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灾难学会自救》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获奖案例

  一、活动背景  我国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中小学安全教育主要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培养。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了一座桥梁。利用北京市“社会大课堂”资源——中国美术馆“国际应急建筑艺术展”提供的教育资源(各种模拟展品、志愿者等),让学生在对灾难及灾后重建以及对自然、对人类生命的认识体验中,锻炼学生灾难来临时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及灾后如何重建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应对灾后的重建难题,使学生能够快乐、平安、健康的成长。
  二、课程资源分析
  1.北京市“社会大课堂”
  中国美术馆5月初举办了“国际应急建筑艺术展”,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教育资源:场地、展品、志愿者。此次展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具有不可替代性。
  2.社区资源
  学校周边的社区有许多留守的老人、外来务工人员,他们需要有声有色、浅显易懂的直面灾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利用这些社区资源使其成为学生运用知识服务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实践园地。
  三、学情分析
  本活动参与学生为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单纯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具有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喜欢通过实地参观考察的学习方式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具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能力,如:初步地查找、筛选资料的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等。不过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安全自救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及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初步掌握应对一些自然灾难的方法。
  (2)了解灾后应急建筑设计的特点、功能,初步掌握应对灾后生活的基本技能。
  (3)继续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分组进行专题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解答研究问题。
  (2)通过有目的地实地参观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应急建筑的基本知识。
  (3)在表演情景剧和现场搭建房屋的体验性活动中,初步掌握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并了解防灾建筑的结构原理。
  (4)通过设计并实施“我是小小安全宣传员”活动,引导学生走入社区进行志愿服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应对灾难科学自救互救、积极求生的思想意识,强化“珍爱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帮助学生树立以积极的心态直面各种困难,想方设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解决困难的思想。
  (3)培养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志愿者精神。
  五、活动准备
  1.教师
  参与本次活动前,教师先走进中国美术馆详细了解展览内容,制订参观方案。
  2.学生
  (1)查找与灾难相关的基础知识,自学中国美术馆“国际应急建筑艺术展”的导展手册,并根据手册内容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问题卡”上。
  (2)设计防灾建筑,绘制成草图。
  (3)排练小情景剧。学生自编自演再现应对某一自然灾害的情景,并准备简单道具。
  六、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是分三个阶段实施的系列化的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专题研究
  1.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
  生活中我们面临许多灾难,如水灾、火灾、地震、雪灾、海啸、龙卷风、非典……各种灾害给人类带来了不可预计的危害,当灾害来临时我们应如何面对,在灾难中如何自救互救,灾难后如何重建家园,设计什么样的建筑可以把危害的程度降到最小……这些问题是我们这一活动所要探讨的。指导学生学习研究内容的提示、灾难种类、灾难程度、灾难危害。
  2.根据兴趣组成合作小组,调查研究,探讨有价值的问题,自编自演相关情景剧,设计防灾建筑草图
  先开放式收集学生的问题,然后经过整理筛选,形成每组有价值的问题。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利于对有价值的问题的把握。情景剧的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形象直观。防灾建筑草图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立体设计理念,并要达到防灾的目的,可查阅中外相关资料,并请老师指导。
  第二阶段:参观实践
  3.参观应急展厅展品
  在志愿者带领、教师组织下学生参观体验,学生携带《导展手册》、参观记录卡、建筑草图、笔。(1)两个班学生按不同路线进行参观。先志愿者总体介绍,接着让学生分散参观,最后集中讲解,解答参观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疑问。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及参与情况,针对个别学生给予相应指导。(2)志愿者对参观进行总结,学生动笔完成参观展览的笔记。
  4.应急展厅活动体验——两个班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各自进行活动体验
  (1)五(1)班情景剧表演。学生表演火灾、洪水、地震灾难来临时的避灾逃生和灾后生活片段。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用一些简单道具即兴表演,对表演内容要有构想。志愿者点评并作具体指导,讲解怎么避灾逃生,灾后如何重建,如何保证食品安全。
  (2)五(2)班搭建模型。学生分组,按原来设计草图搭建,以组为单位共同搭建一个作品。志愿者(建筑系学生2人)个别指导,教师辅助管理。各组成品展示,志愿者点评讲解。
  5.活动小结
  总结学生参观学习的情况,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活动体验及收获。
  第三阶段:志愿服务
  学生将防灾知识制成小报,绘制展板,在原来的情景剧的基础上根据志愿者的指导改编,排练关于安全的相声,到社区宣传表演,讲解应急知识,寓教于乐,浅显易懂,受到一致好评。通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生要逐渐理解,帮助他人、贡献社会的体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自己完全能达到的活生生的过程。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生存体验,全面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具有独特价值。
  七、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历时4周圆满结束了,回顾整个活动,有许多值得思索的地方,与大家共享。
  1.活动中的亮点
  (1)活动更加强调学生的研究学习过程,有别于学校日常课堂教学,有别于集体性参观活动,而是依据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挖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有目标、有计划的教学过程,允许每个孩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进而突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表现。而且学生在展览馆中边参观边观察,可提出并解决许多生成的问题,也可解决自己原来预设的问题,还可验证自己原来的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学生的知识经验光靠调查和网上查阅资料是不行的,那相当于闭门造车,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此次课堂教学将社会教育资源有机融入到课程资源,如美术馆、志愿者、展品、社区等,把学生带出去,在美术馆实地参观,在社区实践中把学到的知识能力深化、细化,确实比在课堂上死读书效果明显。
  (3)活动准备初始指导教师提供一些问题供学生参考,也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小组筛选,一部分可自行解决的问题就小组内自我消化。如果小组内不能解决的或有分歧的问题,就罗列出来,提出相对有价值的问题。在参观体验活动中,也可鼓励指导学生修改或生成新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自主研究性。
  (4)引导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与社会。
  2.活动中的不足
  (1)学生提出的原始问题杂、乱、多。虽然他们具有一定自主活动能力,但他们对开放式自主的提问方式,往往会感到不着边际,无从下手,不是过大就是过细,不具有代表性和研究性。如有的学生问:“这流动的家大概得多少钱?”孩子们的问题意识仍是个需要培养的过程,而且这些分散的问题也会给教师及志愿者带来指导上的困难,它需指导教师及志愿者的密切配合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把学生带出去参观,学生们兴致很高,也充满了好奇心,到处摸摸看看;老师们既想放手又不敢完全撒手,对学生的安全顾虑束缚牵制了一些精力,不能一一照顾到每个孩子的好奇心,学生的问题,只能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作者单位 北京市东城区新开路东总布小学)

推荐访问:自救 直面 灾难 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