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举国体制下中国体育的改革方向]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

  摘要: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突飞猛进,尤其在竞技体育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世界冠军、奥运冠军频频被曝光退役后生活艰辛;人民大众的身体素质日益下降,其中以学生最为明显。本文将从举国体制入手,剖析举国体制的利与弊,从实际出发深刻认识中国体育的发展现状,并预测未来中国体育的发展前景所要注意改进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举国体制 中国体育 发展方向
  举国体制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具备了与世界先进体育强国竞争的实力。但是举国体制近些年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不得不使人为中国体育的未来捏了一把汗。未来,中国体育将面向何方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举国体制的内涵
  举国体制是我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兴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层层包围,不得不学习苏联模式,以政府为主导,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体育事业也被卷入到举国体制当中。目的是为了尽快摆脱“东亚病夫”的头衔,在国际上尽快崭露头角,先从竞技体育入手,尽最大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举国体制毕竟是上个世纪中期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如今在全球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下,计划经济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举国体制的利弊对比显得那么突出。
  1.1举国体制的优势
  举国体制能够最大限度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全国范围内召集有能力的体育人才进行训练和比赛。短期内使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快速崛起。同时,经济上的举国体制也带动了体育事业的快速普及和发展,有力的支持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提高。
  1.2举国体制的弊端
  1.2.1资源分配严重失衡
  举国体制的显著特点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大事的核心是为了国家。国家的国际地位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举国体制的影响下,国家将大部分体育资金都用在了竞技体育上,相对的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等获得投入就有限,短期内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竞技体育成绩,近些年还有下降的趋势。学校体育发展缓慢,多数学校场地器材无法满足学生课堂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1.2.2政府包办滋生腐败
  在市场经济占主导的今天,政府还在以计划经济手段去分配这些资金。一些本该修建成居民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变成了商业门市,一些健身器材在市政建设中并没有安装到位。这一系列的现象在我国很普遍,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1.2.3影响了体育事业的公平性
  举国体制下为了发掘和培养大批为国效力争光的体育精英,大大小小的比赛层出不穷。近年来的全运会不断曝出赛会的丑闻事件。比如冠军内定、让金牌、东道主队伍称霸赛场等。也有的省份为了自己的成绩雪藏有实力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而全力奋战全运会。
  2.非举国体制下的强势
  近年来,我国也涌现出了一些运动员,他们不依托举国体制,完全靠自费解决聘请教练、训练、比赛、恢复等。同样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获得了个人利益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在体坛的地位。
  2.1李娜开启中国体育发展的新出路
  就在两年前,李娜还是个体育界的“叛逆者”。李娜曾公开指责中国体育体制的僵化,并认为运动员在很小时便被选拔和培养,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国家指定的教练的掌控之中,体育官员应给予年轻运动员们“进行选择的权利”。随着李娜的单飞,中国网球界不断涌现出单飞的运动员,像郑洁、彭帅等优秀运动员,同样是自费在国外学习网球技术,并逐步的在国际上拥有了自己的个人排名。或许李娜的成功,理应让中国的体育部门陷入深思。
  2.2丁俊晖的“举家体制”
  用“自主创业”评价丁俊晖并不为过,因为他选择了一条当时在中国并不出名的非奥运项目—斯诺克运动,而且是在非举国体制下的体校—省队—国家队这一模式取得了突破,完全是由自家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撑着他的斯诺克事业。这种成才之路被一些专家称为“举家体制”。丁俊晖的这种“自主创业”模式在中国的举国体制大背景下还只是少数现象。
  3.中国体育的改革方向
  笔者认为,眼下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积极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去的人口密集型的粗放增长模式向经济集约型、技术密集型的关键转型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府既然正在努力向国际社会倡导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既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举国体制下,尽管目前尚没有比较可行的改革方案,但属于上层建筑层面的体育事业也必须进行改良。
  3.1处理好运动员的退役和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一直是举国体制最突出的矛盾,之所以很多人反对举国体制,是因为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艰辛,有的令人难以入目。因此,要处理好运动员的就业问题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3.1.1对运动员的再培训
  目前体育从业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当前和今后中国的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易普及、推广价值高的专业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数量有限,且职业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要想使中国体育今后有较好的发展,让他们转型为教练和裁判员的职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投入。
  3.2注重非奥体育项目,避免奥运项目一家独大
  由于举国体制严重偏爱奥运项目,使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近年来的发展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2.1首先要摒弃的就是“唯金牌论”的功利主义
  让体育回归本质、走进千家万户,使体育不再成为单纯的“精英舞台”。这就要求体育管理者转变职能意识,不应该以“金牌论”成为衡量工作业绩的唯一杠杆,而应逐渐把重心放在全民健身的开展、传统体育项目人口普及等“体育含金量”更全面的指标上。
  3.2.2注重非奥运项目,加快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斯诺克等运动,多数都属于非奥运项目。在举国体制下,非奥运项目的财政拨款经费几乎很少,上够维持管理部门的经营运作,何谈发展。况且各省市的体育局领导从非奥运项目中也无法获得政绩。因此,非奥运项目的体育运动发展就收到了极大地限制。要尽量减轻这种情况,就要想办法发展民间资本来促进非奥项目的推广。就像丁俊晖的这种举家体制模式不失为一种培养方案。
  3.3改善目前竞技体育阴盛阳衰的局面,努力做到共同发展
  细数现在的绝大多数竞技项目,论成绩在我国基本都是女子明显强于男子。强势项目自是不必说,都看得出女子要比男子强。中国体育发展出现的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更多,但无论是因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无疑是国人不愿意看到的。希望有一天中国的男女运动员能齐头并进,双双扬威世界赛场。要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也许我们需要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孙杨“出世”。(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杰,杨学东,陈思信. 2008奥运后举国体制的理性反思与重建.[J]2011.04(32)
  [2] 于文谦.常成.孔庆波,再论举国体制的坚持与完善[J]2011.03
  [3] 吴秋来,王美芬.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路径研究——以湘西地区为例[J]. 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04)
  [4] 陈茂林,余启政.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优化途径透视[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8)

推荐访问:举国 中国体育 体制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