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心 我的中国心原唱播放

  我认识何南林先生,还是从他那篇批评莫大伟诋毁中华语文的长文开始的。我并没有机会读到莫大伟用英文写的原文,因为,退休后我只读业内的期刊,至于外文教学刊物则根本无缘涉猎。不过,何先生所引用的莫大伟的原文却相当完整,不是断章取义。这从莫大伟后来发表在网上的答辩文章中也可以看出。
  一个美国人跑到中国来,对传承五千年、纵横三万里的中华文明载体的中文和汉语使用了辱骂的词汇,对这件事大概稍具中国良心的人,都会觉得不堪忍受。所以我读了何先生有理有据的批评文章,真是心悦诚服。
  莫大伟当然不会甘心,于是他答辩文章的英文文本又见诸网上。而且,还拉上了一两个据说是某大学教师的帮闲文章。有了帮闲的“翻译”就给莫大伟的脸上涂了点油彩,让他那不太好看的面貌略显温和些。但是,个别用词的被刻意美化,并不能完全消除莫大伟通篇对中文的恶意。例如颇讲证据的莫大伟,这回却抬出了一个无从查考的证明,来指证中文的难学。据说是有一次因患感冒,他要写一张便条用到sneeze 的中文,但连问了三个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却没有一个人会写中文的“嚏”字。当然,在这种时候是没有哪个北大中文系研究生甘愿挨莫先生的板子,为莫先生作伪证。所以,这件足以证明中文难学的“证明”也就成了无头公案。
  相反,莫大伟却在何南林先生的问难面前,左支右吾出尽了洋相,对于何先生随便举的一个美容名词,莫大伟虽然分析了半天,也还是不敢一口就说出它不过是“眼睑整容术”(blepharoplasty)。
  但这五个字任何一个中国的中学生都会认得。这也就是中文的妙处。所以,究竟是中文难学还是英文难学,这不是一目了然吗?莫大伟又纠缠说他的电脑里没有那个“睑”字。因此是何先生在用一个生僻字来为难他。在这里莫大伟充分暴露了他的不学无术。他根本不知道中国内地早在1980年,就由信息主管部门编出了一个统一的中文字库。这就是我们常用的包括6763个汉字的国标GB2312字库。(现代在使用的汉字总量也就差不多是这么些)既然GB字库里有,那么GBK字库(相当于ISO世界标准局字库)里也当然会有。而那个莫大伟说他的电脑里没有的“睑”字,它在GB字库里的区位号就是7790。所以,说谎的或者连一个“睑”字也在“他的电脑里”找不到的,却是这个美国“语言学博士”!据我猜想大概是莫大伟念了白字,所以他用拼音输入法,就找不到这个字。现代中文几乎全部就是只有这六千多字。如果用英文来比,也不过相当于大学六级考试的水平。连六千个中文单字,也不肯下功夫学习的人,却偏要摆出个博士头衔来吓人。
  为了彻底结束这场争论,何先生就拿出了他的这本书稿。原来何先生在他教授英文正课之余,早就感受到英文在近现代向全世界传播中,无形中在某些洋大人心中和他们的“买办”间形成了某种错觉,以为这是因为他们的文种特别优越的原因。其实大家都知道,最早英文之所以成为近现代的“普世文种”,是与18世纪以来大英帝国海上霸权和其遍布五大洲的殖民地有关。所以,何先生虽是教英文的,但他对英文却并不奉若神明,而是洞悉其弊。他对英文甚至欧洲的诸多文种的了解是深刻和公允的。这次和盘端出可谓是厚积薄发。因此,我们也就受益匪浅了。
  我遇到过许多中国学生,他们学英文最感头疼的事,就是英文文法弄不清爽。这是必然的事。因为严格说来,中文和汉语几千年来就没有过语法(或称文法)这一门学问和习惯。若不是清末的马建忠套着英文文法搞了部《马氏文通》。中文和汉语还没有那么�唆和累赘呢!甚至到今天国内的“语法家”们还对许多基本问题争论不休。因为它毕竟是舶来品的中国造。这样一来就苦了学英语的中国学生。毕竟中文和汉语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附加成分”的大语种和文字!不过我相信学英语的中国学生看了何南林先生这本书,至少会对中文汉语与英语文的区别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再遇到语法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说起十八、十九世纪帝国主义横行于亚洲和非洲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摧毁殖民地的固有文化,殖民地的固有文字也就首当其冲。远在20世纪初,中国备受帝国主义欺凌的时代,中国的文字也难逃厄运。其最早发难者,并不是外国人而是那个中、英文都只是一知半解的福建人卢赣章。“学了26个字母,拼法学会就会了英文”。这种崇洋的梦呓,当时竟然颇有市场。而且还打出了一个“爱国”的幌子。当然,在那样一个时代和那样一个环境下,对中文和英文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不容易的。可是这只能说是在那样一个时代是不容易的。至于后来的留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就把欧洲的语言中心主义,甚至违反经典大师索绪尔的本意,也生搬到中国来。这就只能说是别有用心了。进入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汉字成功进入电脑,表现出巨大威力的事实,使一些有识之士奋然而起为汉字平反,论证中文在信息时代的种种优势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其中,开其先导者,就我记忆所及,最早当推华东师大曾性初教授那篇振聋发聩的长文《汉字好学好用论》。以后就是一大批多学科学者,从多角度论证中文汉字的优势。特别是王选院士激光照排的发明,彻底改变了汉字在工业化时代印刷技术落后的面貌。到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公布施行,“规范汉字”终于确定为全国的通用文字。应该说过去20年的激烈争论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坚持“汉字落后论”的先生们却又请出来莫先生,让他来把我们祖国的文字辱骂一通。就我所知,何南林先生过去从不涉及《汉字文化》的徐德江先生与伍铁平之争。这一次是他首先从那本英文教学刊物上看到了莫大伟的原文。所以,才义愤而起,写出了那样一篇震撼人心、痛彻肺腑的长文。其实,对于赞扬中文优越,何先生远不是从这一篇东西开始,而且也不是在《汉字文化》上发表的。读罢何先生这本书,我只觉得钦敬与感动。是什么使一位以教英文为生的老师,能从英文中看出中英文的差异,又从而发掘出中文的先进与伟大?
  我搞英文也算花费了大半生,它可算是我的第二专业。我中学时的老师有不少是英国人,但是我并没有从他们听到对中文和汉语像莫大伟这样地诬蔑不屑。他们对东方文化及其载体的汉字,也都还是一往情深。尽管如此,我却从来没有因此对东西方的语文,有像何先生这样深刻的认识。何况他的文笔流畅,如行云流水,严肃中又不乏风趣幽默。加以说理透彻,举例确切,更让人有无可争辩之感。不要说是我,我相信就是绝大多数读者,也包括那些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对英文有了一定基础的学子,一经捧读定会爱不释手。也就在这时,我在电视上“同唱一首歌”的节目中,听到张明敏在华侨中重唱起他的那首“我的中国心”。这时的张明敏已有了白发,声音也有些嘶哑,但是他的歌仍然让我眼睛里充满了泪水。这感觉和通读何南林先生的这本书和他的文集是同样的感受。因此我就把“我的中国心”做了我为推介何先生《横行的英文》一书文章的题名。因为不用我说,如果不是从中英文的对比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文明的高明与伟大,从而激起他无比深沉的爱国激情,他也难以早就有所准备地写出这洋洋几十万字的珍贵大作。我希望这本书还会成为一切学习英文的中国学生们的必读丛书,不仅期望他们能从而弄清中文和汉语与英国语文之间在表现方法与思路之间的区别,解除许多学习上的难题,而且从此也期盼读者会更加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通讯地址:730070甘肃社会科学院)

推荐访问:中国心