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时,你和其他人一样,都是给社会打工而已,不要指望你的“个性”能引起领导的重视(或说重用),好好做好你的工作才是关键。要怎么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编辑为您精选《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心得体会【5篇】》一文,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摘要】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个人学习心得体会【5篇】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五章节中对人才的建设工作进行了重要论述。干部为要,人才为先。各级党组织要学好用好《条例》,主动思考人才引育工作,催生干事创业动力,为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突出“匹配度”,人岗相适育人才。人才之所以被称为人才,是因为有着极为厚重的潜力和过硬的素养。但是,有潜力不一定生能力。如果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人才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就难以发挥,能力素养的彰显也就无从谈起。《条例》强调,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坚持以用为本,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体现培育人才的原则就是要用好、用活、用实。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坚持精准定位、科学培育的原则,根据人才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发挥人才的“长处”,做到“扬长避短”,把人才安最合适的岗位,实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给出提质增效的“最优解”。
吃下“定心丸”,强化关心护人才。对待人才要有鲜明的态度,既要栽下梧桐引凤来,又要小心呵护助成长。“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于人才要给予充分的关心关爱,让人才感受到组织的浓浓深情,才能更好地迸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更好地建功立业,书写辉煌篇章。因此,各级党组织要着重健全机制,加强人才成长保护方面的建设,着重对人才急难愁盼的问题加以解决,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要注重人才动力激发和精神灌溉,对于人才作出的突出贡献成就,适当加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最大限度的激发潜能,进一步形成会干事、愿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格局。
人才是时代的选择。新形势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发展核心要素,做实人才选用的“新篇章”,为党的伟大事业发展打造最强“引擎”。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个人学习心得体会【5篇】
近期,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强调,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如何让人才轻装上阵、各显神通?要坚决卸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包袱”,营造“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创新创业浓厚氛围,让高校人才、技术人才、乡土人才和科研人才轻装上阵、展翅翱翔。
卸下“唯职称”重担,让技术人才“人岗相宜”。职称是评价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教学、卫生、科研、管理、工程、设计等业务工作水平的“度量衡”。但如果给技术人才加上了“唯职称”的“头衔”,就弱化了“专业岗位”对“专业人才”吸纳的“引力”。营造“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的良好环境,就必须为专业技术人员卸下“唯职称”的重担,纠正技术职称与人才评价结果简单“挂钩”的做法,不得把职称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条件,多向岗位创新、业务实绩倾斜,鼓励用人单位为技术人才“量身定制”专业岗位,签订长期服务合同,努力实现“人岗相宜”,为长期稳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引擎”。
扭转“唯学历”导向,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学历指曾在学校结业或毕业之后得到的文凭,学历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乡土人才是农村开发应用和推广普及科学技术的“带头人”,是引领群众开拓市场、创业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引路人”,但普遍学历不高,施展才华受限。要让乡土人才“香”起来,就必须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完善“育、选、管、用”链条,梯次培育一批根植乡村热土的“土专家”“田秀才”“市场红娘”,积极探索“人才+产业”“人才+生态”“人才+文化”“人才+治理”等干事创业的新平台,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脱掉“唯奖项”帽子,让科研人才“轻装上阵”。奖项主要为表彰某个领域中有特殊表现的人才或科研成果而设立,通常是荣誉的象征。如果为科研人才戴上“唯奖项”的“帽子”,就增长了利益诱惑力、加重了心理承受力,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搞科研的精力。要让科研人才安心、舒心、专心地搞科研,就要脱掉“唯奖项”的“帽子”,多一些服务,少一点干扰,通过精简科研成果奖项“申报表格”,开辟科研经费报销“绿色通道”,去除科技计划“多头检查”,切实让科研人才开展科研活动轻装上阵、减负前行。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个人学习心得体会【5篇】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指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各级党组织当以《条例》为开展人才工作的基本准则和根本遵循,寻觅人才、发现人才、选好人才、用好人才。
刘备三顾茅庐而不馁,终得三分天下之势。我党也正是因为始终重视人才的发现和使用,坚持统一战线,把各方人才都吸收到党内,才迎来新中国的成立。一个国家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一个国家的进步,归根到底就是靠人才的推动。各级党组织贯彻爱才为才的理念,说到底就是对人才的鼓励、关心、爱护是否能做得更深一点、更实一点、更好一点。不仅是体现在人才的就业、收入、生活环境等方面,更应解决人才在引进之后是否能帮助解决其“后顾之忧”,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将爱才为才的理念体现在各项引才的制定上、体现在落户的便捷度中、体现在我们用真心真情关爱人才的各项工作中。
打造引才聚才新高地。《条例》指出,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重大发展战略,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谋划,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人才聚,产业兴;
人才是引领产业发展的,产业是培育人才的一方沃土。要聚焦联动发展,以本地优势产业为基础,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精准定位发展方向,打通政策堵点,贯通政策链,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促进人才与产业的联合与对接,激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活力,形成“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聚集人才”的良性循环,促进产业和人才融合发展,营造支持人才发展、人才争作贡献的良好氛围,让人才在更为广阔的平台去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构建用才留才新机制。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人才引得来仅是第一步,关键还在于留得住、用得好。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务实管用、精准有效的用人机制,科学规范、严谨细致的人才评价机制,体贴入微、关心备至的配套政策,宜居宜业、宜学宜养的生活环境,从而做到引育用相并重,服务培养使用相统一。《条例》指出,坚持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机制,及时听取人才的意见建议,关心人才的工作生活。各级党组织应不断优化人才服务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经常性服务联系点制度,从“生产、生活、生态”的理念角度出发,帮助人才解决工作生活的各类共性问题。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个人学习心得体会【5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持续选好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保障,各地各部门要以此为遵循,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选派工作,确保驻村干部选得优、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锻造一支思想过硬、本领高强、勇立潮头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魂。**人才短缺难题,建好乡村人才“蓄水池”,一方面要坚持先定村、再定人的科学选人原则,摸清村情实际,明确选派需求,分门别类列出人才清单,通过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蹾苗历练等方式做好精准招引“加法”,避免“大水漫灌”。另一方面,派出单位要经常与驻村干部谈心谈话,时刻了解驻村干部思想动态,用心用情用力关心驻村干部,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让驻村干部驻得“安心”“舒心”。
勇挑重担,练就实干“宽肩膀”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乡村振兴是淬炼干部的广阔舞台。***总书记曾指出,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选派干部作为“空降兵”“外来户”,思想上要“接地气”,要摒弃镀金过渡、挂基层经历的思想,卸下“花架子”,不搞“面子工程”,将“身”“心”真正驻到乡村一线。要结合专业背景和乡村实际情况,打好“感情牌”,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说“乡土话”、沾“泥土气”中,把苗墩正、墩深、墩实,将实践这本无字书读懂弄通,实现“造血赋能”“强筋壮骨”的双赢目标。
强化管理,善用考核“指挥棒”
“铅华褪尽留本色,大浪淘沙始见金”,乡村振兴是识别、考察干部的“主阵地”。加强选派干部考核是提高驻村干部工作成效的有力举措,各地各部门一方面要建立完善“造血式”驻村帮扶常态化机制,规范驻村工作队日常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工作报送制度等;
另一方面要科学细化考核标准,坚持从“实”出发,听群众实话,看产业实效,抓帮扶实绩,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晋升职级、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在乡村振兴一线历练出敢为有为、真干实干的优秀干部,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个人学习心得体会【5篇】
5月20日,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山东省济南市正式开赛,这是目前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的全国性、综合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为技能人才提供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架好能力成长“梯子”,让技能人才增才增干。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要重视技能人才成长途径,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用力,努力构建全面、立体、丰富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铺好技能提升之路。职业学校要坚持聚焦产业市场发展需求,将培训内容、项目、实践与需求挂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设施、加大实验室投入力度,构建学用结合、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出“适销人才”。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联合办学、订单教学、开设产业前沿课程等方式磨练技能人才技能,架起“校门”直通“厂门”的“立交桥”,使培养出的技能人才“来之能用,用之能战”。企业要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传帮带”,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组织老师傅与新学员“一对一、一对多”结对,让技能人才在手把手帮带、面对面传授技能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艺,打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搭好技艺精彩“台子”,让技能人才出力出彩。士因习而勇,战因练而胜。技能人才最需要的是施展才华的“舞台”,要将技能人才引育管用的“舞台”搭好建强,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用好企业“孵化器”,引导企业将技能人才确立为优先发展战略,以“育苗”“墩苗”“炼苗”为措施,把技能人才放到关键岗位、重大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让他们有更多出彩机会。搭建“擂台赛”,组织开展技能大赛、技工比赛等,以赛促学、以赛促干,引导技能人才在比赛中交流技艺、在竞技中展示风采、在切磋中提高能力,涌现更多行业“排头兵”。走上“领奖台”,定期评选杰出技能人才,宣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事迹,大张旗鼓宣传技能人才政策,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起“爱才、惜才、重才、尊才”的氛围,让更多劳动者了解技能、提升技能、热爱技能,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投身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行列。
铺好地位提升“路子”,让技能人才有位有为。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各级政府在制定人才政策时要更加科学、精准,提高技能人才“含金量”,释放技能人才动能。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强化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将技能等级、业绩贡献与经济待遇挂钩,推行年薪制、股权制、协议薪酬等方式,切实提技能人才收入,用“真金白银”鼓起技能人才的干劲、奔头。建立健全技能人才科学评价办法,建立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相结合,职业技能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考核评价与企业聘用相结合的“企业评聘合一”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打破技能人才职称“天花板”。完善政策保障,着力解决技能人才在居住、医疗、教育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同步探索建立职业技能资格信息互通、结果互认机制,按规定落实相应人才政策,解决技能人才后顾之忧。
快捷搜索:中央人才工作会议 人才强国战略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