感悟,即通过对李大钊、五四运动、一大会址等历史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史实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坚定执着追求理想的革命精神,认识“红船精神”的内涵,最终萌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情感。

 基于此,我遵循“面上选点,点上深入”的教学思路,根据教材指引,以红船精神为抓手,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等历史事件背后所体现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并通过探寻近现代党员的先进事例,感受红船精神的跨时代传承,引导学生萌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情感。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课所涉及的历史知识,五年级部分学生可能听说过五四运动、《新青年》杂志、中共“一大”等名词,但这些了解极其有限,游离在学生头脑中的历史时间线之外,因此,本课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对这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厘清。其次,由于学生没有合适的生活经验与历史对接,本课中陌生概念和重大历史事件又多,所以学生会不太容易理解为什么某个事件会这样发展,人物又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很难从情感上对这段历史产生共鸣,因此,引导学生形成对党的朴素情感也是学习的增长点之一。此外,如何从史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是学生能力的增长点。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2.通过了解共产党成立初期的艰难,感受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与爱国情怀。

 3.感悟红船精神的内涵,萌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共产党成立初期的艰难,感受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与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感悟红船精神的内涵,萌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情感。

 五、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活动一:党旗进课堂,激活动机

 对于学生来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因此,在上课之初,我将党旗带进课堂,以党旗这一学生熟悉且具象化的标志唤起他们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亲切感和好奇,引发“党旗上的标志代表什么意思?”“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成立的?”“为什么说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等问题,激活学习动机,自然而然的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

 活动二: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在明末清初,许多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并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在这一环节,我首先通过视频带领学生回顾自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以来的抗争史,说一说为了救中国我们曾做了哪些抗争,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首先,视频回顾抗争史是帮助学生将前期所学转化为一条历史时间轴,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生在哪个历史阶段,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其次,通过回顾之前抗争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出现在中国革命前路一片迷茫之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指路明灯。

 之后,以教材提供的《新青年》和历史人物李大钊为抓手,学生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关于李大钊和《新青年》的补充资料,知道报刊和团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途径,了解《新青年》杂志和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步步走来,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坚定执着追求理想的革命精神,因此,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信仰的忠诚,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感悟红船精神的内涵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学中,我遵循面上选点,点上深入的思路,选择“五四运动”“中共“一大””“李大钊”三个关键事件和人物,通过以下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在对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中,逐步突破这一重难点。

 活动三:了解从五四运动到共产党成立的史实,感悟红船精神

 首先,通过阅读五四运动史料、观察《五四运动》油画、观看影视作品,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学生通过观察油画中人物的身份、表情、动作、口号等细节,对五四运动中青年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有了直观感受。通过思考中国在“和平会议”上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原因,明白“弱国无外交”的道理,从而认识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接下来,我出示中共“一大”两个会址的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一次会议却有两个会址呢?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寻找答案。阅读中,学生根据问题的指引,会发现这次会议是在一种极其危险的状态下召开的,然而中共成立初期的艰难又何止于此呢。此时,引出李大钊英勇就义的故事,通过讨论“李大钊为何不惧死亡”,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献身,忠贞不渝的革命精神。接下来,通过播放纪录片,了解更多如共产党员为了信仰不懈奋斗乃至付出生命的故事,思考:为什么他们无论是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还是酷刑折磨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从而进一步感受共产党

 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对红船精神形成初步理解。

 活动四:介绍当代共产党人先进事例,萌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情感

 了解了共产党及共产党人的红色历史后,在本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将目光转回现实,通过介绍当代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关注当代党员勇担当,敢奉献的事例,感受“红船精神”的跨时代传承,进一步理解“红船精神”的内涵。

 这个环节中,我以新冠疫情中牺牲党员人数占比图为例,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依然永远冲在前头。学生通过分享抗疫中党员的先进事迹,通过关注当代党员勇担当,敢奉献的事例,得以从更丰富的视角感受到“红船精神”在当下依旧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前行,进一步理解“红船精神”的内涵。

 本课尾声,再次出示党旗,结合教材中对党旗的介绍,让学生说一说党旗党徽的设计意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中国共产党,你会用哪个词呢?在活动中,学生将自己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沉淀下来,用关键词的形式抒发自己的爱党之情,萌发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情感,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遵循“面上选点,点上深入”的教学思路,以“红船精神”作为贯穿全课的主线,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概念和事件化繁为简,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将教学重点落实到爱党爱国的德育教育上,突出了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

推荐访问:有了 课时 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