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娱乐汉堡】香蕉娱乐在汉堡唱的歌

  有时候确实可以把很精神的好莱坞和很物质的麦当劳看作是一回事。好莱坞拍摄出的各种类型电影,其实就好比是麦当劳烹制成的各种口味的汉堡,观众完全可以在没有进电影院之前就选择好自己要看哪一种类型的电影,就像顾客还没有进快餐店之前就打算要吃哪种口味的汉堡一样。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下,制作者永远能够准确无误地为人们提供相同口味的汉堡,或者电影。既然上一次尝试过觉得不错,那么这一次为什么不呢?
  在商业逻辑的作用下,无论是拍摄电影,还是烹制汉堡,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消费环节,处处都渗透着效率原则、可计算性和可预测性。好莱坞各种类型的电影,还有麦当劳各式风味的汉堡,凭借着这些法宝在全世界仿佛战无不胜。于是就有人开始到电影院看着手表,统计一部好莱坞电影平均几分钟一次高潮,或者多少次让观众发笑。也开始有各种各样的资料介绍好莱坞电影的剧作、结构、制作过程和商业模式。但娱乐大餐毕竟不同于果腹之物,好莱坞电影也不能完全等同于麦当劳汉堡,没有注意到它的“精神”特性,就会把自己搞得很神经。美国人托马斯・沙茨的这本《好莱坞类型电影》就考虑到了电影作为文化产品的特点,把好莱坞类型电影看作是在商业、社会文化和观众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系统。
  确立了这个原则后,作者就可以不用像一名账房先生一样精确地计算着投入和产出、票房和收益了。其实,几乎每一部在票房上很成功的好莱坞电影,都能够向观众传达出一个美国神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商业逻辑加美国神话,好莱坞各种类型的电影在成功的经济行为中,也把“美国精神”带到全世界各个角落。所以,除了好莱坞的商业模式外,人们也应该了解一下这些影片是如何和美国的社会文化在协商中不断完善、谱写神话的。《好莱坞类型电影》这本书详细分析了黑帮片、硬汉侦探片、神经喜剧片、歌舞片、家庭情节剧等各种类型的好莱坞电影的历史和发展,也解读了每种类型的经典作品,力图把每一种类型在文化潮流中的演变历程呈现给读者。
  当然,作者并没有忘记最具有美国特色的西部片。早期的西部片中,那些策马奔腾、独来独往、和邪恶的印第安人斗智斗勇的牛仔,分明是文明、正义的美国式英雄的象征。不过作者也承认,西部片中主人公的形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20世纪30年代的《关山飞渡》,到50年代的《正午》,西部片中主人公的形象从帅气的无可救药的英雄变成了内心充满了困惑的普通人。这本书完成于1980年,关注的是经典好莱坞的影片。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可能没有预料到,10年之后,邪部获得199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西部片《与狼共舞》,主人公更加“堕落”,竟然和印第安人交起了朋友。再后来,两个牛仔在断臂山的那些事儿,就家喻户晓了。其实这并没有什么,曾经吃人的金刚也学会恋爱了,曾经的西部警察也老无所依了,曾经最男子汉气概的牛仔,为了时代潮流偶尔断一下臂,也就合乎逻辑了。好莱坞各种类型的电影,总是能够把握住特定时代的文化议题,稍微改变一下火候,就能烹制出最合乎观众口味的娱乐汉堡。
  最后还要说说这本书的作者托马斯・沙茨。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的那本《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仪式、艺术与工业》就已经被翻译过来,成为人们了解好莱坞时颇受欢迎的一本读物。事隔十多年后,在中国大陆终于又看到了他的作品。对比阅读可以发现,这位电影学者对于好莱坞工业体系的谙熟,对于美国社会文化的深刻体会,对于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深入理解,其实一直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中国电影,尤其是当产业或票房成为热点话题的时候,这本书也有助于人们看看那些烹制好莱坞娱乐汉堡的后厨们都在做些什么。

推荐访问:好莱坞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