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肿瘤权威科普知识

 最新防肿瘤权威科普知识 一、预防篇 观点 1: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可防可筛可治。

 ►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慢性、多阶段的过程。从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再形成危及人体健康的肿瘤,通常需要 10 至 2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 国际先进经验表明,采取积极预防(如健康教育、控烟限酒、早期筛查等)、规范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具有显著效果。我国实施癌症综合防治策略较早的一些地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

 观点 2:癌症不会传染,但是某些致癌微生物具有传染性。

 ► 癌症本身不会直接传染,但有些导致癌症的微生物则有传染性,经常与其接触的人就有被传染的可能性。

 ► 传染性致病原在肿瘤的形成中占据重要作用,全球有16.1%的肿瘤与致病性病原体有关,在发达国家传染性病原体导致的癌症死亡占 6%,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 22%。

 ►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指出了 11 种/类对人类可以致癌的传染性病原体,包括一种细菌,七种病毒和三个大寄生虫。每一个传染源至少引起一种癌症甚至几种癌症。

 (1)细菌:幽门螺杆菌(HP)。

 (2)七种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EB 病毒(EBV),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人 T 细胞嗜淋巴细胞病毒-1 型(HTLV-1)和艾滋病病毒(HIV)。

 (3)三种寄生虫:埃及血吸虫,麝后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

 观点 3:运动能防癌。

 ► 运动的确能够防癌,经常运动者的免疫机能较好,这是抗癌的第一道防线。但需要提醒,这里指的运动都不是剧烈的运动,而是长期的,有恒的有氧运动。

 ► 运动能增加免疫细胞,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可随运动量的增大而上升,从而使癌细胞在形成之初就被消灭。相反,久坐不动者由于缺乏足够的免疫细胞,容易患癌。

 ► 运动本身也会刺激体内某些激素的分泌,加快骨髓生成白细胞的速度,增加吞噬细胞的能力,对体内出现少量的癌细胞,很快就会被众多的白细胞围攻歼灭。

 ► 运动还可改善人的情绪,运动时大脑会产生能引起人体身心愉快的物质,可以消除忧愁和烦恼,抑制不良情绪的侵蚀。

 ► 运动能锻炼人的意志,增强战胜癌症的信心和毅力,对战胜许多疾病都是至关重要的。

 观点 4:癌症具有遗传易感性,但癌症并不会直接遗传。

 ► 癌症与遗传有关,但癌症并不会直接遗传。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并不一定就会得癌,易感人群和高癌家族成员也不是对任何癌症都易感。但是得癌症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大一些。这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方面某些恶性肿瘤具有遗传易感性,家中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罹患恶性肿瘤,家庭其他成员在这方面的患病风险也会增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同一家族的人,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往往具有非常多的共同点,

 某些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也会导致恶性肿瘤发病的家族聚集性。

 ► 在所有癌症中,存在明显遗传倾向的仅占 5%-10%。如果家族中有一人患癌,不必谈癌色变;如果直系亲属中 2-3人患同一种癌症,可高度怀疑有家族性患癌的倾向,但必须通过基因检测予以排查。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做好早期肿瘤筛查,早预防、早干预,就能延缓或预防癌症。

 ► 癌症风险取决于致癌基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的综合作用。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要注意减少对化学致癌物的接触,降低易感基因发生癌变的风险。

 观点 5:重视“癌从口入”,关注食品安全。

 ► 很多癌症与营养因素有关,包括膳食中摄入的热量、脂肪过多,食物中某些营养成分不足等,属于这一类的癌症有胃癌、直肠癌、结肠癌、卵巢癌、宫体癌和乳腺癌等。

 ► 高脂肪饮食可增加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资料显示,大量脂肪使女性雌激素合成增加,促发激素依赖性癌(如乳腺癌)的危险上升。长期过量摄入蛋白质也会增加患癌的风险。锌、钙、硒、钼、碘等摄入不足也易患癌症。

 ► 由于肉类直接在高温下进行烧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食物脂肪焦化过程中的产物与肉里蛋白质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致癌物质,附着于食物表面。经常吃这类被苯并芘污染的烧烤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有诱发胃癌、肠癌的危险。

 ► 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含酒精的饮料是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及乳腺癌(包括绝经前和绝经后)的病因。同时,充分证据表明含酒精饮料是男性结肠/直肠癌的病因。

 二、早筛篇 观点 1:肿瘤早期报警信号“五字诀”:血、块、痛、烧、减。

 1.血(出血)

 除了女性正常月经以外,人体任何一个脏器不明原因的出血,并且迁延不愈,都有可能是肿瘤的早期报警信号。如 ► 不明原因鼻出血,排除外伤、外力、天气干燥或高血压所造成的一过性鼻出血,可能是鼻咽癌、血液病等肿瘤; ► 咳血、痰中带血,排除天气干燥、牙龈出血或过劳引起的暂时性出血,可能是肺癌的表现。

 ► 尿血,特别是出现无痛性血尿,伴有腰部不适,可能是膀胱癌、肾癌; ► 大便带血,如果同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可能是结直肠癌的早期表现; ► 女性乳头出现血性分泌物,可能是乳腺癌或乳腺导管肿瘤; ► 女性绝经后,又发现阴道出血,可能是宫颈癌的表现。

 2.块(异常肿块)

 肿瘤尤其是实体肿瘤,相貌丑陋,往往是一个或几个不规则的肿块。

 ► 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经久不消或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的肿块,特别是伴有瘙痒、溃烂、渗出等; ► 乳房发现不规则肿块,双侧不对称,尤其是出现“橘皮样”改变,极有可能是乳腺癌; ► 甲状腺发现肿块,突然发不出声音或者声音突然变得嘶哑,除了看内分泌科外,还要到肿瘤科看一下,以免甲状腺癌、喉癌等肿瘤漏诊。

 3.痛(疼痛)

 长期持续加重的疼痛,都可能是肿瘤早期信号。

 ► 头痛,进行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喷射状呕吐更为危重),视物不清,这可能是脑瘤的表现,也可能是肺癌等肿瘤流窜到脑部(脑转移)造成的。出现上述症状,一些患者往往只是去神经内科就医,但是,一定要看过神经内科之后再到肿瘤科咨询一下,排查一下是否有脑部肿瘤,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 颈部疼痛,伴有压迫感,紧缩感,发硬,出现颜面部水肿,这可能是肿瘤侵犯压迫人体上腔静脉,造成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的; ► 胸骨后疼痛,灼烧感,下咽不顺,这些可能是食管癌和贲门癌、胃癌的表现。

 4.烧(发烧)

 ► 发热时间超过一周尤其是超过十天,一定要考虑感冒之外的疾病,除了合并的肺部感染等,肿瘤的嫌疑也不能排除。

 ► 如果持续发烧,尤其是长期低热,同时伴有体重下降,盗汗(晚上熟睡后出汗)等,儿童要警惕白血病等血液系统

 肿瘤(家喻户晓已故童星邓鸣贺,白血病就是这样发现的),成年人要排除淋巴瘤、肝癌、肾癌等肿瘤来袭的可能。

 5.减(体重减轻)

 ► 成年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在没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短期内体重不明原因减轻,并且呈进行性下降,在排除甲亢、糖尿病、结核等疾病后,有可能是消化道肿瘤、肾癌、淋巴瘤等肿瘤在作怪。因为肿瘤这个贪吃的家伙在与我们的机体争夺营养,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都被肿瘤偷走了。

 ► 如果体重减轻的同时,伴有肤色发黄和疼痛,更要积极检查,排除“癌中之王”胰腺癌等肿瘤的可能。

 观点 2:防癌体检是早期发现癌症的最重要途径。

 ► 专业的防癌体检能够对癌症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从而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这是目前预防和治疗癌症最理想的办法,也是代价最小、痛苦最少、最值得提倡的方法。

 ► 防癌体检,不同于一般的健康体检,特指肿瘤专家结合体检者的自身情况和个体需求,做相应部位的防癌检查。如防肺癌体检,体检时注重肺部 CT 检查;怀疑有胃癌或有高危胃癌家族史的病人,可重点做胃镜检查;肛门指诊是普查直肠癌的简单方法,长期便血或者大便习惯异常者必查。

 观点 3:肿瘤标记物升高不一定得了癌症 ► 我们人体每天大约产生上万个癌细胞,所以几乎所有的肿瘤标记物检查结果都不会是“零”,有一个正常范围,只要数值在正常范围内就是正常的。

 ► 体内有癌细胞,不意味着就会得癌。由于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能够及时地将癌细胞吞噬,所以一般人不易得癌。

 ► 肿瘤标记物升高有多种影响因素,只能发现“嫌疑人”,但是却不能“定罪”。所以当看到体检报告中出现肿瘤标记物单独一个升高的情况,不要过度惊慌,应到肿瘤专科医院再次检查。

 ► 导致肿瘤标记物升高的原因包括:

 (1)恶性肿瘤:这是肿瘤标记物升高的主要原因。

 (2)良性疾病:许多良性疾病可能出现肿瘤标记物轻中度升高的情况。例如:肝脏良性疾病的患者:常出现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的升高;肾功能不全、银屑病的患者:常会出现鳞状细胞癌抗原的升高。

 (3)药物使用:例如胸腺肽等生物制剂在使用后,可造成肿瘤标记物的一过性升高。

 (4)特殊情况:例如吸烟者和妊娠期,都可能出现相应的肿瘤标记物升高。

 (5)肿瘤标记物升高的原因并非只有恶性肿瘤一个方面,许多生理因素、药物、不良生活习惯、炎症及良性肿瘤等都可能造成肿瘤标记物的假性升高。

 观点 4:低剂量螺旋 CT 是筛查早期肺癌的最重要手段 ► 虽然胸片的辐射低,但是对于较小的肺部病灶不一定能够被早期发现,而且胸片上肺部小结节或微小结节很容易被肋骨、膈肌、纵隔组织器官等遮挡,特别是小于 1cm 左右的肺微小结节在胸片上经常容易被遗漏。所以,有些出现临床症状在胸片上发现肺部肿块,且血液肿瘤标志物升高,临床确诊肺癌时已经是局部晚期或晚期,而失去了外科手术根治性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目前国家或地方省市肺癌筛查项目是选择使用胸部低剂量螺旋 CT。胸片可以“早期发现肺癌”,但不是“早期发现早期肺癌”。

 观点 5:癌前病变并不是癌,但要积极处理。

 ► 所谓癌前病变是指继续发展下去具有癌变可能的某些病变,例如:黏膜白斑、交界痣、慢性萎缩性胃炎、结直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等。

 ► 癌前病变并不是癌,也不意味着必然发展为癌,因此不能将其与癌症等同。

 ► 不是所有的癌前病变最终均会演变成癌,也不能扩大癌前病变的范畴,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例如:普通皮肤痣和消化性溃疡等。

 ► 不是所有的癌症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均有癌前病变阶段。

 ► 发现癌前病变时,我们无需惊慌失措,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应采取积极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如需手术者,应积极治疗;如需复查者,应主动定期复查。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悦,定期参加体检,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真正地做到防“癌”于未然。

 三、诊断篇 观点 1:病理检查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 ► 病理诊断就是从患者身上取下来的标本进行检查分析,小到细胞涂片,大至器官切除,甚至多器官切除。病理诊断已不仅仅局限于形态学,而是融合了各种技术的一个综合诊断学科,其重要性和准确性都在不断地提高。

 ► 病理诊断被认为是许多疾病临床诊断的金标准,特别是癌症。这种检查方法对于癌症的确诊率高达 99%以上,而且误诊率也比较低,更重要是价格不高,因此临床上无论是什么样的肿瘤,都应该进行病理检查。

 ► 作为现代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它的作用还不止确诊癌症,还可以确定癌症分期。

 观点 2:基因检测对肿瘤精准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 基因检测(即分子靶标检测)是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为基础,筛选和鉴定与疾病密切相关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作为药物作用的靶点,通过靶向给药实现有效的靶向治疗及个体化治疗。

 ► 肿瘤分子靶标的出现使得靶标药物能够针对癌细胞本身进行治疗,不会对正常细胞产生重大伤害,缓解患者病痛的同时更带给他们生的希望。

 ► 肿瘤基因检测的意义在于:

 (1)发现家族性易感基因,做到零级预防,做到不发生或延缓临床前期症状的出现。

 (2)有利肿瘤选药:现在很多靶药是要做基因检测的,比如 EGFR 基因。知道了你体内是什么基因突变了,才好针

 对的用哪个靶药,这样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对肿瘤的选择性,尽可能的控制病情。

 (3)有利肿瘤分型和疾病进展监测:有的肿瘤比如白血病,就是有根据基因分型,来确诊是哪种亚型,也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而且白血病的监测如缓解期都有基因突变的检测,来判断药效及预后情况。

 观点 3:PET-CT 对肿瘤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但不适于常规筛查。

 ►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简称 PET-CT)是 PET 与CT 的结合体,PET 检查可以提供详尽的功能与代谢异常细胞的分子信息,而 CT 检查可以发现形态异常组织从而达到精确的解剖定位,通过一次显像可以快速、全面了解全身整体状况。

 ► PET-CT 在定位肿瘤原发病灶、肿瘤分期、复发转移的鉴别、肿瘤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指导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是,PET-CT 在健康人群中筛查出恶性肿瘤的比例非常低,因此并不建议将其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

 观点 4:胃镜和肠镜是诊断消化道肿瘤最直接、高效的检查手段。

 ► 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最可靠的方法,能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更可通过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是上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结直肠镜可以观察结直肠部位病变、肿瘤或溃疡,如有需要可取组织检验或行大肠息肉切除。

 ► 临床上害怕做胃镜的现象非常普遍,主要是觉得麻烦、痛苦。拒绝内镜检查是跟自己的生命过不去,中国排名前五的肿瘤里有 4 个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肝癌。由于恐惧胃镜、肠镜,很多人排斥通过内镜检查进行消化道肿瘤的筛查,是导致消化道肿瘤早诊率低的重要原因。

 观点 5:免疫组化检查对肿瘤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免疫组化(IHC)是免疫学与组织化学两种...

推荐访问:肿瘤 科普知识 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