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西峡县

  摘要 简述了西峡县农村沼气建设历程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该县农村沼气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沼气建设;现状;发展建议;河南西峡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218-03
  1 西峡县基本情况
  西峡县地处伏牛山南麓,豫、鄂、陕3省结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上游水源地的一部分,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5.1 ℃,年均降雨量800 mm左右,年均无霜期236.2 d,年均日照时数2 019 h。全县总面积3 454 hm2,海拔在181.0~2 212.5 m,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大县。全县年产农作物秸秆17万t,养殖业畜禽粪便年排放量187万t,沼气发酵原料充足。
  2 西峡县农村沼气建设进展情况
  西峡县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是试点示范阶段,在1990年以前发展比较缓慢,10年间全县沼气池总数不到1 000个。到了1991年,能源办争取到国家“八五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有了一定的资金投入,5年新建沼气池2 077个,综合利用技术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1996年政府机构改革,能源办从政府划归农业局,“九五”期间基本没有得到上级资金的支持,5年仅发展沼气池914个。从2000年开始,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投资力度,能源办也想尽办法向上级争取沼气建设项目资金,先后争取到省沼气生态示范工程和农村小公益建设项目,特别是2003—2005年连续3年的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国家共投入西峡县沼气建设补助资金377.6万元,补贴建池4 720户。2007年以后,除了中央财政国债资金投入以外,县政府也拿出专项资金补贴农户发展沼气,进一步推进了西峡县沼气事业的发展,5年建了21 667户,全县累计达到33 187户。同时,以养殖户为中心,辐射周边农户的联户沼气工程也有了明显进步,建池32处,连带980户。
  3 影响西峡县沼气发展的主要因素
  3.1 资金不足是影响农民建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农户建一个8 m3的沼气池,配套改厕、改圈、改厨,需投资3 000元左右,这对一部分农民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尽管沼气的作用十分显著,但其社会效益远大于自身的经济效益,农民投资建沼气并不在于能获得多少经济利益,主要是为获得能源。因此,部分农民认为投资沼气建设不是一种必需的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能给予适量的资金补助,就会提高农户投资的积极性。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的实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以西峡县的一个村为例,能源办为搞“牧沼果”技术示范,在没有项目支持时,2年时间仅建成十几个池,有了项目资金的支持后,1年就建成100多个沼气池,而且农户建池的积极性很高。由此可见,资金支持对当地沼气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抓住现在中央财政实施专项资金补贴的机遇,尽最大努力争取项目资金。
  3.2 队伍建设是沼气事业稳步发展的基础
  西峡县具体负责沼气建设的能源办,原是政府下设的具有行政职能的副科级事业单位,3个行政编制,12个事业编制,财政全额拨款。在1996年机构改革时并入农业局,变为财政定补的股级单位,每年的财政拨款在上缴“三金”后能用于工资发放的经费不足4万元,又没有其他收入,十几个职工的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峡县沼气事业的发展。
  3.3 技术服务落后是影响沼气建设和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
  2000年以前,全县近4 000个沼气池由于分布较散不便管理,再加上管理队伍不稳定,后期的技术服务跟不上,而大多数农户对沼气池的维修、管理缺乏经验,致使沼气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结果有60%的沼气池不能正常使用,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建池的积极性。2000年以后,有了一定的资金支持,能源办对沼气池相对集中的村加强了后期管理,进行了技术培训,修复了一批病池,开展了“牧沼果”能源生态模式的推广应用,使农民看到了建沼气池的好处,带动了这些村及周边村的群众积极发展沼气。尤其是2003年有了国债项目的支持,能源办培养了一批农民技术员,并采用补贴的办法鼓励他们投资购置建池模板,组成了一支年建池能力2000个的沼气技术服务队,使西峡县的沼气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由于这支服务队主要是为了完成国债项目,任务结束后就撤出了项目村,无人进行沼气池的后期管理,出现前建后废的现象。没有项目资助的村,由于没有技术员,农户即使有建池意原也无法付诸实施。而一个技术员,用一套模板一年最多建池50个,要想加快沼气建设步伐,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能源办也尝试建设一个覆盖全县各乡镇的沼气技术服务网络,在各村培养技术员,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致使这一设想无法实施。根据外地的成功经验,服务体系建设初期,需要政府给与一定支持,目前能源办正在筹备设立能源服务中心,同时也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推进乡村服务网点建设。
  3.4 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沼气建设的重要因素
  沼气建设是一项公益性较强的工作,不像一些经济工作那样有利可图,这就会影响一部分人的积极性,需要行政的强力推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推行一把手工程。因此,沼气的普及不是单凭哪一个部门的努力就能做好的,要靠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1-2]。近两年,西峡县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实施的经验也表明,领导重视、人员安排得力的乡镇工作进展就快。其中最关键、最直接的是看村一级班子是否过硬,主要领导是否有认识,有积极性,肯想办法。从2007、2008年的28个国债项目村进展情况看,有些村就出现政策棚架,缺乏很好的落实,即便是同一个乡镇相近的村,也会出现有的进展快,有的进展慢。如回车镇的西沟村是2007年国债项目村,县乡做出安排后,农业局也派遣工作组、施工队进村,可由于村里迟迟不落实,安排不到位,直至2009年底才完成任务。而同属回车镇的油坊村,是2008年追加的项目村,2009年元月才开始动员,村书记带头,村组干部分包到户,2 d时间就把任务落实到户,能源办随即派进技术服务队,采用集中会战的方法,只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该村100户沼气的建设任务。由此可以看出,村一级工作的重要性。   3.5 农民对沼气预期效益的认识不足
  由于宣传不到位,试点的示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人们对沼气技术的了解不够,再加上综合利用技术服务没跟上,农民对沼气的未来效益缺乏信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积极性[3]。
  4 西峡县沼气发展存在的问题
  西峡县农村沼气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与国家要求相比差距太大。农业部提出到2010年全国要有50%适宜农户用上沼气,按此比例西峡县应有5万户,而目前只有3万多户,还有较大差距;二是各乡镇发展不平衡。丹水、田关、回车、五里桥、丁河、重阳等312国道沿线乡镇发展较快,桑坪、米坪、二郎坪等北山乡镇发展较慢;三是重建轻管,后期服务跟不上,使用效果不理想,综合效益没实现。
  5 西峡县沼气发展潜力
  农村沼气最初只是为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紧缺问题而推行的一种家庭能源设施。随着综合利用技术不断完善,沼气与养殖、种植、林果、食用菌等产业有机结合,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据测算,建一个8 m3的沼气池,年产沼气400 m3,可减少烧柴2 t,相当于封育2 666.68 m2林地;三改后可配套饲养生猪8头,处理人畜粪便20 t,为1 333.34 m2果园提供有机肥。如果西峡县按照国家沼气发展规划的要求,实现50%的适宜农户用上沼气,达到5万多用户,那么全县1年的沼气产量将超过2 000万m3,等于3 400万kW·h电的能量(沼气与电的能量折算系数为1.7),几乎与西峡大石门水电站的年发电量相当。同时,每年可处理人畜粪便等生活污水100万t,保护林地1.33万hm2,提供的有机肥还可供0.67万hm2的有机猕猴桃生产基地施用,相当于同时建了1个石门电站,还建了1个年处理能力为100万t的污水处理厂、1个年出栏40万头生猪的养殖场、1个年生产能力为100万t的有机肥厂。
  今后一段时期将是西峡县农村沼气大发展机遇期。一是从中央到地方对沼气建设日益重视,制定了发展规划,尤其是中央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拉动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项目,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二是西峡县地处丹江水库上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一些面源污染治理项目需要建设沼气。三是西峡县建设生态大县、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建设沼气。四是农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具有发展沼气的实力。
  6 对西峡县沼气建设的建议
  要坚持“积极争取项目,认真落实任务,建好服务体系,注重后期效益”的工作方针,围绕一个目标,完善一个体系,推广一种做法,建设三大工程,落实五项措施,全力推进西峡县沼气又好又快发展。
  一个目标:围绕国家制定的在适宜发展沼气地区要达到50%普及率的目标,全县沼气用户达到5万户以上,正常使用率95%以上,综合利用率80%以上。
  一个体系: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以县能源服务中心为龙头,健全16个乡镇能源服务站和100个村级服务点,逐渐普及村级服务点。
  一种做法:就沼气项目村建设,推行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集中会战,专业施工,连片建设的工作方法。
  三大工程:①百村万户亿元沼气生态工程:借助各级财政的资金支持,引导农民投资1 600万元,在312国道沿线及其他猕猴桃栽培区选择100个村的10 000个农户,建设“一池三改”工程,推行“牧沼果”沼气生态模式,从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单元内部挖掘潜力,通过沼气发酵这个中心环节,把养殖业、林果业、食用菌生产有机结合,建立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使系统内各环节有序运行,物质多级传递,能量分层利用,在不断转换、增值的过程中提高系统产出率,通过沼气生态技术的应用,形成一个生态产业链条,沼气户年生态产值超万元,百村万户项目年度生态产值超亿元。同时,通过建池、改圈、改厕、亮化厨房,达到“炊事用能沼气化,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生活习惯文明化”,真正做到“生产发展,乡风文明”。②猕猴桃园区“牧沼果”生态模式示范工程:在312国道沿线猕猴桃园区集中建设“牧沼果”能源生态示范园,对一定规模的果园分别进行规划,建设1池(一个50 m3的沼气池)、1圈(池上建养殖圈舍)、1房(管护房)、1井(水井),推行“牧沼果”技术模式,即冬、春季在果园空地密植牧草,通过光合作用充分吸收太阳光能,转化成养殖饲料,同时还可覆盖地表增加地温,促进植株根系生长。牧草用于养殖,养殖粪便产生沼气、沼渣、沼液,沼气可用于管护人员生活,也可发电或通过沼气专用发动机为果园灌溉提供动力。沼渣、沼液又可作为优质有机肥为果园施肥,生产有机果品。从而以果园为单位形成一个能量多级转化,物质充分利用的良性循环模式,打造西峡猕猴桃“有机食品”的绿色品牌。③大中型沼气建设工程。结合南水北调污水治理工程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新型农村社区、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屠宰场、机关、学校、敬老院建立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对农作物秸秆、养殖粪便、屠宰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沼气化处理,沼气主要用于生产生活,沼肥用于周边果园和农田,进行无公害生产。
  五项措施:①加强领导。加强对沼气建设的领导,切实把这项工作列入县委、政府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健全县乡村管理体系,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建立责任制,完善奖惩机制,确保沼气建设工作有机构,任务有落实,干好干坏有人管。同时通过会议、广播、电视等形式扩大宣传,让各级干部有认识,农民群众都知道,形成一个大力发展沼气的舆论氛围。②多方筹资。建成资金来源主要靠农民自筹、银行贷款、政府补助3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资金投入体系。一是部门联动,通过各种渠道向上级争取沼气建设项目资金。二是在农村信用社建立沼气专项小额贷款,对建池户发放一定数额的贷款。三是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沼气建设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对重点村沼气建设、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及“牧沼果”沼气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进行补贴,以及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参加沼气物业管理、沼气使用效果好、综合利用效益高的的农户进行奖励,培养农户对科技服务的消费意识,引导农户注意建后管理,开展综合利用,实现能源、生态、经济效益的统一。③完善机构。能源办作为沼气建设工作的具体负责单位,力量要加强,应恢复副科级规格和财政全供,增加经费,这样一方面便于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可提高能源办再向上级争取项目时的竞争力。乡镇设立相应机构,明确专人负责。④示范带动。搞好试点示范,县抓示范乡,乡抓示范村,村抓示范户,层层布点,以点带面,全面发展。重点建设好三大示范工程。⑤强化服务。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沼气协会或公司领办等方法,健全服务网络,对沼气实行物业化管理,既有人建池,更有人管池,确保建池质量和使用效果,让农民不仅用上沼气,而且通过“牧沼果”沼气生态工程技术的推广获得经济收入,真正感受到沼气带来的好处,促进西峡县沼气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4]。
  7 参考文献
  [1] 杜永年.汉台区农村沼气建设与后续服务调研报告[J].汉中科技,2012(3):9-10.
  [2] 聂有富.永胜县农村沼气建设调研[J].云南农村经济,2012(3):81-83.
  [3] 钱慧.沼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398,400.
  [4] 孔建玲,姜雪飞.通州区农村沼气建设状况与发展思路[J].新农村(CN23-1552/S),2011(12):87.

推荐访问:西峡县 沼气 现状及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