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促进语文教学的和谐发展]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原则是什么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情感和人文精神进行体验感悟,让学生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和谐发展。
  【关键词】体验 阅读 成功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情感和人文精神积极地体验感悟,引领他们深入走进文本,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有效对话,使学生学得扎实、有效,并在不断地体验感悟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真正感到阅读成功的快乐。那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如何实施体验感悟学习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巧设情境,唤起体验
  学生对学语文兴趣不太浓,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唤醒学生的主角表象,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巧设唤起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情境,就一定能产生理想的阅读效果。而情境的创设贵在一个“巧”字,方法有很多。如上课伊始,教师可以用精心设计的导语来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点燃他们的阅读“兴奋灶”,学生很快就进入个性体验预备阶段。教师还可以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根据课文的内容或与作者相关的情况选择符合情境的音乐,挑起学生的兴趣,既舒缓了学生紧张情绪又营造一定学习体验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很快的进入课文学习中去。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播放《为了谁》的歌曲,歌唱家深情的演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了1998年的夏天,为全文的学习奠定了主基调;可以用一幅精美的画面来诱导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音像资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如《东方明珠》一文,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少,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不够,而教材中只提供了东方明珠电视塔的三幅图片。课前,笔者找了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多种图片和音像资料,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边看边听老师介绍。这样有了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很快地了解了东方明珠电视塔的整体形状,对文章内容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理解。
  二、角色朗读,激活体验
  在电影戏剧里,导演要求演员必须“忘我”、“投入”,观众评价演员的表演是否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他们有没有“入戏”。同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学生到“学生”的固定角色,常常使学生陷入“被教育”的消极状态中,必然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的、有创意的活动。教师如果让学生进入文本,进入“角色”,同作品里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那学生的体验感悟必将是非常到位的。苏教版小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物角色和动植物角色。在教学中,笔者根据教材特点和实际需要,引导学生充当适当的角色,通过角色朗读或表演,将文本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如在教授《黄鹤楼送别》一文时,笔者摒弃了传统的分析、挖掘人物思想感情的传统模式,而是大胆地让同座学生先分角色朗读,然后再分角色表演。学生演得绘声绘色,使人能深切地感受浓浓的依依惜别的情谊,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段,同学们读得声情并茂,背诵入情入境,他们的个性在参与中得到了展示,在体验实践中得到了飞扬,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诗意,学生学在课堂,乐在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如在《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中,他们三次相遇的对话就很能体现人物的性格,通过分角色朗读,同学们很容易体会到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不拘小节和小女孩天真无邪的个性。这样通过角色朗读、角色扮演,角色的对白,角色的情感交流,教学内容就会更加形象化,学生获得的体验更深刻,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依托实践,丰富体验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乌鸦的办法好,就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一颗颗石子丢进小口瓶里,观察水的变化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到水渐渐升高时,也就自然体会到乌鸦的办法确实巧妙。阅读也是个性化的心智活动,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文本反复深入研读的基础之上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实践中来,在学习交流、表达的同时,进行充分的体验感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如在《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中,在学习第六自然段时,要求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然后交流、讨论:通过刚才的读,你知道了什么?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起初画得不好……”大家想想,在这三个月里,王冕怎样做才会大有长进?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他会经常去观察荷花的各种姿态,比如阳光下的荷花、雨后的荷花、月光下的荷花、雾中的荷花……”,有的说:“他会拿着画到湖边比较,还会向别人请教。”……最后,引导学生填空:“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______。”这样深入文本的过程,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学生在讨论和反思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而且更加了解了王冕的人物特点。
  四、开展活动,诱发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达到这些目的,做好的方法就是语文活动,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既能让学生体验语文的乐趣,又能在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充分认识到语文的重要作用,更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喜悦。从而更加喜欢语文这门学科。通常可开展以下几类活动:首先阅读类活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为此,在加强课堂自主体验的同时,在平时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开拓学生的阅读途径,指导学生坚持课外阅读,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采取了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向学生赠言,让学生摘抄在摘抄本的扉页上,让榜样激励他们。同时,每月、每星期、每天读多少书,用什么时间读书都有一个目标和安排。班级实行“午读”制度,推荐优秀书目,交流读书笔记等形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其次,听说读写类活动。每天花5分钟时间抽取几名学生谈谈阅读中的体会。通过举办“与好书交朋友”、等活动。再次,知识竞赛类活动。如讲故事竞赛、美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读后感……   五、拓展时空,多元体验
  语文教学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教学是学生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完善人格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决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延伸,使学生学以致用,产生更深入的、多元的体验,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连接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桥梁,成为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的纽带,成为学生学习生活、进行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例如,在看电视中学语文,《全民开考》里边很多问题涉及到语文知识,让学生在尝试回答问题中体会到语文的用处。同样,在报刊、杂志中学语文;在广告牌、人家门口贴的对联中能学语文;甚至在菜场买菜,商场买东西都可以学语文。又如在总结《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时,我说:“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给予的快乐。我们的学校到处有同学之间的帮助和关爱。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的事例吧。”此时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同学们所举事例很多。接着,我又说:“此时此刻,老师相信大家的感受一定会很深,请同学们把学完本文后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认认真真地写在书后空白处,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哟。”(映示:我也曾因为___而感到快乐!今天我更深深感受到___把自己写的大声读出来。布置作业的时候,我还向同学们推荐了《感恩之心》、《给,永远比拿愉快》等篇目。课后学生大量的阅读,寻找印证材料。当然不同的学生由于价值观不同,学生的体验就不同,课堂上他们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写下自己的感受,既满足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又提高了他们对“给予是快乐的”认识,更巧妙地把与语文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去,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不仅丰富了课文的主题,而且回归语文本色,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总之,小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体验学习,不仅是用“脑”去学习,更是用“心”去学习,用整个身心去感受、理解。而作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同时给予适时的指导与激励评价,让学生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和谐地发展,让体验成为语文教学成功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赵英.《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2007.2.
  [3] 吴艳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大胆体验的有效措施略举》,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香沟中心学校)

推荐访问:语文教学 和谐发展 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